微柱芯片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15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柱芯片卡,通过在下端小管柱底部连通设置检测槽,使用时微柱芯片卡在离心后,比重大的颗粒物质能进入到检测槽内,并充分铺张开,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将检测槽直接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即可,简化了检测流程,省去了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并涂覆在载玻片上的步骤,能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密封组件,离心处理时能防止样品和试剂飞溅,还能利于检测后样本与试剂的短暂保存、转运及作为医疗垃圾丢弃处理。

Microchip c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柱芯片卡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柱芯片卡。
技术介绍
微柱凝胶检测方法被用于免疫复合物检测、血型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许多方面。微柱凝胶检测方法中必须使用微柱芯片卡(微柱凝胶卡)。现有技术中,微柱芯片卡多采用6根或8根管柱的微柱凝胶卡,管柱一般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和下端小管柱;其上端大管柱上方加样口一般使用铝箔膜进行密封,使用时需要将铝箔膜去除,加注样本和试剂,待反应后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肉眼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判定结果;若应用于标记的免疫复合物检测,则需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然后涂覆在载玻片上,再置于仪器下检测是否含有标记物质(荧光标记或量子点标记)。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然后再涂布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检测效率,且该过程有待测物被污染的风险,会增大检测误差。另一方面,使用这种微柱芯片卡,在离心时其中的样品与试剂容易产生飞溅,对操作者造成潜在的感染风险,另外试验后如需将带有反应结果的样本长时间保存,由于没有密封装置,微柱芯片卡中的试剂容易干掉,不利于试验结果保存,同时试验后微柱芯片卡需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如含有生物样本的微柱凝胶卡密封不严,将会带来转运过程中生物安全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柱芯片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优选的是,所述上端大管柱呈圆柱形,所述下端小管柱呈圆柱形。优选的是,所述检测槽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底部连通,所述检测槽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其厚度小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厚度。优选的是,所述上端大管柱和下端小管柱通过所述反应槽连通,所述反应槽的纵截面呈梯形。优选的是,一个所述卡体内设置有6个或8个相互平行的所述微柱腔体。优选的是,所述卡体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微柱腔体一一对应的若干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微柱腔体侧部且与所述卡体可转动连接的密封盖以及开设在所述卡体上且处于所述密封盖对侧的固定孔。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中间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密封盖在闭合状态时,所述密封塞配合插入所述上端大管柱内实现密封,所述固定柱配合插入所述固定孔内。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固定孔侧部的弹片孔、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弹片孔内的V型弹片以及底端与所述V型弹片固接且上端伸出所述弹片孔的连杆;所述弹片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固定孔内的连通槽;所述V型弹片的第一侧端与所述弹片孔的侧壁接触,所述V型弹片的第二侧端上连接有锁紧块,所述连杆的底端与所述V型弹片中间的V形底端固接;所述固定孔的底部设有锥孔,所述V型弹片的V形底端伸入到所述锥孔内。优选的是,所述锁紧块的侧部呈外凸的弧形状,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锁紧块配合的弧形锁紧槽;所述固定柱插入所述固定孔时,所述锁紧块的侧部可穿过所述连通槽伸入到所述固定孔内并卡设在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的弧形锁紧槽内。优选的是,所述的上端连接有压盘,所述弹片孔的端口上设置有卡盖,所述卡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孔,所述弹片孔内的连杆上还连接有限位盘;所述压盘和限位盘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开孔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微柱芯片卡,通过在下端小管柱底部连通设置检测槽,使用时微柱芯片卡在离心后,比重大的颗粒物质能进入到检测槽内,并充分铺张开,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将检测槽直接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即可,简化了检测流程,省去了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并涂覆在载玻片上的步骤,能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本技术的微柱芯片卡,通过设置密封组件,离心处理时能防止样品和试剂飞溅,还能利于检测后样品试剂的短暂保存,同时试验后微柱芯片卡需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由于有了密封组件的保护,不会由于装有生物样本的微柱芯片卡密封不严,在转运过程中产生生物安全污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微柱芯片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微柱芯片卡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微柱芯片卡的厚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密封组件(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密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卡体;2—微柱腔体;3—密封组件;4—密封盖;5—固定孔;6—锁紧装置;20—上端大管柱;21—反应槽;22—下端小管柱;23—检测槽;40—密封塞;41—固定柱;60—弹片孔;61—V型弹片;62—连杆;63—锁紧块;64—压盘;65—卡盖;66—开孔;67—限位盘;410—弧形锁紧槽;600—连通槽;601—锥孔;610—第一侧端;611—第二侧端;612—V形底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1和设置在卡体1内的微柱腔体2,微柱腔体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20、反应槽21、下端小管柱22和检测槽23。其中,上端大管柱20呈圆柱形,下端小管柱22呈圆柱形。上端大管柱20和下端小管柱22通过反应槽21连通,反应槽21的纵截面呈梯形。检测槽23与下端小管柱22的底部连通,检测槽23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其厚度小于下端小管柱22的厚度。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一个卡体1内设置有6个或8个相互平行的微柱腔体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检测槽23的厚度为0.5-1mm。使用时,下端小管柱22内填充分子筛层析颗粒。通过在下端小管柱22底部连通设置扁平的检测槽23,微柱芯片卡在反应后,比重大的颗粒物质能穿过分子筛层析颗粒进入到检测槽23内,并充分铺张开,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将检测槽23直接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即可;而传统的微柱芯片卡反应后,还需将下端小管柱22底部的物质吸出然后涂覆在载玻片上,再置于仪器下检测否含有标记物质(荧光标记或量子点标记)。本实施例中能减少将下端小管柱22底部的物质吸出并涂覆在载玻片上的步骤,检测效率更高,还能避免该过程中吸出物被污染等风险,能提高检测精度。以下结合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微柱芯片卡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微柱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n所述卡体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微柱腔体一一对应的若干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微柱腔体侧部且与所述卡体可转动连接的密封盖以及开设在所述卡体上且处于所述密封盖对侧的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
所述卡体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微柱腔体一一对应的若干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微柱腔体侧部且与所述卡体可转动连接的密封盖以及开设在所述卡体上且处于所述密封盖对侧的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大管柱呈圆柱形,所述下端小管柱呈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槽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底部连通,所述检测槽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其厚度小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大管柱和下端小管柱通过所述反应槽连通,所述反应槽的纵截面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卡体内设置有6个或8个相互平行的所述微柱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中间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固定柱;
所述密封盖在闭合状态时,所述密封塞配合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谢劲松段生宝丁少华陈晔洲王红梅魏双施李冬李剑平刘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