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028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该装置使用不少于两级脱臭塔,两级脱臭塔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使用,脱臭塔内部装填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填料浸泡在30~45%碱液中,废气下进上出,其中所含硫化物在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碱液反应生成硫氢化钠。所用的催化剂为网状结构,可组装或拼凑成与反应器尺寸匹配的圆饼状。该装置能有效解决了废润滑油加氢尾气排放过程中硫化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使废润滑油尾气资源得到回收利用。

A waste gas deodorization device for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waste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加氢再生工艺废气化学吸收装置,具体说来是一种废润滑油加氢工艺配套的脱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车船机械的数量井喷式增长,随之产生的废润滑油对环境的威胁也与日俱增,废润滑油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为HW08。经过多年的发展,加氢精制法已经取代物理过滤法和溶剂萃取法,成为公认的回收再生废润滑油的主流工艺。中国专利CN104611058A公开的废润滑油加氢精制工艺极具代表性。该工艺对废润滑油预处理脱水脱除杂质后,进入丙烷抽提或刮膜蒸发装置脱除沥青及胶质,通过两级加氢精制反应器最终回收润滑油基础油。其中预加氢反应器,脱除各种金属杂质并饱和部分烯烃;主加氢反应器使其中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生成相应的单环芳烃或环烷烃,含有S、N、O、Cl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H2S、NH3、H2O、HCl。后串脱氯剂。润滑油加氢副产废气热值高,但因富含硫化物,回收前需要脱硫处理。因产量规模限制,大化工常用的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不能与之匹配,目前多半采用火炬燃烧的方式处理尾气,这对环境无疑危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针对硫化物吸收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占地小,使用条件温和,操作安全便捷的废润滑油再生尾气的脱臭装置。脱臭装置采用两级脱臭塔,可串可并方式连接,当前塔硫化氢大于10mg/m3时,后塔串入流程,当前塔吸收饱和后,切出流程,更换碱液,后塔单独运行,双塔交替更换碱液实现连续运行(见图1)。>脱臭塔配备蒸汽(水冷)盘管或夹套,用以控制塔内碱液温度在50~150℃之间,满足催化硫化物被碱液充分吸收生成硫氢化钠反应的需要(见图2)。脱臭塔中所装填W601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为网状结构,负载金属主要组分为钼、钛、锰、镍的合金和复盐,且催化剂可拼装成与反应器尺寸匹配的圆饼状,可以从进料人孔分解运进塔内,再在塔内组装,并固定在脱臭塔内(见图3)。退出碱液中硫氢化钠含量满足GB23937-2009中规定液体硫氢化钠标准,可用于选矿、农药、染料、制革生产以及有机合成等工业,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存在工业三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工艺图。其中1,2均为脱臭塔;11,12,13,14,15均为截止阀。图2为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结构图其中,21为脱臭塔内装填的催化剂,22为润滑油加氢尾气,23为蒸汽。图3为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中催化剂的组装图,标示了脱臭塔内催化剂的圆饼状组装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废润滑油加氢尾气脱臭的装置。前段工艺废润滑油预处理脱水脱除杂质后,进入丙烷抽提或刮膜蒸发装置脱除沥青及胶质,通过两级加氢精制反应器脱除各种金属杂质,加氢饱和烯烃和多环芳烃生成相应的饱和烃、单环芳烃或环烷烃,含有S、N、O、Cl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H2S、NH3、H2O、HCl。后串脱氯剂,最终回收润滑油基础油。间歇或连续排放的驰放气中富集以H2S为代表的臭味物质进入本技术所述脱臭装置脱除,脱臭富含烃类的尾气送入燃料回收热量。实施例1如图1所示,装置由两级脱臭塔组成,为方便叙述,分别标注为塔1和塔2。塔1为前塔,底部入口设有阀门11,塔2为后塔,顶部出口设有阀门15,通过连通阀12、连通阀13、连通阀14,控制塔1、塔2的串并联逻辑。正常运行时,两塔串联,阀11、阀13、阀15开,阀12、阀14闭。当待处理尾气量较大时,两塔可并联,阀11、阀12、阀14、阀15开,阀13闭。更换碱液时,需单塔运行,单独运行塔1时,阀11、阀14开,阀12、阀13、阀15闭;单独运行塔2,则阀12、阀15开,阀11、阀13、阀14关。如图2所示,为脱臭塔结构简图。润滑油加氢尾气22下进上出,以H2S为代表的臭味物质在脱臭塔内,在特殊固定床催化剂21的催化下,被30~45%浓度的碱液吸收,副产硫氢化钠溶液。为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满足脱臭塔处理尾气的空速和线速度,本技术设计蒸汽(水冷)盘管23作为热(冷)源,将脱臭塔内碱液温度控制在50~150℃之间。如图3所示,为脱臭塔内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示意图。碱液吸收硫化氢的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时,其效率无法满足工业上高空速高线速度的要求,表现为碱液脱臭寿命,脱臭精度差。脱臭塔中装入的W601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为网状结构,负载金属主要组分为钼、钛、锰、镍的合金和复盐。在反应温度为50~150℃下,30~45%碱液中浸泡催化剂,将高空速废润滑油加氢尾气中大浓度的硫化氢稳定吸收至10mg/m3以下,脱臭饱和后,脱臭塔内制得35~50%的硫氢化钠溶液。特别地,催化剂分割成多块,最终拼装成与反应器尺寸匹配的圆饼状,从进料人孔运进塔内,再在塔内组装,并用上下篦子板固定在脱臭塔内。实施例2新疆乌鲁木齐某3万吨/年废润滑油加氢厂,经水洗脱氨后,尾气中硫化氢浓度高达10~15g/m3,通过两级串联脱臭装置硫化氢含量降至5mg/m3。脱臭塔内装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塔内饼状拼装方式装填两层,通过蒸汽盘管控制工作温度60℃。所用碱液为36%,制得42%的硫氢化钠溶液。实施例3江苏常州某5万吨/年废润滑油加氢厂,采用单塔分上下层的方式设计脱臭塔,同样可串可并,脱臭塔内催化剂在80℃下工作,尾气中硫化氢从10g/m3降至几乎脱净,产出硫氢化钠也满足国标中规定的L-2等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不少于两级脱臭塔,两级脱臭塔串联或并联使用;/n所述的脱臭塔内部装填的W601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填料浸泡在30~45%碱液中,废气下进上出,其中所含硫化物,在W601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碱液反应生成硫氢化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废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不少于两级脱臭塔,两级脱臭塔串联或并联使用;
所述的脱臭塔内部装填的W601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填料浸泡在30~45%碱液中,废气下进上出,其中所含硫化物,在W601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碱液反应生成硫氢化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杰张先茂王栋斌王国兴王泽陈凯周正王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润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