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99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其包括天花板式排风扇、连接管和通风管,连接管一端用于连接在天花板排风扇上,另一端与通风管连接,通风管的横截面为矩形,通风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防雨窗,所述通风管包括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通风管一的一端套接在通风管二上,所述通风管二远离通风管一的一端与连接管连接,通风管一远离通风管二的一端与防雨窗连接,所述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套在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外部,并且固定装置固定在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调节通风管长度使通风管方便安装的效果。

A venti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䁔通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暖通工程,通常指供热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包括空调设备的安装与施工、通风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安装与施工,管道附件包括风阀、控制系统、出风口、配电管线和冷媒管道的安装铺设。对于通风管道在安装时,通风管道包括多个通风管,通风管的横截面通常设计成圆形或矩形,对于矩形的通风管在连接时,通常采用通风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法兰连接,在法兰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然后在相邻的两个法兰这间设置螺栓,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但是在通风管安装的过程中,特别对于两端距离固定时,需要将通风管裁剪出固定的长度,然后再进行安装,从而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结构,其具有通过调节通风管长度使通风管方便安装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通风结构,包括天花板式排风扇、连接管和通风管,连接管一端用于连接在天花板排风扇上,另一端与通风管连接,通风管的横截面为矩形,通风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防雨窗,所述通风管包括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通风管一的一端套接在通风管二上,所述通风管二远离通风管一的一端与连接管连接,通风管一远离通风管二的一端与防雨窗连接,所述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套在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外部,并且固定装置固定在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的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时,先将天花板式排风扇固定在室内,连接管安装在天花板式排风扇上,连接管远离天花板式排风扇的一端连接通风管二,再将通风管一套在通风管二上,再将防雨窗固定在墙体上,通风管一远离通风管的一端向防雨窗的方向拉,调节通风管的整体长度,将通风管一固定在防雨窗上,再通过固定装置将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固定,从而在通风管安装过程中通过直接调整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之间的插接长度,使安装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Z形框和挤压条,Z形框套设在通风管二上,Z形框与通风管二之间固定连接,Z形框包括折边一、折边二和折边三,折边一、折边二和折边三依次连接形成Z字形,折边三固定在通风管二上,折边一向通风管一延伸,所述挤压条填充在折边一和通风管一的外壁之间,所述Z形框和挤压条之间设置有挤压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边三固定在通风管二上,折边一朝向通风管一,再将挤压条设置在折边一和通风管一的外壁之间,并通过挤压组件对Z形框和挤压条之间进行固定,挤压条对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进行相对挤压固定,从而使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之间的长度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条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挤压条上形成倾斜面一,所述折边一朝向通风管一的一面设置有倾斜面二,并且倾斜面二靠近折边二的一侧距离折边一较远;倾斜面一与倾斜面二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一与倾斜面二平行,在挤压条向折边二的方向移动时,倾斜面二对挤压条上的倾斜面一产生挤压力,从而使用挤压条将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条与通风管一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的截面为矩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条和通风管一的外壁之间设置橡胶垫,一方面能够减少挤压条对通风管一的外壁的损伤,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橡胶垫的变形对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保持长时间的相对挤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组件包括U形扣和螺栓,U形扣卡在挤压条和Z形框相背的两面上,挤压条和Z形框位于U形扣内,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U形扣的一端侧壁上,螺栓的端部抵接在折边二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的端部抵接在折边二上,在拧紧螺栓时,使U形扣远离螺栓的一端拉着挤压条,使挤压条向折边二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用挤压条对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与折边二的抵接点到折边三的距离大于倾斜面与折边二相交点到折边三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栓抵接到折边二上时,能够使折边一与折边二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减少折边一和折边二发生折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能够使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使用的寿命更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二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防火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二和连接管之间设置防火阀,在发生火灾时,通过关闭防火阀,能够减小火势的蔓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天花板式排风扇先固定在室内,再将通风管一套在通风管二上,再将防雨窗固定在墙体上,调节通风管的整体长度,将通风管一固定在防雨窗上,再通过固定装置将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固定,从而在通风管安装过程中通过直接调整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之间的插接长度,使安装比较方便;2.通过倾斜面一与倾斜面二平行,在挤压条向折边二的方向移动时,倾斜面二对挤压条上的倾斜面一产生挤压力,从而使用挤压条将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固定;3.通过挤压条和通风管一的外壁之间设置橡胶垫,一方面能够减少挤压条对通风管一的外壁的损伤,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橡胶垫的变形对通风管一和通风管二保持长时间的相对挤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Z形框和挤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天花板式排风扇;2、连接管;3、通风管;31、通风管一;32、通风管二;4、防雨窗;5、防火阀;6、固定装置;61、Z形框;611、折边一;612、折边二;613、折边三;62、挤压条;621、倾斜面一;63、挤压组件;631、U形扣;632、螺栓;64、橡胶垫;65、倾斜面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通风结构,包括天花板式排风扇1、连接管2、通风管3和防雨窗4,通风管3的整体长度可伸缩,天花板式排风扇1安装在室内,天花板式排风扇1的出风口与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连接管2的一端为圆形用于与天花板排风扇连接,另一端为矩形,通风管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与连接管2远离天花板式排风扇1一端的形状相同,在通风管3与连接管2之间还设置有防火阀5,通风管3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与防雨窗4连接,防雨窗4为百页窗。安装时先将防雨窗4固定在墙体内,天花板式排风扇1固定在室内,再将通风管3的长度调整到适配天花板排风扇和防雨窗4之间的距离。参考图1,为了使通风管3的整体长度可调整,通风管3包括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通风管一3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等于通风管二32外壁之间的距离,使通风管一31的一端套接在通风管二32的一端。在安装的过程中通风管二32远离通风管一31的一端先固定到防火阀5上,再将通风管一31远离通风管二32的一端固定在防雨窗4上,再对通风管二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结构,包括天花板式排风扇(1)、连接管(2)和通风管(3),连接管(2)一端用于连接在天花板排风扇上,另一端与通风管(3)连接,通风管(3)的横截面为矩形,通风管(3)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安装有防雨窗(4),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3)包括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通风管一(31)的一端套接在通风管二(32)上,所述通风管二(32)远离通风管一(31)的一端与连接管(2)连接,通风管一(31)远离通风管二(32)的一端与防雨窗(4)连接,所述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套在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外部,并且固定装置(6)固定在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的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结构,包括天花板式排风扇(1)、连接管(2)和通风管(3),连接管(2)一端用于连接在天花板排风扇上,另一端与通风管(3)连接,通风管(3)的横截面为矩形,通风管(3)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安装有防雨窗(4),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3)包括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通风管一(31)的一端套接在通风管二(32)上,所述通风管二(32)远离通风管一(31)的一端与连接管(2)连接,通风管一(31)远离通风管二(32)的一端与防雨窗(4)连接,所述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套在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外部,并且固定装置(6)固定在通风管一(31)和通风管二(32)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Z形框(61)和挤压条(62),Z形框(61)套设在通风管二(32)上,Z形框(61)与通风管二(32)之间固定连接,Z形框(61)包括折边一(611)、折边二(612)和折边三(613),折边一(611)、折边二(612)和折边三(613)依次连接形成Z字形,折边三(613)固定在通风管二(32)上,折边一(611)向通风管一(31)延伸,所述挤压条(62)填充在折边一(611)和通风管一(31)的外壁之间,所述Z形框(61)和挤压条(62)之间设置有挤压组件(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超汤青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正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