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针刺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71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针刺留置针,包括钢针、针座、软管、软管固定件和针座连接件,针座与针座连接件的一端相连,针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软管固定件的一端相连,软管与软管固定件的另一端相连,钢针的一端固定在针座上,钢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针座连接件、软管固定件和软管,并且在钢针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部;针座连接件内设有防刺腔,防刺腔内在与软管固定件相连的一侧设有弹性挡片,弹性挡片与钢针的外壁紧贴,防刺腔内在远离软管固定件的一侧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用于容纳钢针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径与钢针的外径相适配;解决穿刺结束后,在撤出钢针时容易操作钢针将医护人员刺伤而产生感染的问题。

Anti acupuncture retent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针刺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防针刺留置针。
技术介绍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在穿刺结束撤出钢针时,容易出现钢针的刺伤将医护人员刺伤而是使医护人员产生感染的情况发生,所以需要一种防针刺的留置针,来避免钢针撤出的时候将医护人员刺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针刺留置针,解决穿刺结束后,在撤出钢针时容易操作钢针将医护人员刺伤而产生感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针刺留置针,包括钢针、针座、软管、软管固定件和针座连接件,所述针座与针座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所述针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软管固定件的一端相连,所述软管与所述软管固定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钢针的一端固定在针座上,所述钢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针座连接件、软管固定件和软管,并且在钢针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针座连接件内设有防刺腔,所述防刺腔内在与软管固定件相连的一侧设有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与所述钢针的外壁紧贴,所述防刺腔内在远离软管固定件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容纳钢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钢针的外径相适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软管固定件内设有注射腔和隔离塞,所述注射腔的一端与隔离塞相连,所述注射腔的另一端与所述软管相连通,所述注射腔的侧壁还连通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通过输液管连通有三通接头,所述输液管上设有止水夹。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止水夹上设有进管通道、输液通道和止水通道,所述进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输液通道相连通,所述进管通道的另一端在止水夹的侧边形成开口,所述止水通道与所述输液通道相连通;所述止水通道在沿与输液通道相连的一端至远离输液通道的一端,止水通道两侧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主管道和第二支管,所述主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相连,主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肝素帽,所述第二支管倾斜的与所述主管道的侧壁相连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管道的外壁设有握持板,所述握持板呈三角形,且所述握持板沿主体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挡片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分别设置在钢针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挡片的长度长于第二挡片的长度。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刺腔内还设有缓冲板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相连,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缓冲板上设有用于容纳钢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钢针的外径相适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针座的外端连接有针柄,所述针柄包括握持部和连接部,所述握持部通过连接部与针座相连,所述握持部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软管固定件的一端设有连接凸楞,所述针座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楞设置在所述连接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钢针用于将软管送入静脉血管,以便于进行输液治疗,软管固定件起到连接软管和其他输液组件的作用,针座连接件起到固定针座的作用,在针座连接件内设置防刺腔,防刺腔中设置弹性挡片,在将钢针撤出时,在撤回到防刺腔内时,当钢针完全穿过弹性挡片后,弹性挡片由于自身的弹性复位进而将防刺腔的敞口封堵,在防刺腔内还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恰好能使钢针通过的第一通孔,而在钢针的针头端设置有凸起部,在钢针撤出时,在凸起部运动到第一通孔的位置时,第一通孔便会对凸起部起到限位的效果,进而避免钢针被完全拔出,使钢针的针头部分存放在防刺腔内,进而避免钢针被完全取出而对医护人员产生刺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针刺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软管固定件和针座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软管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针座连接件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针座连接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止水夹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钢针,2-针座,3-软管,4-软管固定件,5-针座连接件,6-凸起部,7-防刺腔,8-弹性挡片,9-挡板,10-第一通孔,11-注射腔,12-隔离塞,13-第一支管,14-输液管,15-三通接头,16-止水夹,17-进管通道,18-输液通道,19-止水通道,20-开口,21-主管道,22-第二支管,23-肝素帽,24-握持板,25-第一挡片,26-第二挡片,27-缓冲板,28-缓冲弹簧,29-第二通孔,30-针柄,31-握持部,32-连接部,33-防滑凸起,34-连接凸楞,35-连接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6示出了本技术防针刺留置针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该防针刺留置针包括钢针1、针座2、软管3、软管固定件4和针座连接件5,针座2与针座连接件5的一端相连,针座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软管固定件4的一端相连,软管固定件4的另一端与软管3相连,其中针座2用于固定钢针1,钢针1的一端与针座2相连,另一端为针头端,钢针1的针头端依次穿过针座连接件5、软管固定件4和软管3,并且在钢针1的针头端的外壁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凸起部6,在针座连接件5内设置有防刺腔7,防刺腔7内在与软管固定件4相连的一侧设有弹性挡片8,在钢针1未撤出时,弹性挡片8弯曲设置,并且弹性挡片8与钢针1的外壁紧贴,同时防刺腔7内在远离软管固定件4的一侧设置有挡板9,挡板9上设有用于容纳钢针1的第一通孔10,其中第一通孔10的内径与钢针1的外径相适配。钢针1用于将软管3送入静脉血管,以便于进行输液治疗,软管固定件4起到连接软管3和其他输液组件的作用,针座连接件5起到固定针座2的作用,在针座连接件5内设置防刺腔7,防刺腔7中设置弹性挡片8,在将钢针1撤出时,在撤回到防刺腔7内时,当钢针1完全穿过弹性挡片8后,弹性挡片8由于自身的弹性复位进而将防刺腔7的敞口封堵,在防刺腔7内还设置有挡板9,挡板9上设置有恰好能使钢针1通过的第一通孔10,而在钢针1的针头端设置有凸起部6,在钢针1撤出时,在凸起部6运动到第一通孔10的位置时,第一通孔10便会对凸起部6起到限位的效果,进而避免钢针1被完全拔出,使钢针1的针头部分存放在防刺腔7内,进而避免钢针1被完全取出而对医护人员产生刺伤。如图1、图2和图4,在钢针1未撤出时,弹性挡片8与钢针1的外壁紧贴,通过钢针1避免弹性挡片8做复位运动,在钢针1逐渐撤出后,钢针1在完全通过弹性挡片8时,钢针1不在对弹性挡片8其限位作用,此时弹性挡片8通过自身的回复运动便可将防刺腔7的敞口封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针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针(1)、针座(2)、软管(3)、软管固定件(4)和针座连接件(5),所述针座(2)与针座连接件(5)的一端相连,所述针座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软管固定件(4)的一端相连,所述软管(3)与所述软管固定件(4)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钢针(1)的一端固定在针座(2)上,所述钢针(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针座连接件(5)、软管固定件(4)和软管(3),并且在钢针(1)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部(6);/n所述针座连接件(5)内设有防刺腔(7),所述防刺腔(7)内在与软管固定件(4)相连的一侧设有弹性挡片(8),所述弹性挡片(8)与所述钢针(1)的外壁紧贴,所述防刺腔(7)内在远离软管固定件(4)的一侧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上设有用于容纳钢针(1)的第一通孔(10),所述第一通孔(10)的内径与钢针(1)的外径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针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针(1)、针座(2)、软管(3)、软管固定件(4)和针座连接件(5),所述针座(2)与针座连接件(5)的一端相连,所述针座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软管固定件(4)的一端相连,所述软管(3)与所述软管固定件(4)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钢针(1)的一端固定在针座(2)上,所述钢针(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针座连接件(5)、软管固定件(4)和软管(3),并且在钢针(1)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部(6);
所述针座连接件(5)内设有防刺腔(7),所述防刺腔(7)内在与软管固定件(4)相连的一侧设有弹性挡片(8),所述弹性挡片(8)与所述钢针(1)的外壁紧贴,所述防刺腔(7)内在远离软管固定件(4)的一侧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上设有用于容纳钢针(1)的第一通孔(10),所述第一通孔(10)的内径与钢针(1)的外径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固定件(4)内设有注射腔(11)和隔离塞(12),所述注射腔(11)的一端与隔离塞(12)相连,所述注射腔(11)的另一端与所述软管(3)相连通,所述注射腔(11)的侧壁还连通设有第一支管(13),所述第一支管(13)通过输液管(14)连通有三通接头(15),所述输液管(14)上设有止水夹(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夹(16)上设有进管通道(17)、输液通道(18)和止水通道(19),所述进管通道(17)的一端与所述输液通道(18)相连通,所述进管通道(17)的另一端在止水夹(16)的侧边形成开口(20),所述止水通道(19)与所述输液通道(18)相连通;
所述止水通道(19)在沿与输液通道(18)相连的一端至远离输液通道(18)的一端,止水通道(19)两侧之间的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娜唐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