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71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顶壁中部固定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内中部插接有内杆,所述内杆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内杆靠近活动板的上端外侧缠绕有弹簧且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板和套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块a,所述框架内侧靠近夹块a的下方设置有夹块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内杆和活动板,将蝶翼置于框架的夹块b上侧,可以通过手握凸沿,拇指下压压块带动内杆的活动板下移,使蝶翼夹持于相匹配的夹块a和夹块b之间,同时向一侧拉动蝶翼的针头,可减免针斗外拔期间晃动,降低患者的疼痛,使装置更人性化,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A new type of needle pu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
技术介绍
目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统,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在使用输液港输液时需要连接蝶翼针,在补液结束拔针时极易发生针刺伤,伤害护士的手指。根据专利“201420176799.5”,可得知,一种用于输液港的拔针器,包括手柄、连接部和底座,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手柄和底座的一端,且所述手柄所在平面平行间隔位于所述底座上侧面所在平面上方;另在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部形成一V型开口。该用于输液港的拔针器可用于输液港患者的拔针,充分固定输液港底座,操作时使手离开针尖处,有效避免针刺伤,使用方便,安全,省力,且该拔针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该用于输液港的拔针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该用于输液港拔针器采用V型开口卡接于针头两旁并向一侧拉动针头,由于V型开口存在活动空间,针头外拔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晃动,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和该用于输液港拔针器手柄在拉动期间,V型开口的支点在人体肌肤表面滑动,滑动移动存在较大摩擦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且当较快速拔除针头,肌肤表面存在划痕,舒适性差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通过安装有内杆和活动板,将蝶翼置于框架的夹块b上侧,可以通过手握凸沿,拇指下压压块带动内杆的活动板下移,使蝶翼夹持于相匹配的夹块a和夹块b之间,同时向一侧拉动蝶翼的针头,可减免针斗外拔期间晃动,降低患者的疼痛,使装置更人性化,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顶壁中部固定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内中部插接有内杆且内杆与套杆滑动连接,所述内杆顶端安装有压块,所述套杆顶部外侧设置有凸沿,所述内杆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内杆靠近活动板的上端外侧缠绕有弹簧且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板和套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块a,所述框架内侧靠近夹块a的下方设置有夹块b,所述夹块a与夹块b之间的间隙轮廓与蝶翼针的蝶翼外形相匹配;所述夹块a下斜面和夹块b上斜面均设置有防滑胶条,所述防滑胶条为网格结构且防滑胶条凸起高度为0.5cm,所述防滑胶条的通孔内设置有吸水棉且吸水棉凸起高度为1cm;所述框架底壁内靠近夹块b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滚珠且滚珠与安装块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左右两壁内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内置有滑块,两组所述滑块内侧均与活动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簧为螺旋结构且弹簧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沿下表面左右两侧和压块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指槽,所述指槽内开设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块与凸沿最大间距为6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通过安装有内杆和活动板,将蝶翼置于框架的夹块b上侧,可以通过手握凸沿,拇指下压压块带动内杆的活动板下移,使蝶翼夹持于相匹配的夹块a和夹块b之间,同时向一侧拉动蝶翼的针头,可减免针斗外拔期间晃动,降低患者的疼痛,使装置更人性化。2.本技术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通过安装有防滑胶条和吸水棉,在夹块a和夹块b对蝶翼夹持定位时,由吸水棉吸收蝶翼上存在的汗液及蒸汽,再由防滑胶条增加摩擦力,可防止蝶翼上存在较多水渍,降低蝶翼拉动打滑概率,提升一次性拔除成功率。3.本技术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通过安装有安装块和滚珠,可以通过安装块的滚珠与人体肌肤接触,滚珠滚动与人体肌肤接触,大大减小框架与肌肤滑动接触产生的摩擦强度,可保证框架移动的流畅。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的夹块a和夹块b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指槽;3、凸沿;4、压块;5、内杆;6、套杆;7、弹簧;8、导轨;9、滑块;10、夹块a;11、夹块b;12、活动板;13、滚珠;14、安装块;15、防滑胶条;16、吸水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顶壁中部固定设置有套杆6,所述套杆6内中部插接有内杆5且内杆5与套杆6滑动连接,所述内杆5顶端安装有压块4,所述套杆6顶部外侧设置有凸沿3,所述内杆5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动板12,所述内杆5靠近活动板12的上端外侧缠绕有弹簧7且弹簧7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板12和套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2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块a10,所述框架1内侧靠近夹块a10的下方设置有夹块b11,所述夹块a10与夹块b11之间的间隙轮廓与蝶翼针的蝶翼外形相匹配;所述夹块a10下斜面和夹块b11上斜面均设置有防滑胶条15,所述防滑胶条15为网格结构且防滑胶条15凸起高度为0.5cm,所述防滑胶条15的通孔内设置有吸水棉16且吸水棉16凸起高度为1cm;所述框架1底壁内靠近夹块b1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14,所述安装块14内设置有滚珠13且滚珠13与安装块14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安装有内杆5和活动板12,将蝶翼置于框架1的夹块b11上侧,可以通过手握凸沿3,拇指下压压块4带动内杆5的活动板12下移,使蝶翼夹持于相匹配的夹块a10和夹块b11之间,同时向一侧拉动蝶翼的针头,可减免针斗外拔期间晃动,降低患者的疼痛,使装置更人性化,通过安装有防滑胶条15和吸水棉16,在夹块a10和夹块b11对蝶翼夹持定位时,由吸水棉16吸收蝶翼上存在的汗液及蒸汽,再由防滑胶条15增加摩擦力,可防止蝶翼上存在较多水渍,降低蝶翼拉动打滑概率,提升一次性拔除成功率,通过安装有安装块14和滚珠13,可以通过安装块14的滚珠13与人体肌肤接触,滚珠13滚动与人体肌肤接触远小于框架1与肌肤滑动接触产生的摩擦强度,可保证框架1移动的流畅。其中,所述框架1左右两壁内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导轨8,所述导轨8内置有滑块9,两组所述滑块9内侧均与活动板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安装有导轨8和滑块9,可以通过滑块9在导轨8内上下移动,可保证活动板12水平上下移动。其中,所述弹簧7为螺旋结构且弹簧7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弹簧7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延缓弹簧7的锈化速度,保证弹簧7伸缩的流畅。其中,所述凸沿3下表面左右两侧和压块4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指槽2,所述指槽2内开设有防滑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n所述框架(1)顶壁中部固定设置有套杆(6),所述套杆(6)内中部插接有内杆(5)且内杆(5)与套杆(6)滑动连接,所述内杆(5)顶端安装有压块(4),所述套杆(6)顶部外侧设置有凸沿(3),所述内杆(5)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动板(12),所述内杆(5)靠近活动板(12)的上端外侧缠绕有弹簧(7)且弹簧(7)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板(12)和套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2)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块a(10),所述框架(1)内侧靠近夹块a(10)的下方设置有夹块b(11),所述夹块a(10)与夹块b(11)之间的间隙轮廓与蝶翼针的蝶翼外形相匹配;/n所述夹块a(10)下斜面和夹块b(11)上斜面均设置有防滑胶条(15),所述防滑胶条(15)为网格结构且防滑胶条(15)凸起高度为0.5cm,所述防滑胶条(15)的通孔内设置有吸水棉(16)且吸水棉(16)凸起高度为1cm;/n所述框架(1)底壁内靠近夹块b(1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14),所述安装块(14)内设置有滚珠(13)且滚珠(13)与安装块(14)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蝶翼针拔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
所述框架(1)顶壁中部固定设置有套杆(6),所述套杆(6)内中部插接有内杆(5)且内杆(5)与套杆(6)滑动连接,所述内杆(5)顶端安装有压块(4),所述套杆(6)顶部外侧设置有凸沿(3),所述内杆(5)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动板(12),所述内杆(5)靠近活动板(12)的上端外侧缠绕有弹簧(7)且弹簧(7)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板(12)和套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2)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块a(10),所述框架(1)内侧靠近夹块a(10)的下方设置有夹块b(11),所述夹块a(10)与夹块b(11)之间的间隙轮廓与蝶翼针的蝶翼外形相匹配;
所述夹块a(10)下斜面和夹块b(11)上斜面均设置有防滑胶条(15),所述防滑胶条(15)为网格结构且防滑胶条(15)凸起高度为0.5cm,所述防滑胶条(15)的通孔内设置有吸水棉(16)且吸水棉(16)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