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66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包括握柄和横管,所述横管的下方位于所述握柄的一侧固定设有注痰盒,所述横管的一端安装有上盖,所述横管一端位于所述上盖对应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盖的空腔内壁位于所述外螺纹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柄的内部安装有负压机;通过开设有负压机,痰液吸管和储痰空腔,可以对病人的积痰进行吸痰处理,通过设置的球状端口和通孔,增加痰液吸管与吸痰的部位内侧表面接触面积,使之更容易进行吸痰,缩短了吸痰的时间,提高了吸痰的速度,且多组通孔在进行吸附时,也避免了痰液吸管吸在口腔壁及气管壁上,造成口腔、器官粘膜组织损伤的意外事故。

A sputum suction device for emergency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在应急护理中,因为病人呼吸道常常出现积痰的现象,需要使用到吸痰器来进行吸除,保证病人的呼吸畅通,吸痰装置来对病人呼吸道中积痰进行去除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1、现有吸痰装置的吸痰管大部分是橡胶软管,橡胶软管两端开口,一端开口深入呼吸道,另一端连接负压机提供动力,深入呼吸道的橡胶管端口为吸附口,吸附口只有一开口,与呼吸道内侧表面接触面积小,不利于吸痰管吸痰,吸痰管只有一个负压管,在进行工作时,容易吸附在在口腔壁及气管壁上面,造成口腔、器官粘膜组织的损伤;2、一般深入呼吸道的橡胶管端口为吸附口,且在日常使用时,吸附口裸露在外面,医院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吸附口容易与病菌接触,在对病人使用时,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医务人员握住握柄,握柄的外侧壁设有手握槽,提高了医务人员手部与握柄之间的摩擦系数,防止在使用时,发生装置与手部脱落的情况发生,造成意外事故,上盖与横管之间为螺纹连接,旋开上盖,将痰液吸管露出,启动负压机,负压机开始工作,将痰液吸管的端口的球状端口对准病人需要进行吸痰的部位,球状端口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增加痰液吸管与吸痰的部位内侧表面接触面积,使之更容易进行吸痰,缩短了吸痰的时间,提高了吸痰的速度,且多组通孔在进行吸附时,也避免了痰液吸管吸在口腔壁及气管壁上,造成口腔、器官粘膜组织损伤的意外事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吸收的痰液从痰液吸管中逐渐传递到痰液连接端管中,痰液连接端管的外侧壁设有网状导流管来进行隔离,因此痰液不会直接痰液连接端管进入负压管的内部,而且负压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连接端管,负压连接端管的内部设有吸水材料,吸水材料的下方还安装有隔离网,因此能够有效的防止痰液进入负压管,从而避免了痰液对负压机造成损害,痰液最后存储在储痰空腔的内部,在工作结束后,对痰液吸管的吸附端进行消毒处理,将上盖旋紧到横管上,痰液吸管为橡胶软管,可以进行弯曲折叠,方便其储存在上盖的空腔内,避免了痰液吸管和球状端口与医院内病菌接触,防止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下次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意外事故,注痰盒的上方固定设有凸槽,横管的下方位于凸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注痰盒与横管卡合连接,因此注痰盒与横管为可拆卸连接,在储痰空腔内部的痰液需要处理的时候,医务人员分别握住横管和注痰盒进行相反方向的施力,即可分开,本技术通过开设有负压机,痰液吸管和储痰空腔,可以对病人的积痰进行吸痰处理,通过设置的球状端口和通孔,增加痰液吸管与吸痰的部位内侧表面接触面积,使之更容易进行吸痰,缩短了吸痰的时间,提高了吸痰的速度,且多组通孔在进行吸附时,也避免了痰液吸管吸在口腔壁及气管壁上,造成口腔、器官粘膜组织损伤的意外事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通过设置的上盖,避免了痰液吸管和球状端口与医院内病菌接触,防止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下次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意外事故。(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包括握柄和横管,所述横管的下方位于所述握柄的一侧固定设有注痰盒,所述横管的一端安装有上盖,所述横管一端位于所述上盖对应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盖的空腔内壁位于所述外螺纹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柄的内部安装有负压机,所述负压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远离所述负压机的一端固定设有负压连接端管,所述负压连接端管的一侧设有隔离网,所述负压连接端管的内部填充有吸水材料,所述注痰盒的内部开设有储痰空腔,所述储痰空腔内部设有痰液连接端管,所述痰液连接端管的外侧壁套设有网状导流管,所述痰液连接端管的一端固定设有痰液吸管,所述痰液吸管远离所述痰液连接端管的一端固定设有球状端口,所述球状端口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负压管依次贯穿所述横管和所述注痰盒,且延伸至所述储痰空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痰液吸管依次贯穿所述横管和所述注痰盒,且延伸至所述储痰空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注痰盒的上方固定设有凸槽,所述横管的下方位于所述凸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注痰盒与所述横管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握柄的外侧壁开设有手握槽。优选的,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液棉。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开设有负压机,痰液吸管和储痰空腔,可以对病人的积痰进行吸痰处理,通过设置的球状端口和通孔,增加痰液吸管与吸痰的部位内侧表面接触面积,使之更容易进行吸痰,缩短了吸痰的时间,提高了吸痰的速度,且多组通孔在进行吸附时,也避免了痰液吸管吸在口腔壁及气管壁上,造成口腔、器官粘膜组织损伤的意外事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通过设置的上盖,避免了痰液吸管和球状端口与医院内病菌接触,防止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下次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意外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痰液吸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握柄;2、注痰盒;3、上盖;4、横管;5、手握槽;6、负压机;7、负压管;8、负压连接端管;9、吸水材料;10、隔离网;11、痰液吸管;12、外螺纹;13、内螺纹;14、网状导流管;15、痰液连接端管;16、储痰空腔;17、球状端口;1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包括握柄1和横管4,所述横管4的下方位于所述握柄1的一侧固定设有注痰盒2,所述横管4的一端安装有上盖3,所述横管4一端位于所述上盖3对应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12,所述上盖3的空腔内壁位于所述外螺纹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螺纹13,作为本实施例而言,医务人员握住握柄1,握柄1的外侧壁设有手握槽5,提高了医务人员手部与握柄1之间的摩擦系数,防止在使用时,发生装置与手部脱落的情况发生,造成意外事故,上盖3与横管4之间为螺纹连接,旋开上盖3,将痰液吸管11露出来进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对痰液吸管11的吸附端进行消毒处理,将上盖3旋紧到横管4上,痰液吸管11为橡胶软管,可以进行弯曲折叠,方便其储存在上盖3的空腔内,避免了痰液吸管11和球状端口17与医院内病菌接触,防止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下次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意外事故,所述握柄1的内部安装有负压机6,所述负压机6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负压管7,所述负压管7远离所述负压机6的一端固定设有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柄(1)和横管(4),所述横管(4)的下方位于所述握柄(1)的一侧固定设有注痰盒(2),所述横管(4)的一端安装有上盖(3),所述横管(4)一端位于所述上盖(3)对应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12),所述上盖(3)的空腔内壁位于所述外螺纹(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螺纹(13),所述握柄(1)的内部安装有负压机(6),所述负压机(6)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负压管(7),所述负压管(7)远离所述负压机(6)的一端固定设有负压连接端管(8),所述负压连接端管(8)的一侧设有隔离网(10),所述负压连接端管(8)的内部填充有吸水材料(9),所述注痰盒(2)的内部开设有储痰空腔(16),所述储痰空腔(16)内部设有痰液连接端管(15),所述痰液连接端管(15)的外侧壁套设有网状导流管(14),所述痰液连接端管(15)的一端固定设有痰液吸管(11),所述痰液吸管(11)远离所述痰液连接端管(15)的一端固定设有球状端口(17),所述球状端口(17)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应急护理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柄(1)和横管(4),所述横管(4)的下方位于所述握柄(1)的一侧固定设有注痰盒(2),所述横管(4)的一端安装有上盖(3),所述横管(4)一端位于所述上盖(3)对应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12),所述上盖(3)的空腔内壁位于所述外螺纹(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螺纹(13),所述握柄(1)的内部安装有负压机(6),所述负压机(6)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负压管(7),所述负压管(7)远离所述负压机(6)的一端固定设有负压连接端管(8),所述负压连接端管(8)的一侧设有隔离网(10),所述负压连接端管(8)的内部填充有吸水材料(9),所述注痰盒(2)的内部开设有储痰空腔(16),所述储痰空腔(16)内部设有痰液连接端管(15),所述痰液连接端管(15)的外侧壁套设有网状导流管(14),所述痰液连接端管(15)的一端固定设有痰液吸管(11),所述痰液吸管(11)远离所述痰液连接端管(15)的一端固定设有球状端口(17),所述球状端口(17)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胤彭丹丽唐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