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65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收集装置、位于收集装置上端一侧的负压生成组件、位于收集装置上端另一侧的引流管和引流针、位于收集装置内部的负压控制组件以及位于收集装置下端一侧的出液管。通过在收集装置上设置有负压控制组件,负压控制组件上的压力表能够检测出收集装置内的压力参数,并将压力参数通过压力表上指针显示出来,便于医护人员观察,通过负压控制组件上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收集装置内的负压大小,使得收集装置内的负压力处于可控状态,使得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引流压力要求来调节收集装置内的负压大小,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效率。

A portabl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器组件是一类包含有负压引流器与引流管的医用器械,主要用来对术后患者的胸腔或腹腔实施闭式引流。市面上常见的负压引流器是一个可挤压变形的气筒,通过手动挤压等方式排出气筒内的气体以控制引流瓶内压力值。然而这样的引流瓶不仅其内部气压大小不得而知,也无法精确调节,容易造成引流吸力过大或不足的问题。负压引流技术是外科术后减少皮下积血积液的常规方法,其应用可有效促进术区皮瓣的帖敷并促进创口愈合。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引流液提示术区可能有活跃出血,需要紧急处理;而术后数小时内无引流量提升可堵塞引流管,可能造成术区血肿,同样需要紧急处理。一般24小时引流量小于30ml可以考虑拔除引流管。临床上普遍采用护士人工倾倒引流袋中的液体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一般每天早上记录一次。目前存在引流量记录偏差、医师获取引流量信息滞后及无法实时获取引流量等问题。此外,临床上常见的负压引流球采用手动挤压橡皮引流球产生负压,存在需频繁挤压橡皮球,负压不稳定可靠,可能因为负压不足而产生严重积血、积液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其具有能够快速产生负压,还有能够调节控制负压力大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收集装置、位于收集装置上端一侧的负压生成组件、位于收集装置上端另一侧的引流管和引流针、位于收集装置内部的负压控制组件以及位于收集装置下端一侧的出液管;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安装板以及位于安装板底部的玻璃瓶,所述玻璃瓶的顶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瓶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负压生成组件的内部开设有负压槽,所述负压槽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贯穿负压槽并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位于负压生成组件远离收集装置的一端外侧,所述负压生成组件远离收集装置的一端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负压槽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负压生成组件靠近收集装置的一端内部,且负压槽通过单向阀与玻璃瓶相连通;所述负压控制组件包括防护盒以及镶嵌在安装板上的压力表,所述防护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防护盒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L”形气体通道,所述气囊的顶端与气体通道的一端开口相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瓶和刻度线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观测液体的流量情况,转动驱动组件带动连接杆移动,进而带动活塞移动,将收集装置内的气体吸出,使得收集装置内形成负压,单向阀的设置使得活塞向收集装置方向移动式,能够避免收集装置内的压力受到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外侧粘接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活塞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分别位于连接杆的两侧,所述弧形板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活塞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销轴与凸板活动连接,所述销轴内设置有扭转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起到密封的作用,当活塞向收集装置移动时,通孔起到通气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粘接连接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密封层的截面面积大于通孔的截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塞远离收集装置时,弧形板配合密封层能够将通孔密封。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动杆和支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和支杆相互拼接形成“L”形;所述支杆的外侧套接有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住套管并转动,使得支杆带动活动杆做圆周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位于限位滑槽内,所述限位滑槽开设于负压生成组件的侧壁上,且限位滑槽设置为环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滑块能够将活动杆限位,避免活动杆在转动的时候跑偏,保证了活动杆做圆周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滑块的两端均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限位滑槽的内壁贴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减少了限位滑块移动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活动杆的转动速度以及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位于活动杆的一端外侧,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位于活动杆的另一端外侧,所述贴合板与连接杆相对应;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贴合板的地面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螺旋槽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杆能够带动贴合板转动,贴合板通过弧形凸起能够带动连接杆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插杆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位于空槽内,所述空槽开设于通槽的中部,且环形凸块通过复位弹簧与空槽的侧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插杆能够使得贴合板上的弧形凸起镶进连接杆上的螺旋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槽口以及位于槽口内的密封块,所述槽口开设于气体通道的中部上侧壁上;所述气体通道的中部下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密封块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块与密封槽配合能够将气体通道密封闭合。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槽口并固定连接有拉片,所述拉片位于安装板的外侧;所述拉片的底部通过压缩弹簧与安装板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接在拉杆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片能够带动密封块移动,使得气体通道能够通气,使得医护人员能够调节收集装置内的负压力大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活塞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活塞结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收集装置;101、安装板;102、玻璃瓶;103、刻度线;2、负压生成组件;3、引流管;4、引流针;5、负压控制组件;6、出液管;7、负压槽;8、活塞;81、橡胶圈;82、通孔;83、弧形板;84、凸板;85、连接块;86、密封层;9、连接杆;91、推板;10、驱动组件;11、单向阀;12、防护盒;121、通气孔;13、气囊;14、气体通道;15、控制装置;16、压力表;17、活动杆;18、支杆;19、限位滑块;20、限位滑槽;21、滚珠槽;22、滚珠;23、通槽;24、插杆;25、拉板;26、贴合板;27、环形凸块;28、空槽;29、复位弹簧;30、套管;31、槽口;32、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1)、位于收集装置(1)上端一侧的负压生成组件(2)、位于收集装置(1)上端另一侧的引流管(3)和引流针(4)、位于收集装置(1)内部的负压控制组件(5)以及位于收集装置(1)下端一侧的出液管(6);/n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安装板(101)以及位于安装板(101)底部的玻璃瓶(102),所述玻璃瓶(102)的顶端与安装板(101)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瓶(10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03);/n所述负压生成组件(2)的内部开设有负压槽(7),所述负压槽(7)内设置有活塞(8),所述活塞(8)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远离活塞(8)的一端贯穿负压槽(7)并与推板(91)固定连接,所述推板(91)位于负压生成组件(2)远离收集装置(1)的一端外侧,所述负压生成组件(2)远离收集装置(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10),所述负压槽(7)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位于负压生成组件(2)靠近收集装置(1)的一端内部,且负压槽(7)通过单向阀(11)与玻璃瓶(102)相连通;/n所述负压控制组件(5)包括防护盒(12)以及镶嵌在安装板(101)上的压力表(16),所述防护盒(1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所述防护盒(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13),所述安装板(101)的内部开设有“L”形气体通道(14),所述气囊(13)的顶端与气体通道(14)的一端开口相连通,所述气体通道(1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1)、位于收集装置(1)上端一侧的负压生成组件(2)、位于收集装置(1)上端另一侧的引流管(3)和引流针(4)、位于收集装置(1)内部的负压控制组件(5)以及位于收集装置(1)下端一侧的出液管(6);
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安装板(101)以及位于安装板(101)底部的玻璃瓶(102),所述玻璃瓶(102)的顶端与安装板(101)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瓶(10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03);
所述负压生成组件(2)的内部开设有负压槽(7),所述负压槽(7)内设置有活塞(8),所述活塞(8)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远离活塞(8)的一端贯穿负压槽(7)并与推板(91)固定连接,所述推板(91)位于负压生成组件(2)远离收集装置(1)的一端外侧,所述负压生成组件(2)远离收集装置(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10),所述负压槽(7)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位于负压生成组件(2)靠近收集装置(1)的一端内部,且负压槽(7)通过单向阀(11)与玻璃瓶(102)相连通;
所述负压控制组件(5)包括防护盒(12)以及镶嵌在安装板(101)上的压力表(16),所述防护盒(1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所述防护盒(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13),所述安装板(101)的内部开设有“L”形气体通道(14),所述气囊(13)的顶端与气体通道(14)的一端开口相连通,所述气体通道(1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8)的外侧粘接连接有橡胶圈(81),所述活塞(8)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通孔(82),所述通孔(82)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通孔(8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弧形板(83),两个所述弧形板(83)分别位于连接杆(9)的两侧,所述弧形板(83)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凸板(84);
所述活塞(8)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5),所述连接块(85)通过销轴与凸板(84)活动连接,所述销轴内设置有扭转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83)的一侧粘接连接有密封层(86),所述密封层(86)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密封层(86)的截面面积大于通孔(82)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活动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晋洁孙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