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饲喂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61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55
一种鼻饲喂奶器,解决了每次要给儿童喂奶时都要拿个新的注射器,每天要喂好多次,导致注射器浪费的问题;包括有储奶筒,所述储奶筒螺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奶液推送装置,所述奶液推送装置包括有密闭活塞,所述密闭活塞连接有活塞轴,活塞轴为可竖直移动的正多边形并且贯穿壳体,所述壳体被活塞轴的贯穿部分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活塞轴宽度,所述活塞轴顶端连接有活塞柄,活塞柄的下面设有储奶筒清洗装置,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固定连接在活塞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完成婴儿喂药的同时可实现对储奶筒的清洗,避免每天对婴儿多次喂奶造成的注射器浪费的问题。

A nasal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饲喂奶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鼻饲喂奶器。
技术介绍
鼻饲法喂奶主要针对吸吮、吞咽能力低下的早产儿及因各种疾病不能进食的新生儿,为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然后采取鼻饲喂养。目前给儿童进行鼻饲喂奶时都要使用注射器,在进行鼻饲喂奶时要遵循少量多餐,间歇慢喂,鼻饲喂奶一般为2小时一次,由于奶液存放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所以每次喂奶要用新的注射器吸取刚冲泡的奶液,注射器不可重复使用,这样造成了注射器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饲喂奶器。解决了每次要给儿童喂奶时都要拿个新的注射器,每天要喂好多次,从而导致注射器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饲喂奶器,包括有储奶筒,所述储奶筒螺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奶液推送装置,所述奶液推送装置包括有密闭活塞,所述密闭活塞连接有活塞轴,活塞轴为可竖直移动的正多边形并且贯穿壳体,所述壳体被活塞轴的贯穿部分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活塞轴宽度,所述活塞轴顶端连接有活塞柄,活塞柄的下面设有储奶筒清洗装置,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固定连接在活塞轴上。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传动轴导向孔,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包括有清洗刷,所述清洗刷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齿轮,传动轴中间贯穿传动轴导向孔,所述传动轴顶端转动连接有推拉板,推拉板带动传动轴与活塞轴做竖直方向上的同步运动。优选的,所述推拉板与活塞轴的连接部分开有圆柱形环槽,推拉板内的孔径大于环形槽的槽径。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同轴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位于壳体内部包括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设有多边形通孔,所述第一齿轮水平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所述齿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贯穿壳体并且可水平移动。优选的,所述储奶筒侧壁刻有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储奶筒和壳体为可拆分体,储奶筒在经过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装置内设有储奶筒清洗装置,可在喂奶完成后进行及时清洗,在不增加医护人员过多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了使用注射器喂奶造成的资源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壳体刨切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清洗装置转动示意图。图中:1储奶筒、2壳体、3密闭活塞、4活塞轴、5通孔、6活塞柄、7清洗刷、8传动轴、9第二齿轮、10推拉板、11传动轴导向孔、12环形槽、13第三齿轮、14固定管、15第一齿轮、16齿条、17伸缩杆、18推拉杆、19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一:一种鼻饲喂奶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储奶筒1,所述储奶筒1螺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奶液推送装置,所述奶液推送装置包括有密闭活塞3,所述密闭活塞3连接有活塞轴4,活塞轴4为可竖直移动的正多边形并且贯穿壳体2,所述壳体2被活塞轴4的贯穿部分设有通孔5,通孔5的直径大于活塞轴4宽度,所述活塞轴4顶端连接有活塞柄6,活塞柄6的下面设有储奶筒清洗装置,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固定连接在活塞轴上。储奶筒1是透明玻璃制品,储奶筒筒壁外贴合有透明保温套,当储奶筒1与壳体2螺接在一起时,推动活塞柄6向下运动,活塞柄6带动活塞轴4向下运动,活塞轴4推动密闭活塞3进入储奶筒2,活塞轴4在通孔5的导向作用下可以带动密闭活塞3在储奶筒2内做竖直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奶液的吸入和排出。实施例二: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2内设有传动轴导向孔11,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包括有清洗刷7,所述清洗刷7固定连接有传动轴8,传动轴8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齿轮9,传动轴8中间贯穿传动轴导向孔11,所述传动轴8顶端转动连接有推拉板10,推拉板10带动传动轴8与活塞轴4做竖直方向上的同步运动。第二齿轮9有上下两组,每组有四个,第二齿轮9转动带动传动轴8做旋转运动,传动轴8带动轴上的清洗刷7绕传动轴中心旋转,以此清洗使用后储奶筒2的内壁,不用清洗时可将清洗刷7旋转至正对活塞轴4的中心,避免清洗刷7和储奶筒内壁接触。实施例三: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推拉板10与活塞轴4的连接部分开有圆柱形环槽12,推拉板10内的孔径大于环形槽12的槽径。活塞轴4做竖直移动时可以带动推拉板10做竖直运动,推拉板10带动储奶筒清洗装置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当活塞轴4旋转时推拉板内孔与圆柱形环槽12没有接触力,此时推拉板静止不动。实施例四: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齿轮9啮合有第三齿轮13,所述第三齿轮13同轴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位于壳体2内部包括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管14,所述固定管14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设有多边形通孔,所述第一齿轮15水平啮合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7,所述伸缩杆17固定连接在壳体2内壁,所述齿条1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拉杆18,所述推拉杆18贯穿壳体2并且可水平移动。固定管14将第一齿轮15固定在与齿条16的同一水平面,活塞轴4做竖直运动时第一齿轮15的水平位置保持不动,推动推拉杆18时,齿条16和伸缩杆17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齿条16带动第一齿轮15做回转运动,第一齿轮15带动活塞轴4做回转运动,活塞轴4带动轴上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13做回转运动,第三齿轮13带动储奶筒清洗装置做回转运动,实现对储奶筒1的清洗。实施例五: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刻度线19用于显示奶液的体积,避免一次性喂奶过多。整体工作过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使用时将储奶筒1与壳体2固定连接在一起,推动活塞柄6向下移动至密闭活塞3和储奶筒1底部接触的位置,然后拉动活塞柄6,带动密闭活塞3向上运动吸取奶液,奶液吸取完成后按照之前动作进行喂奶,喂奶完成后密闭活塞3上部加入清水,拉动推拉杆18,推拉杆18带动齿条16水平运动,齿条16带动第一齿轮15做回转运动,第一齿轮15带动同轴连接的第三齿轮13做回转运动,第三齿轮13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9做回转运动,第二齿轮9带动原本朝向中心是清洗刷7向外旋转,通过清洗刷7清洗使用过的储奶筒1,清洗完成后,拆掉储奶筒1放置消毒柜,以待下次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饲喂奶器,包括有储奶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奶筒(1)螺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奶液推送装置,所述奶液推送装置包括有密闭活塞(3),所述密闭活塞(3)连接有活塞轴(4),活塞轴(4)为可竖直移动的正多边形并且贯穿壳体(2),所述壳体(2)被活塞轴(4)的贯穿部分设有通孔(5),通孔(5)的直径大于活塞轴(4)宽度,所述活塞轴(4)顶端连接有活塞柄(6),活塞柄(6)的下面设有储奶筒清洗装置,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固定连接在活塞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饲喂奶器,包括有储奶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奶筒(1)螺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奶液推送装置,所述奶液推送装置包括有密闭活塞(3),所述密闭活塞(3)连接有活塞轴(4),活塞轴(4)为可竖直移动的正多边形并且贯穿壳体(2),所述壳体(2)被活塞轴(4)的贯穿部分设有通孔(5),通孔(5)的直径大于活塞轴(4)宽度,所述活塞轴(4)顶端连接有活塞柄(6),活塞柄(6)的下面设有储奶筒清洗装置,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固定连接在活塞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饲喂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有传动轴导向孔(11),所述储奶筒清洗装置包括有清洗刷(7),所述清洗刷(7)固定连接有传动轴(8),传动轴(8)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齿轮(9),传动轴(8)贯穿传动轴导向孔(11),所述传动轴(8)顶端转动连接有推拉板(10),推拉板(10)带动传动轴(8)与活塞轴(4)做竖直方向上的同步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