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9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其结构包括防护装置,为解决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接触不稳,易滑动的问题,通过在隔热垫主体底部设置防护装置,通过将防护垫、吸汗层和粘圈依次与隔热垫主体连接,通过将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展开,经防护垫底部四周密封条与使用皮肤四周吸附固定,经内侧吸汗层吸取皮肤表面汗渍,接着通过拉伸两侧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缠绕使用者皮肤四周经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与患者皮肤贴合防止产生勒痕,接着通过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正反面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固进一步防止隔热垫主体滑落,达到了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有效吸附固定,防止其在针灸过程中滑动,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有益效果。

A multifunctional heat insulation mat for acupun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acupuncture heat insulation pad, which structure includes a protective dev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stable contact and easy sliding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heat insulation pad and the user's skin, a protective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heat insulation pad, the protective pad, the perspiration absorbing layer and the adhesive ring ar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heat insulation pad, the first elastic belt and the second elastic belt are unfolded and protected The sealing strip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pad is fixed around the skin, and the sweat stains on the skin surface are absorbed through the inner sweat absorption layer. Then the first elastic band and the second elastic band on both sides are stretched around the user's skin, and the first sponge pad and the second sponge pad are used to fit the patient's skin to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scars. Then the first magic band and the second magic band are used on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first elastic band and the second elastic band The operation stickers are glued to each other to further prev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ad from slid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effective adsorption and fixation betwee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ad of acupuncture and the user's skin, preventing it from sliding in the process of acupuncture and improving the user's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
本技术涉及中医教学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隔热垫,针灸隔热垫使用时覆盖在使用者皮肤表面,但是现有技术: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接触不稳,易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解决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接触不稳,易滑动的问题,达到了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有效吸附固定,防止其在针灸过程中滑动,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有益效果。(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储灰槽、夹针筒和防护装置,所述储灰槽呈阵列状分布在隔热垫主体顶端中部四周,且储灰槽呈圆形状,所述储灰槽中部与夹针筒垂直插接,所述隔热垫主体底端与防护装置相互缝合,所述防护装置由防护垫、连接孔、密封条、紧固装置、吸汗层和粘圈组成,所述防护垫顶部内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防护垫顶部四周与密封条粘接,所述防护垫左右两侧与紧固装置相互缝合,所述防护垫底部与吸汗层相互缝合,所述吸汗层底端与粘圈粘接,所述粘圈顶部与隔热垫主体粘接,所述连接孔与夹针筒垂直插接,所述紧固装置由第一松紧带、第一海绵垫、第一魔术贴、第二松紧带、第二海绵垫和第二魔术贴组成,所述第一松紧带顶部与第一海绵垫粘接,所述第一松紧带顶部右侧与第一魔术贴相互缝合,所述第二松紧带顶部与第二海绵垫粘接,所述第二松紧带底部左侧与第二魔术贴相互缝合,所述第一松紧带左侧与防护垫相互缝合,所述第二松紧带右侧与防护垫相互缝合。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条呈方环状,且密封条厚度为3mm。进一步的,所述吸汗层和粘圈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孔,且连接孔与夹针筒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吸汗层表面设置右若干个小孔,且吸汗层厚度为5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拉伸范围为30cm至70c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厚度为3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呈对立分布,且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大小均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吸汗层采用天然纤维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采用尼龙制成。(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为解决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接触不稳,易滑动的问题,通过在隔热垫主体底部设置防护装置,通过将防护垫、吸汗层和粘圈依次与隔热垫主体连接,通过将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展开,经防护垫底部四周密封条与使用皮肤四周吸附固定,经内侧吸汗层吸取皮肤表面汗渍,接着通过拉伸两侧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缠绕使用者皮肤四周经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与患者皮肤贴合防止产生勒痕,接着通过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正反面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固进一步防止隔热垫主体滑落,达到了针灸隔热垫与使用者皮肤有效吸附固定,防止其在针灸过程中滑动,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隔热垫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紧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隔热垫主体-1、储灰槽-2、夹针筒-3、防护装置-4、防护垫-41、连接孔-42、密封条-43、紧固装置-44、吸汗层-45、粘圈-46、第一松紧带-441、第一海绵垫-442、第一魔术贴-443、第二松紧带-444、第二海绵垫-445、第二魔术贴-44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1、储灰槽2、夹针筒3和防护装置4,储灰槽2呈阵列状分布在隔热垫主体1顶端中部四周,且储灰槽2呈圆形状,储灰槽2中部与夹针筒3垂直插接,隔热垫主体1底端与防护装置4相互缝合,防护装置4由防护垫41、连接孔42、密封条43、紧固装置44、吸汗层45和粘圈46组成,防护垫41顶部内侧设置有连接孔42,防护垫41顶部四周与密封条43粘接,防护垫41左右两侧与紧固装置44相互缝合,防护垫41底部与吸汗层45相互缝合,吸汗层45底端与粘圈46粘接,粘圈46顶部与隔热垫主体1粘接,连接孔42与夹针筒3垂直插接,紧固装置44由第一松紧带441、第一海绵垫442、第一魔术贴443、第二松紧带444、第二海绵垫445和第二魔术贴446组成,第一松紧带441顶部与第一海绵垫442粘接,第一松紧带441顶部右侧与第一魔术贴443相互缝合,第二松紧带444顶部与第二海绵垫445粘接,第二松紧带444底部左侧与第二魔术贴446相互缝合,第一松紧带441左侧与防护垫41相互缝合,第二松紧带444右侧与防护垫41相互缝合。其中,所述密封条43呈方环状,且密封条43厚度为3mm,有利于针灸垫与皮肤吸附固定。其中,所述吸汗层45和粘圈46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孔42,且连接孔42与夹针筒3相吻合,有利于吸收皮肤表面汗渍。其中,所述吸汗层45表面设置右若干个小孔,且吸汗层45厚度为5mm,有利于设备的透气性。其中,所述第一松紧带441和第二松紧带444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松紧带441和第二松紧带444拉伸范围为30cm至70cm,有利于设备的拉伸调节。其中,所述第一海绵垫442和第二海绵垫445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海绵垫442和第二海绵垫445厚度为3mm,有利于提高使用者舒适性。其中,所述第一魔术贴443和第二魔术贴446呈对立分布,且第一魔术贴443和第二魔术贴446大小均一致,有利于设备的粘固。其中,所述吸汗层45采用天然纤维制成,透气性好、吸汗性好。其中,所述第一魔术贴443和第二魔术贴446采用尼龙制成,韧性好、耐磨损、质地软、环保性质好。根据上表得知新型第一魔术贴443和第二魔术贴446采用尼龙材料,具有韧性好、耐磨损、质地软、环保性质好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所述的第一魔术贴443和第二魔术贴446又名粘扣带或吱啦扣,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魔术贴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1)、储灰槽(2)和夹针筒(3),所述储灰槽(2)呈阵列状分布在隔热垫主体(1)顶端中部四周,且储灰槽(2)呈圆形状,所述储灰槽(2)中部与夹针筒(3)垂直插接,所述隔热垫主体(1)底端与防护装置(4)相互缝合;/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装置(4),所述防护装置(4)由防护垫(41)、连接孔(42)、密封条(43)、紧固装置(44)、吸汗层(45)和粘圈(46)组成,所述防护垫(41)顶部内侧设置有连接孔(42),所述防护垫(41)顶部四周与密封条(43)粘接,所述防护垫(41)左右两侧与紧固装置(44)相互缝合,所述防护垫(41)底部与吸汗层(45)相互缝合,所述吸汗层(45)底端与粘圈(46)粘接,所述粘圈(46)顶部与隔热垫主体(1)粘接,所述连接孔(42)与夹针筒(3)垂直插接,所述紧固装置(44)由第一松紧带(441)、第一海绵垫(442)、第一魔术贴(443)、第二松紧带(444)、第二海绵垫(445)和第二魔术贴(446)组成,所述第一松紧带(441)顶部与第一海绵垫(442)粘接,所述第一松紧带(441)顶部右侧与第一魔术贴(443)相互缝合,所述第二松紧带(444)顶部与第二海绵垫(445)粘接,所述第二松紧带(444)底部左侧与第二魔术贴(446)相互缝合,所述第一松紧带(441)左侧与防护垫(41)相互缝合,所述第二松紧带(444)右侧与防护垫(41)相互缝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1)、储灰槽(2)和夹针筒(3),所述储灰槽(2)呈阵列状分布在隔热垫主体(1)顶端中部四周,且储灰槽(2)呈圆形状,所述储灰槽(2)中部与夹针筒(3)垂直插接,所述隔热垫主体(1)底端与防护装置(4)相互缝合;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装置(4),所述防护装置(4)由防护垫(41)、连接孔(42)、密封条(43)、紧固装置(44)、吸汗层(45)和粘圈(46)组成,所述防护垫(41)顶部内侧设置有连接孔(42),所述防护垫(41)顶部四周与密封条(43)粘接,所述防护垫(41)左右两侧与紧固装置(44)相互缝合,所述防护垫(41)底部与吸汗层(45)相互缝合,所述吸汗层(45)底端与粘圈(46)粘接,所述粘圈(46)顶部与隔热垫主体(1)粘接,所述连接孔(42)与夹针筒(3)垂直插接,所述紧固装置(44)由第一松紧带(441)、第一海绵垫(442)、第一魔术贴(443)、第二松紧带(444)、第二海绵垫(445)和第二魔术贴(446)组成,所述第一松紧带(441)顶部与第一海绵垫(442)粘接,所述第一松紧带(441)顶部右侧与第一魔术贴(443)相互缝合,所述第二松紧带(444)顶部与第二海绵垫(445)粘接,所述第二松紧带(444)底部左侧与第二魔术贴(446)相互缝合,所述第一松紧带(4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