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59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包括承载组件、防护组件和夹持组件,其中承载组件包括支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末端;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内。通过自动的回旋灸装置代替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治疗,既可解放医务人员双手、节省医疗资源,又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An automatic whirling moxibus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施于穴位,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调动经脉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是最常见的艾条灸中的三种悬起灸灸法。其中回旋灸是指在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的在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进行灸治。回旋灸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股外侧皮神经炎、皮肤浅表溃疡、带状疱疹、褥疮等,对风湿痹症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有效果。另可用于近视眼、白内障、慢性鼻炎、以及排卵障碍等。现有的回旋灸治疗时需医务人员手持艾条在特定穴位上回旋施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全程徒手操作,且单次治疗时间多为半小时以上,这样既浪费人力劳动资源,又使医务人员感到劳累。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回旋灸治疗中徒手操作浪费人力且造成医护人员劳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包括支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防护组件,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末端;夹持组件,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内。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放置架、盒体、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和盒体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二顶盖和盒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放置架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电机、连接架、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所述连接架连接电机和第一钳夹与第二钳夹。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一端,所述移动件固定在第一连杆一端。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固定轴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上还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移动件上还设置有棘轮轴,所述棘轮轴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固定件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棘齿和拨动块,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导孔,所述拨动块放置于所述导孔内。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拨动块与导孔侧壁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同。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回旋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盒体底部为网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自动的回旋灸装置代替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治疗,既可解放医务人员双手、节省医疗资源,又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中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00、防护组件200和夹持组件300,其中承载组件100包括支架101、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第一连杆102和支架101通过第一连接件104连接,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通过第二连接件105连接;防护组件200设置于第二连杆103末端;夹持组件300设置于防护组件200内。在本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可利用该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回旋灸治疗,利用夹持组件300夹持点燃的艾条并使其旋转,防护组件200将燃烧的艾条罩于其内,防止人员触碰以造成烫伤,同时引导燃烧艾条产生的气体,以有效利用增强药效。承载组件100为可实现对防护组件200空间位置进行调节的结构,以将夹持组件300移至正确的穴位进行定点治疗。具体的,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为杆状结构,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04和第二连接件105的调节下将夹持组件30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移动。支架101位支撑整个装置的部件,其包括底部的稳定座和上方的支杆,较佳的,稳定座底部可设置万向轮,以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实施例2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护组件200包括放置架201、盒体202、第一顶盖203和第二顶盖204,第一顶盖203和盒体202通过轴连接,第二顶盖204和盒体202通过合页连接,放置架201连接盒体202与第二连接件10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05末端设置有连接轴,放置架201上设置有连接孔,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组件(100),包括支架(101)、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所述第一连杆(102)和支架(101)通过第一连接件(10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通过第二连接件(105)连接;/n防护组件(200),防护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103)末端;/n夹持组件(300),夹持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20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回旋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100),包括支架(101)、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所述第一连杆(102)和支架(101)通过第一连接件(10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通过第二连接件(105)连接;
防护组件(200),防护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103)末端;
夹持组件(300),夹持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20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200)包括放置架(201)、盒体(202)、第一顶盖(203)和第二顶盖(204),所述第一顶盖(203)和盒体(202)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二顶盖(204)和盒体(202)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放置架(201)连接所述盒体(20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00)包括电机(301)、连接架(302)、第一钳夹(303)和第二钳夹(304),所述电机(301)设置于所述放置架(201)上,所述连接架(302)连接电机(301)和第一钳夹(303)与第二钳夹(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回旋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4)包括固定件(104a)和移动件(104b),所述固定件(104a)固定在所述支架(101)一端,所述移动件(104b)固定在第一连杆(102)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秀梅覃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