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8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包裹体内设置有充气层,充气层使包裹体包裹在人体下肢上;鞋底层上设置有若干喷头,鞋底层内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外置装置连接,外置装置内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和雾化发生器,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鞋底层连接,另一端与中药池和雾化发生器,雾化气体和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喷头进入包裹体内与下肢接触;包裹体上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外置装置内的中药池连接,中药池中的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包裹体和第二连接管循环流动。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Portable physical therapy instrumen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washing of lower lim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
技术介绍
中药熏洗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它以“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经通络,发汗而不伤卫”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药熏洗有助促进下肢血运,促进肢体康复,同时改善睡眠,目前熏洗仪以桶或盆的样式为主,使用时须患者为坐立姿势,对于坐立困难的患者无法使用,桶或盆状设计对中药用量大,浪费多。因此,一种新型的中药熏洗理疗仪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中药熏洗仪不便于携带移动,同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中药,使用效率较低,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解决下肢熏洗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包括位于脚底的鞋底层和包裹脚面以及腿部的包裹体,包裹体内设置有充气层,充气层使包裹体包裹在人体下肢上;鞋底层上设置有若干喷头,鞋底层内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外置装置连接,外置装置内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和雾化发生器,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鞋底层连接,另一端与中药池和雾化发生器,雾化气体和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喷头进入包裹体内与下肢接触;包裹体上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外置装置内的中药池连接,中药池中的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包裹体和第二连接管循环流动。进一步的,本装置在使用时,将下肢伸入未充气的包裹体中,此时,使用者的脚底与鞋底层相接触,包裹体包裹在使用者的腿部以及脚面上。然后向包裹体中的充气层进行充气,使充气层鼓起来,进而使充气层和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并具有挤压力,停止充气,使包裹体与使用者的下肢相固定。再通过外置装置,将药液加温至一定温度后通过超生雾化装置、第一连接管,再经喷头喷出,进而在包裹体内进行蒸熏,蒸熏一定时间后,在将中药池中的中药灌入浸泡肢体,这样,本装置在使用时,所需要的中药较少,有效的节约了中药的用量,并且本装置便于携带,可更好的进行移动。更进一步的,充气层与下肢接触的面为具有弧度的波浪形。将充气层与使用者相接触的面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波浪形,这样在使用时,不仅可以预防下肢压迫,同时可引导蒸汽更好的在包裹体中进行流动,提高使用效率。优选的,第一连接管在外置装置内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抽水泵,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中药池连接。进入药液的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抽水泵,进而在使用时,可控制包裹体中的中药液进行循环,提高使用效率。具体的,包裹体上设置有用于向充气层充放气的充气口。在包裹体上设置充气口,进行充放气,使用更加方便。优选的,包裹体的上部开口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软硅胶圈。软硅胶圈与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硅胶圈能与皮肤很好的接触贴服,防止漏液。同时,进一步的通过包裹体的上部开口的外侧面处设置的尼龙搭扣。将包裹体上部的开口进行密封,将包裹体缠绕在使用者的脚部,使其连接更加紧密,提高使用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本装置能有效的节约中药的用量,避免浪费,同时,在使用时药液进行循环使用,更有利于熏洗,提高使用效率;2、本技术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本装置为充气结构,便于携带,同时,能与使用者更加贴合,不局限于坐立时使用;3、本技术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充气层与使用者相接触的面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包裹体,2-充气层,3-鞋底层,4-充气口,5-喷头,6-第一连接管,7-外置装置,8-雾化发生器,9-中药池,10-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2-软硅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包括位于脚底的鞋底层3和包裹脚面以及腿部的包裹体1,包裹体1内设置有充气层2,充气层2使包裹体1包裹在人体下肢上;鞋底层3上设置有若干喷头5,鞋底层3内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外置装置7连接,外置装置7内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9和雾化发生器8,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与鞋底层3连接,另一端与中药池9和雾化发生器8,雾化气体和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6、喷头5进入包裹体1内与下肢接触;包裹体1上与第二连接管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外置装置7内的中药池9连接,中药池9中的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6、包裹体1和第二连接管10循环流动。在使用时,将下肢伸入未充气的包裹体1中,此时,使用者的脚底与鞋底层3相接触,包裹体1包裹在使用者的腿部以及脚面上。向包裹体1中的充气层2进行充气,使充气层2鼓起来,进而使充气层2和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并具有挤压力,停止充气,使包裹体1与使用者的下肢固定。通过外置装置7,将药液加温至一定温度后通过超生雾化装置8、第一连接管6,再经喷头5喷出,进而在包裹体1内进行蒸熏,蒸熏一定时间后,将中药池9中的中药灌入浸泡肢体。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连接管6在外置装置7内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11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管11上设置有抽水泵,第三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中药池9连接。包裹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充气层2充放气的充气口4。外置装置7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温的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外置装置7的内底部。雾化发生器8通过控制器控制实现雾化功能的开启或关闭;控制器为外置装置7表面设有的微电脑单片机;采用单片机芯片控制,主要用于水温控制,时间控制,雾化控制,水流循环控制,使使用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方便的设定不同程序及调节使用感受,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雾化发生器8工作,使雾化的气体进入包裹体1内对下肢进行熏蒸;然后再通过循环泵机械能药液泡洗,并且在使用时,药液从喷头喷出,这样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物理按摩作用。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充气层2与下肢接触的面为具有弧度的波浪形。包裹体1的上部开口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软硅胶圈12。包裹体1的上部开口的外侧面处设置有尼龙搭扣。当充气好后,通过尼龙搭扣将包裹体1的上端开口处进一步的固定,不仅使下肢在密闭的包裹体中使用,提高疗效,同时,也能避免药液从包裹体1上端的开口处漏出。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脚底的鞋底层(3)和包裹脚面以及腿部的包裹体(1),包裹体(1)内设置有充气层(2),充气层(2)使包裹体(1)包裹在人体下肢上;/n鞋底层(3)上设置有若干喷头(5),鞋底层(3)内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外置装置(7)连接,外置装置(7)内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9)和雾化发生器(8),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与鞋底层(3)连接,另一端与中药池(9)和雾化发生器(8),雾化气体和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6)、喷头(5)进入包裹体(1)内与下肢接触;/n包裹体(1)上与第二连接管(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外置装置(7)内的中药池(9)连接,中药池(9)中的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6)、包裹体(1)和第二连接管(10)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下肢中药熏洗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脚底的鞋底层(3)和包裹脚面以及腿部的包裹体(1),包裹体(1)内设置有充气层(2),充气层(2)使包裹体(1)包裹在人体下肢上;
鞋底层(3)上设置有若干喷头(5),鞋底层(3)内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外置装置(7)连接,外置装置(7)内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9)和雾化发生器(8),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与鞋底层(3)连接,另一端与中药池(9)和雾化发生器(8),雾化气体和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6)、喷头(5)进入包裹体(1)内与下肢接触;
包裹体(1)上与第二连接管(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外置装置(7)内的中药池(9)连接,中药池(9)中的中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6)、包裹体(1)和第二连接管(10)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开曾勇徐兵汪华清肖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