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6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所述倒梯形槽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所述倒梯形槽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吸收消耗震动力的情况下,增强倒梯形槽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稳固,降低了震动力传递的速度和震力,而两侧的U形弹性板会产生轻微的形变,从而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再次减少冲击力,并提高整体的稳定性,通过逐层减震有效保障了通信设备本体的不受震动力的损坏,避免了通信设备本体的晃动、颠簸和震动产生位移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内部元件的损坏,使得保持稳定的状态,避免能力造成内部提高了通信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A damping support for Internet imag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互联网通信
,具体为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通信设备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成果,通过通信网路传送、存储、检索或广播图像与文字等视觉信息的业务,具有确切、高效和适应多种业务的特点,它具有覆盖面积大、频带宽、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适用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多年来,通信设备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通信设备机箱(公开号:CN207235337U)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机箱,其冷却介质可从机箱前端的进风口进入,通过散热单元后排出,由此对形成正交结构的业务卡和背卡进行有效散热,同时,所述通信设备还可满足机架安装需求,节省安装空间,然而还存在一定问题;现有的通信设备一般都是放置在外部运输机箱内运输,在携带运输时产生的颠簸、晃动和震力容易导致通信设备移动,使得通信设备碰撞机箱的内壁,时间长了,通信设备碰撞机箱内壁会导致通信设备的磨损较大,且容易造成通信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损坏,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包括倒梯形槽体(10)和第四板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槽体(10)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6),所述倒梯形槽体(1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板体(8),所述第一板体(6)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7),所述U形弹性板(7)远离第一板体(6)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板体(8)的顶部,所述U形弹性板(7)的内壁两侧通过第一弹簧(9)固定连接,所述倒梯形槽体(10)的底部两侧与两个第二板体(8)的顶部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12),两个所述第三板体(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13),两个所述橡胶气囊(13)相对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包括倒梯形槽体(10)和第四板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槽体(10)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6),所述倒梯形槽体(1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板体(8),所述第一板体(6)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7),所述U形弹性板(7)远离第一板体(6)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板体(8)的顶部,所述U形弹性板(7)的内壁两侧通过第一弹簧(9)固定连接,所述倒梯形槽体(10)的底部两侧与两个第二板体(8)的顶部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12),两个所述第三板体(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13),两个所述橡胶气囊(13)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于第四板体(14)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三板体(12)的内部贯穿有第五板体(18),所述倒梯形槽体(10)位于阻尼板(11)两侧的底部均焊接有两个连杆(19),所述连杆(19)的一端贯穿于第五板体(18)的内部,所述连杆(19)与第五板体(18)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图像通信设备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8)的顶部一侧均贯穿有两个筒体(21),所述连杆(19)的一端贯穿于筒体(21)的内部,所述连杆(19)远离倒梯形槽体(10)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美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光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