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44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涉及减震块技术领域。包括减震主体,所述减震主体内部通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一,所述弧形滑轨一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板,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支撑杆下部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支撑杆啮合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减震主体内壁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部啮合设置有齿杆,所述齿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滑动设置在弧形滑轨二上,所述弧形滑轨二固定安装在在所述减震主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齿轮旋转和齿杆挤压弹性体产生阻尼,大大增加了阻尼效果。

A new type of damping block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块,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使用也原来越广泛,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气流气压的产生,噪音、振动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减震块减小汽车零部件间的振动;传统的减震块一般只单独采用弹簧进行减震,一方面弹簧抗冲击性不足,另一方面弹簧受力后变形后阻尼效果也会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主体,所述减震主体顶部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减震主体内部通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一,所述弧形滑轨一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板,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主体底部,支撑杆下部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支撑杆啮合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减震主体内壁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部啮合设置有齿杆,所述齿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滑动设置在弧形滑轨二上,所述弧形滑轨二固定安装在在所述减震主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平整的受力面,所述齿杆另一端与所述受力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受力面呈阶梯状结构,且阶梯状受力面截面较小的一侧朝向齿杆,阶梯状受力面截面较大的一侧朝向弹性体。优选的,所述受力面为贴设于所述弹性体两端的橡胶片、塑料片或金属片。本技术中,所述减震主体底部两端还固定安装有卡杆,减震主体底部下表面设置为波浪状的凸起结构,所述卡杆卡接滑动设置在底板内部顶端的弧形滑轨三上,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沟槽。其中,所述凸起与沟槽之间还粘附有静音海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主体内部填充有消音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减震板受到冲击后,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支撑杆沿弧形滑轨一内侧向下滑动,与支撑杆相啮合的第一齿轮随之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并带动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齿杆沿弹性体方向运动,通过齿轮旋转和齿杆挤压弹性体产生阻尼,大大增加了阻尼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支撑杆、齿轮和齿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本技术中弹性体在弧形滑轨三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包括减震主体1,减震主体1顶部两侧设置有通孔,减震主体1内部通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一2,弧形滑轨一2滑动设置有支撑杆3,其中,在支撑杆3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板4,支撑杆3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5,弹簧5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减震主体1底部,本技术中,将支撑杆3下部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使支撑杆3的该齿状结构啮合设置第一齿轮6,其中,第一齿轮6与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减震主体1内壁的转轴7固定连接,转轴7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底部啮合设置有齿杆9,齿杆9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体10,弹性体10滑动设置在弧形滑轨二11上,弧形滑轨二11固定安装在减震主体1的内部。减震板受到冲击后,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支撑杆3沿弧形滑轨一2内侧向下滑动,与支撑杆3相啮合的第一齿轮6随之转动,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并带动与第二齿轮6相啮合的齿杆9沿弹性体方向运动,通过齿轮旋转和齿杆9挤压弹性体10产生阻尼,大大增加了阻尼效果。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板4常常遭受到的冲击力并不是直接正对减震板4的,更多的是朝向减震板4一侧进行冲击,因此更多时候,常常是减震板4一侧向下运动,另一侧向上运动,这样导致弹性体10只承受来自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当作用力较大,超过弹性体10的弹性形变时,容易带动弹性体10移动,因此,本技术中,设置的弧形滑轨二11能够便于弹性体10的滑动,同时通过滑动产生的摩擦作用,也能增加阻尼,提高了减震效果。本技术中,弹性体10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平整的受力面12,齿杆9另一端与受力面12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弹性体10设置为海绵体。冲击力绝大部分均转化为了弹性体10的形变势能,由于形变量较小,该种形变势能再释放时,几乎不对减震板4进行动能加强,因此,该种增加弹性体10的结构可以损耗更多的冲击力,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其中,受力面12呈阶梯状结构,且阶梯状受力面12截面较小的一侧朝向齿杆9,阶梯状受力面12截面较大的一侧朝向弹性体10,受力面12为贴设于弹性体10两端的橡胶片、塑料片或金属片。在阶梯状受力面12的作用下,能逐渐降低冲击力对弹性体10的作用力,能防止弹性体10产生较大形变而产生反冲。本技术中,在减震主体1底部两端还固定安装有卡杆13,减震主体1底部下表面设置为波浪状的凸起18结构,卡杆13卡接滑动设置在底板14内部顶端的弧形滑轨三15上,底板14上表面设置有与凸起18相匹配的沟槽16。其中,在凸起18与沟槽16之间还粘附有静音海绵17。冲击力较大时,会直接带动整个减震主体1向下运动,此时减震主体1底部的卡杆13则会沿弧形滑轨三15向下滑动,底板14底部的凸起18也随之向下滑动,凸起状的结构增加了向下冲击力的作用面积,能有效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冲击力大小,防止对底板14造成损坏,而另一方面,静音海绵17的设置一方面降低了减震时的噪音,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减震主体1与底板14刚性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中,减震主体1内部填充有消音材料(图中未示出)。消音材料的设置也是为了降低了减震时的噪音,且该消音材料也可以选择为静音海绵。另外,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底板14两侧或者四周同时分别设置上述的减震主体1与减震板4,能使其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力。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主体,所述减震主体顶部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减震主体内部通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一,所述弧形滑轨一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板,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主体底部,支撑杆下部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支撑杆啮合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减震主体内壁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部啮合设置有齿杆,所述齿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滑动设置在弧形滑轨二上,所述弧形滑轨二固定安装在在所述减震主体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主体,所述减震主体顶部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减震主体内部通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一,所述弧形滑轨一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板,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主体底部,支撑杆下部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支撑杆啮合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减震主体内壁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部啮合设置有齿杆,所述齿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滑动设置在弧形滑轨二上,所述弧形滑轨二固定安装在在所述减震主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阻尼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平整的受力面,所述齿杆另一端与所述受力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泛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