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且床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床板,所述底座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由消毒液箱、微型泵、排液管与喷头组成,且消毒液箱设置在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微型泵设置在消毒液箱的上端,且微型泵之间设置有消毒液箱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该诊疗床的前端设置了消毒机构能够对诊疗床进行消毒,保证诊疗床的干净卫生,同时该诊疗床的床板可以翻转,使得诊疗床变装成座椅,使用者也可以倚靠着更加舒适的坐在诊疗床上,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使得该诊疗床的更加的多功能。
Multifunc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d for skin and venereal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
本技术涉及诊疗床,具体为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属于诊疗床应用
技术介绍
在皮肤科医生对皮肤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先查看患者的身体上患有皮肤病的部位,为了便于医生进行诊断,患者需要躺在或者坐在诊疗床上从而便于医生查看病状,所以皮肤性病诊疗床是皮肤科诊断病症时必不可少的医疗用具之一,但是很多皮肤病具有传染性,患者与诊疗床接触后如果不进行消毒诊疗床则会有病毒,会将病毒传染给再次与诊疗床接触的患者,同时当皮肤病患者行动不便不便于躺在诊疗床上时则需要倚靠在诊疗床上,从而为了能够保证诊疗床的干净卫生,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诊疗床进行消毒,同时为了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设置了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且床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床板,所述底座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由消毒液箱、微型泵、排液管与喷头组成,且消毒液箱设置在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微型泵设置在消毒液箱的上端,且微型泵与消毒液箱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排液管设置在微型泵的上端,且喷头设置在排液管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鹅颈管,且鹅颈管与排液管为一体成型构件。优选的,所述消毒液箱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注液管,且注液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配液瓶,所述配液瓶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表。优选的,所述配液瓶的上端设置有注液漏斗,且注液漏斗与配液瓶螺纹连接,所述注液漏斗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合页,且第一板体通过合页与第二板体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9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穿过床体与第二板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床体的前端设置了消毒机构能够自行对诊疗床进行消毒,整个消毒过程不需要工作人员喷洒消毒液,既能够保证诊疗床的干净卫生,也方便工作人员对诊疗床进行消毒,消毒机构由消毒液箱、微型泵、排液管与喷头组成,消毒液箱盛放有消毒液,消毒时,医护人员将微型泵的电源接口通电使其运行通过连接管将消毒液从消毒液箱中抽入到排液管中,同时消毒液通过喷头喷出喷雾状的消毒液水雾并且喷向床体对床体进行消毒。2、通过在排液管的管体的中间位置设置了鹅颈管,鹅颈管能够进行360°任意角度和任意方向的旋转,从而设置在鹅颈管上的喷头则可以跟随鹅颈管进行进行360°任意角度和任意方向的旋转,可以对保证对床体的任意位置进行消毒,从而对床体的消毒效果更好。3、通过设置的床板由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合页组成,同时第一板体通过合页与第二板体活动连接,从而第二板体可以进行向上90°的翻转,并且在底座的内部设置了液压缸与液压杆,液压杆穿过床体与第二板体固定连接,工作人员按动床体前端的控制面板上的开关按钮使得液压缸运行使得液压杆向上顶升从而将第二板体向上顶升,将第二板体向上顶升后,床体则变装成座椅,行动不便的皮肤病患者可以倚靠着更加舒适的坐在诊疗床上,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使得该诊疗床的更加的多功能,同时整个变装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使得该诊疗床的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板体翻转后的连接结构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注液管、配液管与注液漏斗的相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注液管、配液管与注液漏斗的剖面视图。图中:1、床体;101、底座;102、床板;1021、第一板体;1022、第二板体;1023、合页;103、液压缸;1031、液压杆;2、连接座;3、消毒机构;301、消毒液箱;302、微型泵;303、排液管;3031、鹅颈管;304、喷头;305、连接管;306、注液管;4、配液瓶;401、刻度表;402、密封圈;5、注液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101,底座101与床体1为一体成型构件,且床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床板102,底座10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连接座2与底座101焊接连接,连接座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消毒机构3,消毒机构3由消毒液箱301、微型泵302、排液管303与喷头304组成,且消毒液箱301设置在连接座2的上端,消毒液箱301与连接座2螺丝连接,消毒液箱301盛放有消毒液,微型泵302设置在消毒液箱301的上端,且微型泵302与消毒液箱30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305,排液管303设置在微型泵302的上端,且喷头304设置在排液管303的一端,医护人员将微型泵302的电源接口通电使其运行通过连接管305将消毒液从消毒液箱301中抽入到排液管303中,同时消毒液通过喷头304喷出喷雾状的消毒液水雾并且喷向床体1对床体1进行消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排液管3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鹅颈管3031,且鹅颈管3031与排液管303为一体成型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消毒液箱30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注液管306,注液管306与消毒液箱301为一体成型构件,通过注液管306可以将消毒液注入到消毒液箱301中,且注液管306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配液瓶4,配液瓶4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表401,刻度表401印刷在配液瓶4的外表面,配液瓶4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配置消毒液,医护人员可以把握消毒液与水之间的比例更好的调制消毒水,避免消毒液配置比列失调导致消毒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配液瓶4的上端设置有注液漏斗5,注液漏斗5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向配液瓶4中注入消毒液,且注液漏斗5与配液瓶4螺纹连接,注液漏斗5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圈402,密封圈402能够使得配液瓶4与注液漏斗5连接的更加稳固密封,避免向配液瓶4中注入消毒液时消毒液从配液瓶4与注液漏斗5的连接处渗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床板102包括第一板体1021、第二板体1022与合页1023,且第一板体1021通过合页1023与第二板体1022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板体1022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18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座101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103,且液压缸10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液压杆1031,液压杆1031穿过床体1与第二板体1022固定连接,液压缸103与床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101),且床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床板(102);/n所述底座(10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n所述连接座(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消毒机构(3),所述消毒机构(3)由消毒液箱(301)、微型泵(302)、排液管(303)与喷头(304)组成,且消毒液箱(301)设置在连接座(2)的上端,所述微型泵(302)设置在消毒液箱(301)的上端,且微型泵(302)与消毒液箱(30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305),所述排液管(303)设置在微型泵(302)的上端,且喷头(304)设置在排液管(303)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101),且床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床板(102);
所述底座(10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
所述连接座(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消毒机构(3),所述消毒机构(3)由消毒液箱(301)、微型泵(302)、排液管(303)与喷头(304)组成,且消毒液箱(301)设置在连接座(2)的上端,所述微型泵(302)设置在消毒液箱(301)的上端,且微型泵(302)与消毒液箱(30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305),所述排液管(303)设置在微型泵(302)的上端,且喷头(304)设置在排液管(303)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3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鹅颈管(3031),且鹅颈管(3031)与排液管(303)为一体成型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皮肤性病诊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箱(30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注液管(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郝玉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