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46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包括有无叶净化风扇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外箱体和内箱体,所述内箱体底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滚轮机构,每个所述滚轮机构均包括有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的顶端均连接有刹车片,且每个所述万向轮的中心处均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缓冲板,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板的顶端表面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均连接在所述内箱体的底部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便于无叶净化风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固定或者移动,且设有防滑垫,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A movable leafless purification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
本技术涉及无叶净化风扇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
技术介绍
传统的家用风扇通常包括驱动装置和进行旋转运动的叶片或叶轮,其中,叶片虽然一般位于罩笼内,但是旋转的叶片还是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而无叶净化风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环形喷嘴,基座包括马达和由马达驱动的风叶,旋转的风叶向环形喷嘴提供气流,该种环形喷嘴包括环形外壳、位于环形外壳内的空腔、排气口和位于环形喷嘴中心部的开口,来自基座的气流被输送到空腔中并被排气口喷射,该无叶净化风扇不需要外露的叶片就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气流,因此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现有的无叶净化风扇大多都是固定放置的,无法进行移动,这样就使得无叶净化风扇的移动使用受到影响,搬运非常不方便,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进行移动的无叶净化风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包括有无叶净化风扇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外箱体和内箱体,所述内箱体底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滚轮机构,每个所述滚轮机构均包括有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的顶端均连接有刹车片,且每个所述万向轮的中心处均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缓冲板,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板的顶端表面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均连接在所述内箱体的底部两端。优选的,所述外箱体和内箱体的两侧之间等间距对称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远离所述内箱体的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外箱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远离所述外箱体的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三缓冲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箱体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内箱体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焊接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表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一铰链座,每个第一铰链座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每个所述第二连杆贯穿所述内箱体的底板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二铰链座,每个所述第二铰链座的底部均设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对称贯穿连接有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的两端的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和所述内箱体的内底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表面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垂直设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且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铰链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通过在底座的内箱体底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滚轮机构,且滚轮机构包括有万向轮,在万向轮的顶端连接有刹车片,在万向轮的中心处连接有支撑杆,在支撑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缓冲板,在第一缓冲板的顶端表面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当不需要移动时,通过启动第一气缸工作,使得第一伸缩杆向下带动推拉板使其沿着导向柱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通过轴承带动第二连杆向下运动,使得防滑垫接触挤压地面且万向轮离开地面,即可完成固定,且设有防滑垫,起到防滑作用;当需要移动时,通过启动第一气缸工作,使得第一伸缩杆向上带动推拉板使其沿着导向柱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通过轴承带动第二连杆向上运动,使得防滑垫完全离开地面且使得万向轮与地面相接触,即可推动无叶净化风扇进行移动,实现对无叶净化风扇的快速便捷移动。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A区放大图。附图标记:1、无叶净化风扇本体;2、底座;21、外箱体;22、内箱体;3、滚轮机构;31、万向轮;32、刹车片;33、支撑杆;34、第一缓冲板;35、第一缓冲弹簧;5、第二缓冲弹簧;51、第二缓冲板;52、第三缓冲板;6、第一支撑板;61、第一气缸;611、第一伸缩杆;62、推拉板;63、第二支撑板;64、导向柱;65、第一铰链座;66、第一连杆;67、第二连杆;68、第二铰链座;69、防滑垫;7、第二气缸;71、第二伸缩杆;72、第三支撑板;73、旋转轴;74、第三铰链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附图1-3,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包括有无叶净化风扇本体1和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有外箱体21和内箱体22,所述内箱体22底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滚轮机构3,每个所述滚轮机构3均包括有万向轮31,每个所述万向轮31的顶端均连接有刹车片32,且每个所述万向轮31的中心处均连接有支撑杆33,每个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万向轮31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缓冲板34,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板34的顶端表面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35,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5的顶端均连接在所述内箱体22的底部两端。请参照附图2,所述外箱体21和内箱体22的两侧之间等间距对称设有第二缓冲弹簧5,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远离所述内箱体22的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51,所述第二缓冲板5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外箱体21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远离所述外箱体21的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缓冲板52,所述第三缓冲板5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箱体22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缓冲板52、第二缓冲弹簧5和第二缓冲板51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对缓冲外箱体21和内箱体22受到的冲击。请再次参照附图2,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表面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垂直设置的第二气缸7,所述第二气缸7的输出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包括有无叶净化风扇本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有外箱体(21)和内箱体(22),所述内箱体(22)底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滚轮机构(3),每个所述滚轮机构(3)均包括有万向轮(31),每个所述万向轮(31)的顶端均连接有刹车片(32),且每个所述万向轮(31)的中心处均连接有支撑杆(33),每个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万向轮(31)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缓冲板(34),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板(34)的顶端表面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35),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5)的顶端均连接在所述内箱体(22)的底部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包括有无叶净化风扇本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有外箱体(21)和内箱体(22),所述内箱体(22)底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滚轮机构(3),每个所述滚轮机构(3)均包括有万向轮(31),每个所述万向轮(31)的顶端均连接有刹车片(32),且每个所述万向轮(31)的中心处均连接有支撑杆(33),每个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万向轮(31)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缓冲板(34),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板(34)的顶端表面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35),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5)的顶端均连接在所述内箱体(22)的底部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21)和内箱体(22)的两侧之间等间距对称设有第二缓冲弹簧(5),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远离所述内箱体(22)的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51),所述第二缓冲板(5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外箱体(21)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远离所述外箱体(21)的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缓冲板(52),所述第三缓冲板(5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箱体(22)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无叶净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2)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底部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气缸(61),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输出端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赫斯曼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