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46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28
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儿睡觉时触碰水疱皮肤,及现有装置不利于翻身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槽,半圆形槽内同轴设有可前后转动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转环,转环经连接块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支撑环,转环上侧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防护环,防护环外径小于转环外径,防护环既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移动,防护环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环,防护环右端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挡环;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An anti scratching nursing device for hemangioma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管瘤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目前,对血管瘤治疗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但在进行激光治疗后,易在局部皮肤产生水疱,在对水疱进行处理后,水疱处的皮肤便不可触碰,由于血管瘤大多发生在患者面部,而对于三岁至六岁的儿童来说,睡觉不老实,睡觉时由于来回的翻身会对水疱位置的皮肤进行触碰,并且睡觉时会无意识的抓挠脸部的皮肤,造成水疱位置的皮肤形成瘢痕,影响美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9004379U,公开了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其对患儿的头部及身体进行了固定,从而达到不触碰患儿脸部皮肤的目的,但这种方法使患儿身体被束缚,整晚只能保持一个姿势,无法进行移动,会使患儿感到十分不适,不利于患儿的正常睡眠,影响患儿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儿睡觉时触碰水疱皮肤,及现有装置不利于翻身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槽,半圆形槽内同轴设有可前后转动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转环,转环经连接块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支撑环,转环上侧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防护环,防护环外径小于转环外径,防护环既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移动,防护环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环,防护环右端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挡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面部患有血管瘤的患儿进行了合理的保护,防止因触碰水疱而产生瘢痕,设置可转动的转环与防护环,对患儿的脸部进行了合理的防护,防止患儿睡眠时触碰水疱,挡环的设置,防止患儿用手抓挠脸部,患儿的身体未被束缚,可随意翻身,提高了患儿的睡眠质量,促进了患儿的早日康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槽2,半圆形槽2内同轴设有可前后转动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转环3,转环3经连接块4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支撑环5,转环3上侧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防护环6,防护环6外径小于转环3外径,防护环6既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移动,防护环6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环7,防护环6右端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挡环8。为了使转环3可前后转动,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与半圆形槽2同轴且径向截面为T形的环槽9,环槽9内同轴滑动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滑环10,滑环10内缘面与转环3外缘面固定连接。为了使防护环6既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移动,所述的转环3前端与防护环6前端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轴向的凹槽11,两个凹槽11内同轴套装有一个连接轴12,防护环6内开设有位于凹槽11上侧且与凹槽11同轴的转槽13,转槽13内同轴转动连接有下端与连接轴12固定的转块14,转环3上开设有位于凹槽11下侧且与凹槽11同轴的滑槽15,滑槽15内同轴滑动连接有上端与连接轴12固定的滑块16。为了便于固定防护环6,所述的转环3后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上的插槽17,防护环6后端设有可插入插槽17内的插块18,插块18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通槽19,转环3上开设有位于插槽17左侧且左右方向的移槽20,移槽20内滑动连接有可插入通槽19内的滑杆21,滑杆21左端贯穿转环3且设有控制球22。为了使滑杆21可左右移动,所述的滑杆21右侧设有限位环23,移槽20左侧面经弹簧与限位环23连接,滑杆21右端的上侧面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为了使固定环7可上下移动,所述的防护环6上开设有位于固定环7正上方且上下轴向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有螺纹旋钮24,螺纹旋钮24下端与固定环7转动连接。为了对患儿的颈部进行支撑,所述的半圆形槽2内设有位于转环3右方的乳胶枕25。为了对转环3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所述的防护环6外缘面上设有与螺纹旋钮24同轴的限位套26,底座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向上的限位槽27,限位套26外缘面可与限位槽27接触。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在病床合适的位置,在患儿需要睡觉时,向左拉动控制球22,滑杆21同步向左移动,限位环23向左移动并挤压弹簧,滑杆21右端逐渐从通槽19内滑出,在滑杆21完全从通槽19内滑出后,向上拉动防护环6,转块14同步向上移动,转块14经连接轴12带动滑块16在滑槽15内向上移动,插块18同步向上移动并逐渐远离插槽17,在插块18完全从插槽17内滑出后,向前拉动防护环6右端,使防护环6绕转块14向前转动,在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停止拉动防护环6;使患儿颈部枕在乳胶枕25上,使患儿的头部枕在支撑环5内,向后推动防护环6右端,使插块18位于插槽17正上方,向下按压防护环6,使插块18插入插槽17内,随着插块18向下移动,插块18下表面逐渐与滑杆21右端的倾斜面接触,滑杆21在插块18与滑杆21倾斜面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并挤压弹簧,在通槽19位于滑杆21正右方时,滑杆21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并插入通槽19内,防护环6的位置被固定,防护环6无法移动,此时挡环8位于患儿颈部上方,挡环8与患儿颈部之间的距离无法使患儿的手部通过,患儿无法用手对脸部的水疱进行抓挠;在防护环6的位置固定后,此时固定环7位于患儿额头正上方,转动螺纹旋钮24,固定环7同步向下移动,固定环7内缘面逐渐与患儿额头接触并挤压患儿额头,在固定环7到达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螺纹旋钮24,此时患儿头部被固定;在患儿熟睡中翻身时,由于患儿的头部被固定环7与支撑环5固定,故患儿头部在转动时,支撑环5与固定环7同步发生转动,同时,转环3与防护环6发生转动,在患儿头部转动九十度时,限位套26外缘面与其对应侧的限位槽27接触,患儿头部无法继续向下转动,此时患儿处于侧卧位,由于患儿的头部由乳胶枕25、支撑环5及固定环7支撑,患儿脸部完全悬空,故患儿不会因翻身而触碰到脸部的水疱,并且患儿的身体不受束缚,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本技术的防护环6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便于患儿透气。本技术的防护环6上侧设有提手,便于移动防护环6。本技术的支撑环5、固定环7及挡环8上均设有乳胶垫,增加患儿的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槽(2),半圆形槽(2)内同轴设有可前后转动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转环(3),转环(3)经连接块(4)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支撑环(5),转环(3)上侧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防护环(6),防护环(6)外径小于转环(3)外径,防护环(6)既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移动,防护环(6)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环(7),防护环(6)右端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挡环(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槽(2),半圆形槽(2)内同轴设有可前后转动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转环(3),转环(3)经连接块(4)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支撑环(5),转环(3)上侧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防护环(6),防护环(6)外径小于转环(3)外径,防护环(6)既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移动,防护环(6)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环(7),防护环(6)右端同轴设有开口向下且径向截面为半圆环的挡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与半圆形槽(2)同轴且径向截面为T形的环槽(9),环槽(9)内同轴滑动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滑环(10),滑环(10)内缘面与转环(3)外缘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瘤患者防抓挠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环(3)前端与防护环(6)前端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轴向的凹槽(11),两个凹槽(11)内同轴套装有一个连接轴(12),防护环(6)内开设有位于凹槽(11)上侧且与凹槽(11)同轴的转槽(13),转槽(13)内同轴转动连接有下端与连接轴(12)固定的转块(14),转环(3)上开设有位于凹槽(11)下侧且与凹槽(11)同轴的滑槽(15),滑槽(15)内同轴滑动连接有上端与连接轴(12)固定的滑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龙景焦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