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463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其结构包括,手套本体、指套、散热孔、约束带、拉链和环扣,为解决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易脱落,紧固性差,给患者手部检测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手套本体底端设置约束带,通过将患者手部与约束带中部贴合,将约束带本体左端向右扳动贴合患者手部,将约束带本体右端向左扳动,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接固定,防止手套本体脱落,接着通过握住充气球连续按压经充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便于抬升患者手腕高度,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手部检测,达到了防止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脱落,提高束手手套紧固性,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手部检测,提高检测精度的有益效果。

A kind of special gloves for hand holding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
技术介绍
医用约束用具是应用于了临床躁动或谵妄患者,以限制其肢体及身体活动的一种保护性护理用具,其中手腕约束带是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手腕保护性约束带是由一长方形宽布棉垫缝制而成,使用时先用棉垫环绕包裹患者的手腕,再将棉垫上的两条尼龙固定带交叉缠绕后打成双套结,然后将固定带系于床缘上,但是现有技术: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易脱落,紧固性差,给患者手部检测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解决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易脱落,紧固性差,给患者手部检测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达到了防止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脱落,提高束手手套紧固性,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手部检测,提高检测精度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指套、散热孔、约束带、拉链和环扣,所述手套本体顶部设置有指套,所述散热孔呈环形包裹在手套本体四周,所述手套本体底端与约束带相互缝合,所述手套本体中部与拉链间隙配合,所述指套内侧设置有环扣,所述约束带由约束带本体、充气装置、吸汗层、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和连接带组成,所述约束带本体中部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约束带本体顶端设置有吸汗层,所述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呈对立分布在约束带本体顶端左右两侧,且第一魔术贴设置在约束带本体底部,所述约束带本体中部与连接带相互缝合,所述约束带本体底部通过连接带与手套本体相互缝合,所述充气装置由防护套、气囊、充气管、放气钮、止气珠和充气球组成,所述防护套内侧与气囊嵌合,所述充气球右侧通过充气管与气囊插接,所述充气管顶部与放气钮插接,所述充气管底部设置有放气钮,所述防护套四周与约束带本体相互缝合。进一步的,所述指套和环扣均设置有5个,且指套和环扣两者之间大小均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带本体呈方形状,且约束带本体拉伸范围为8cm至25c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大小均一致,且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表面均设置有刺毛。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表面设置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厚度为3mm。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长度为10cm,且充气管外表面设置有一层耐磨层。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底端设置有吸气孔,且充气球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采用聚酰胺66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采用PVC制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易脱落,紧固性差,给患者手部检测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手套本体底端设置约束带,通过将患者手部与约束带中部贴合,将约束带本体左端向右扳动贴合患者手部,将约束带本体右端向左扳动,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接固定,防止手套本体脱落,接着通过握住充气球连续按压经充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便于抬升患者手腕高度,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手部检测,达到了防止束手手套与患者手部贴合时脱落,提高束手手套紧固性,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手部检测,提高检测精度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手套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约束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充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手套本体-1、指套-2、散热孔-3、约束带-4、拉链-5、环扣-6、约束带本体-41、充气装置-42、吸汗层-43、第一魔术贴-44、第二魔术贴-45、连接带-46、防护套-421、气囊-422、充气管-423、放气钮-424、止气珠-425、充气球-42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指套2、散热孔3、约束带4、拉链5和环扣6,手套本体1顶部设置有指套2,散热孔3呈环形包裹在手套本体1四周,手套本体1底端与约束带4相互缝合,手套本体1中部与拉链5间隙配合,指套2内侧设置有环扣6,约束带4由约束带本体41、充气装置42、吸汗层43、第一魔术贴44、第二魔术贴45和连接带46组成,约束带本体41中部设置有充气装置42,约束带本体41顶端设置有吸汗层43,第一魔术贴44和第二魔术贴45呈对立分布在约束带本体41顶端左右两侧,且第一魔术贴44设置在约束带本体41底部,约束带本体41中部与连接带46相互缝合,约束带本体41底部通过连接带46与手套本体1相互缝合,充气装置42由防护套421、气囊422、充气管423、放气钮424、止气珠425和充气球426组成,防护套421内侧与气囊422嵌合,充气球426右侧通过充气管423与气囊422插接,充气管423顶部与放气钮424插接,充气管423底部设置有放气钮424,防护套421四周与约束带本体41相互缝合。其中,所述指套2和环扣6均设置有5个,且指套2和环扣6两者之间大小均一致,有利于患者手指固定。其中,所述约束带本体41呈方形状,且约束带本体41拉伸范围为8cm至25cm,有利于设备与患者手部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魔术贴44和第二魔术贴45大小均一致,且第一魔术贴44和第二魔术贴45表面均设置有刺毛,有利于魔术贴的相互粘接。其中,所述防护套421表面设置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厚度为3mm,有利于提高设备的韧性。其中,所述充气管423长度为10cm,且充气管423外表面设置有一层耐磨层,有利于设备的耐磨性。其中,所述充气球426底端设置有吸气孔,且充气球426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有利于防止手部打滑。其中,所述气囊422采用聚酰胺66制成,具有强度高、耐老化性能优异、耐高温、可纺性好等性能。其中,所述充气球426采用PVC制成,耐磨损、耐腐蚀。根据上表得知新型气囊422采用聚酰胺66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老化性能优异、耐高温、可纺性好等性能。本专利所述的第一魔术贴44和第二魔术贴45又名粘扣,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魔术贴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一般的衣服在上面,产品广泛用于服装、鞋子、帽子、手套、皮包、沙发、车船、座垫、航空用品、雨披、窗帘、玩具、睡袋、体育运动器材、音响器材、医疗器械、帐篷、小轮车护套、各类军工产品、电子电线、充电器、陈列用具等。工作原理:首先将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指套(2)、散热孔(3)、拉链(5)和环扣(6),所述手套本体(1)顶部设置有指套(2),所述散热孔(3)呈环形包裹在手套本体(1)四周,所述手套本体(1)底端与约束带(4)相互缝合,所述手套本体(1)中部与拉链(5)间隙配合,所述指套(2)内侧设置有环扣(6);/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约束带(4),所述约束带(4)由约束带本体(41)、充气装置(42)、吸汗层(43)、第一魔术贴(44)、第二魔术贴(45)和连接带(46)组成,所述约束带本体(41)中部设置有充气装置(42),所述约束带本体(41)顶端设置有吸汗层(43),所述第一魔术贴(44)和第二魔术贴(45)呈对立分布在约束带本体(41)顶端左右两侧,且第一魔术贴(44)设置在约束带本体(41)底部,所述约束带本体(41)中部与连接带(46)相互缝合,所述约束带本体(41)底部通过连接带(46)与手套本体(1)相互缝合,所述充气装置(42)由防护套(421)、气囊(422)、充气管(423)、放气钮(424)、止气珠(425)和充气球(426)组成,所述防护套(421)内侧与气囊(422)嵌合,所述充气球(426)右侧通过充气管(423)与气囊(422)插接,所述充气管(423)顶部与放气钮(424)插接,所述充气管(423)底部设置有放气钮(424),所述防护套(421)四周与约束带本体(41)相互缝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保持手位病人专用束手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指套(2)、散热孔(3)、拉链(5)和环扣(6),所述手套本体(1)顶部设置有指套(2),所述散热孔(3)呈环形包裹在手套本体(1)四周,所述手套本体(1)底端与约束带(4)相互缝合,所述手套本体(1)中部与拉链(5)间隙配合,所述指套(2)内侧设置有环扣(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约束带(4),所述约束带(4)由约束带本体(41)、充气装置(42)、吸汗层(43)、第一魔术贴(44)、第二魔术贴(45)和连接带(46)组成,所述约束带本体(41)中部设置有充气装置(42),所述约束带本体(41)顶端设置有吸汗层(43),所述第一魔术贴(44)和第二魔术贴(45)呈对立分布在约束带本体(41)顶端左右两侧,且第一魔术贴(44)设置在约束带本体(41)底部,所述约束带本体(41)中部与连接带(46)相互缝合,所述约束带本体(41)底部通过连接带(46)与手套本体(1)相互缝合,所述充气装置(42)由防护套(421)、气囊(422)、充气管(423)、放气钮(424)、止气珠(425)和充气球(426)组成,所述防护套(421)内侧与气囊(422)嵌合,所述充气球(426)右侧通过充气管(423)与气囊(422)插接,所述充气管(423)顶部与放气钮(424)插接,所述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