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足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449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涉及矫形器械领域。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支片、足部支片以及踝关节铰链,踝关节铰链连接在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的对应踝关节两侧位置,踝关节铰链包括两端的连接端部以及中间的伸缩段,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还设有用于使踝足矫形器保持在矫正状态的锁定结构。伸缩段可调整小腿支片与足部支片的位置,且锁定结构将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限制在矫正状态,根据穿戴者的具体内翻或者外翻情况,将足部支片内翻或者外翻至对应状态,此时踝足矫形器的形状与穿戴者的实际患情相适应,穿戴者可轻松穿上踝足矫形器,避免了穿戴时需强行矫正患者踝关节的过程,减轻了穿戴痛苦,使用安全性更好,极大提高了穿戴的便捷性。

An ankle foot orth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足矫形器
本技术涉及矫形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
技术介绍
在儿童发育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或者外界因素导致骨骼发育异常,例如踝足内翻或者外翻,如果出现这个病症则需要及时治疗,其中矫正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矫正方法是在儿童的脚踝位置固定石膏,但是石膏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拆取困难,穿戴后影响日常生活。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288552U、授权公告日为2012.07.0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足外展矫形器,并具体公开了足外展矫形器包括大腿部件、小腿部件、足部部件、踝关节铰链,大腿部件下端的两个外侧与小腿部件上端的两个内侧通过螺钉连接,小腿部件下端的两侧与足部部件上端的两侧通过踝关节铰链的两端连接。踝关节铰链为钢丝绳踝铰链或锌合金踝铰链或聚氨酯踝铰链,踝关节铰链两端分别设有螺钉位并通过螺钉将小腿部件和足部部件连接在一起。通过下肢穿戴足外展矫形器进行有效的固定和调节,在日间夜间均能将患侧足部保持在有效的外展位置,同时不影响患侧下肢的站立和行走功能。但是,在实际穿戴使用时,由于儿童的踝足已处于内翻或外翻的变形状态,而现有矫形器的小腿部件和足部部件始终是正常状态,则需要护理人员先强行矫正儿童的踝足关节才能穿上矫形器,在穿戴过程中可能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穿戴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以解决在使用现有矫形器时,需要先强行矫正患者的踝关节,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穿戴操作困难。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的技术方案为: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支片、足部支片以及踝关节铰链,所述踝关节铰链连接在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的对应踝关节两侧位置,所述踝关节铰链包括两端的连接端部以及中间的伸缩段,所述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还设有用于使踝足矫形器保持在矫正状态的锁定结构。有益效果:由于踝关节铰链具有伸缩段,可调整小腿支片与足部支片的位置,且通过锁定结构将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限制在矫正状态,根据穿戴者的具体内翻或者外翻情况,将足部支片内翻或者外翻至对应状态,此时踝足矫形器的形状与穿戴者的实际患情相适应,穿戴者可轻松穿上踝足矫形器,避免了穿戴时需强行矫正患者踝关节的过程,减轻了穿戴痛苦,使用安全性更好,极大提高了穿戴的便捷性。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穿戴者的实际使用,所述小腿支片为前侧开放且后侧呈弧形曲面的半包围结构,小腿支片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穿戴者小腿的固定结构。进一步的,方便穿戴者的实际使用,所述足部支片包括底片和侧围,所述侧围上设有用于固定穿戴者足部的固定结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穿戴和取下,所述固定结构为魔术贴扎带。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损坏踝关节铰链,所述踝关节铰链设于矫形器的内侧位置。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因踝关节铰链的凸出而对穿戴者的皮肤造成磨损伤害,所述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的内侧对应踝关节铰链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纳踝关节铰链的凹槽。进一步的,为了简化锁定结构,所述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上分别开设有穿孔,所述锁定结构为穿过穿孔用于系结的柔性绳带。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能够自动精准对正,所述踝关节铰链的其中一端具有两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铰接孔,两个铰接孔分别与所述小腿支片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足部的定位固定作用,所述足部支片还包括用于限定穿戴者足部前后位置的足后跟包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因锁定结构而影响足部支片的正常活动,所述锁定结构设于矫形器的对应踝关节的外侧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踝足矫形器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踝关节铰链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图3中踝关节铰链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处于内翻状态的踝足矫形器的右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处于内翻状态的踝足矫形器的左视示意图。图中:1-小腿支片、10-凹槽、2-足部支片、20-底片、21-侧围、22-足后跟包围、3-踝关节铰链、30-伸缩段、31-螺钉、32-连接端部、33-铰接孔、4-柔性绳带、5-魔术贴扎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踝足角形器包括小腿支片1、足部支片2以及踝关节铰链3,踝关节铰链3连接在小腿支片1和足部支片2之间的对应踝关节两侧位置。其中,小腿支片1为前侧开放且后侧呈弧形曲面的半包围结构,在半包围部分的靠近边缘位置设有魔术贴扎带5,魔术贴扎带5分别连接半包围部分的左右两翼,通过粘紧魔术贴扎带5以使穿戴者的小腿固定在小腿支片1上,此处魔术贴扎带5形成用于固定穿戴者小腿的固定结构。半包围部分的左右两翼呈自上而下呈曲线逐渐收窄,根据人体腿部轮廓设计收窄形状能够更好适应穿戴需求。并且,在小腿支片1的上边缘设有圆弧形外翻结构,圆弧形外翻结构能够避免对穿戴者在屈膝或行走时造成皮肤磨损伤害。足部支片2包括底片20、位于底片20边缘且向上翻起的侧围21、位于底片20的对应脚后跟位置且向上翻起的足后跟包围22,侧围21的左右两侧翼上也设有魔术贴扎带5,此处魔术贴扎带5形成用于固定穿戴者足部的固定结构。底片20的形状接近于人体的足形轮廓,供穿戴者直接踩踏在底片20上,侧围21和足后跟包围22一体形成用于包围穿戴者的足部并限制足部位置,提高对足部的定位固定作用,防止发生穿戴好之后发生滑动错位影响矫正效果。而且,侧围21和足后跟包围22的内侧曲面根据人体足部的实际轮廓设计而成,穿戴后与人体的足部贴合更全面,减少不适感,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如图3所示,小腿支片1的下端对应踝关节的两侧位置设有凹槽10,且小腿支片1的凹槽10部分由内侧向外鼓起,对应的,足部支片2的上端对应踝关节的两侧位置也设有凹槽10,且足部支片2的凹槽10部分由内侧向外鼓起。在小腿支片1和足部支片2的内侧分别设有凹槽10,且小腿支片1上的凹槽10与足部支片2的凹槽10上下对应,从而两处凹槽10对接形成用于容纳踝关节铰链3的安装空间,避免踝关节铰链3凸出于小腿支片1和足部支片2的内侧面,防止因踝关节铰链3的凸出而对穿戴者的皮肤造成磨损伤害。在小腿支片1的凹槽10处壁面上开设有两个孔位,两孔位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在足部支片2的凹槽10处壁面上开设有一个孔位,且该孔位正对于小腿支片1上的两个孔位。如图4、图5所示,踝关节铰链3包括两个连接端部32以及连接在两个连接端部32之间的伸缩段30,其中一个连接端部32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铰接孔33,另一连接端部32开设有一个铰接孔33,且踝关节铰链3的铰接孔33分别与小腿支片1、足部支片2上的孔位对应,通过旋接螺钉31将踝关节铰链3的具有两个铰接孔33的连接端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支片、足部支片以及踝关节铰链,其特征是,所述踝关节铰链连接在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的对应踝关节两侧位置,所述踝关节铰链包括两端的连接端部以及中间的伸缩段,所述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还设有用于使踝足矫形器保持在矫正状态的锁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支片、足部支片以及踝关节铰链,其特征是,所述踝关节铰链连接在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的对应踝关节两侧位置,所述踝关节铰链包括两端的连接端部以及中间的伸缩段,所述小腿支片和足部支片之间还设有用于使踝足矫形器保持在矫正状态的锁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是,所述小腿支片为前侧开放且后侧呈弧形曲面的半包围结构,小腿支片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穿戴者小腿的固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是,所述足部支片包括底片和侧围,所述侧围上设有用于固定穿戴者足部的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结构为魔术贴扎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莱瑞迪康复辅具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