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丽群专利>正文

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2387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15
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解决了燃料在船舶柴油机中燃烧产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其余部分通过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对其进行较好的回收利用,具有较大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其包括船舶燃气轮机、热交换器、涡轮机、发电机、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吊耳和支撑机构,所述船舶燃气轮机的排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涡轮机,涡轮机的一侧安装有发电机,涡轮机的排气口连接有高温回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具有热源实用性强、整体占用空间小、循环效率高,同时可满足安装以及维修高度调节的需要。

S-co2 Brayton cyc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电系统,具体为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输业对推进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运输业主要由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等组成,其中,航运是国际间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它承担了全球约90%的贸易运输量[1]。然而,海上运输能源消耗巨大且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以及提高船舶能效,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比如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PreventionofPollutionfromShips,MARPOL)、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hipEnergyEfficiencyManagementPlan,SEEMP)和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nergyEfficiencyDesignIndex,EEDI),在各种法规的制约之下,采用新能源发电技术为船舶提供电能需求已成为船舶领域亟需研究的方向。柴油发电机作为船舶的动力源,其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并排放了烟尘、SO2和NOx等一系列对环境不利的物质。此外,燃料在船舶柴油机中燃烧产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其余部分通过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对其进行较好的回收利用,具有较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燃料在船舶柴油机中燃烧产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其余部分通过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对其进行较好的回收利用,具有较大的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船舶燃气轮机、热交换器、涡轮机、发电机、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吊耳和支撑机构,所述船舶燃气轮机的排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涡轮机,涡轮机的一侧安装有发电机,涡轮机的排气口连接有高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的排气口连接有低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有主压缩机和再压缩机,主压缩机和再压缩机的出气口均与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连接,热交换器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辅助连接杆、安装块、移动块、内腔、丝杆、轴承、转盘和转动手柄,支撑块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两端均焊接有移动块,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的中部插接有丝杆,丝杆通过轴承与支撑块连接,丝杆的顶端设置有转盘,转盘上安装有若干个转动手柄。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中部为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丝孔。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底端的内侧焊接有辅助连接杆。优选的,所述丝杆上涂有润滑脂。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上对称焊接有吊耳,且吊耳厚度为五厘米。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船舶燃气轮机排气中的热量经热交换器传递到S-CO中,然后进入涡轮机膨胀做功,推动发电机发电,涡轮,的排气进入高温回热器和低温回热器进行冷却后,一部分进入主压缩机压缩升压,另一部分进入再压缩机,之后,两股分流的工质进行混合后进入高温回热器和换热,中加热为高温高压的工质,具有热源实用性强、整体占用空间小、循环效率高,同时在使用时,在安装需要对热交换器进行高度调节时,在没有吊机等外部设备时,操作者只需转动转动手柄,转动手柄转动带动转盘以及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移动块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移动块在丝杆上上下移动,即安装块及其上焊接的热交换器上下移动,从而达到热交换器高度调节的目的,可满足安装以及维修高度调节的需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具有热源实用性强、整体占用空间小、循环效率高,同时可满足安装以及维修高度调节的需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系统框图;图2是本技术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丝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船舶燃气轮机;2、热交换器;3、涡轮机;4、发电机;5、高温回热器;6、低温回热器;7、主压缩机;8、再压缩机;9、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10、吊耳;11、支撑机构;12、支撑块;13、辅助连接杆;14、安装块;15、移动块;16、内腔;17、丝杆;18、轴承;19、转盘;20、转动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船舶燃气轮机1、热交换器2、涡轮机3、发电机4、高温回热器5、低温回热器6、主压缩机7、再压缩机8、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9、吊耳10、支撑机构11、支撑块12、辅助连接杆13、安装块14、移动块15、内腔16、丝杆17、轴承18、转盘19和转动手柄20,船舶燃气轮机1的排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涡轮机3,涡轮机3的一侧安装有发电机4,涡轮机3的排气口连接有高温回热器5,高温回热器5的排气口连接有低温回热器6,低温回热器6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有主压缩机7和再压缩机8,主压缩机7和再压缩机8的出气口均与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9连接,热交换器2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11;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块12、辅助连接杆13、安装块14、移动块15、内腔16、丝杆17、轴承18、转盘19和转动手柄20,支撑块12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块14,安装块14的两端均焊接有移动块15,支撑块1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6,内腔16的中部插接有丝杆17,丝杆17通过轴承18与支撑块12连接,丝杆17的顶端设置有转盘19,转盘19上安装有若干个转动手柄20。安装块14的中部为弧形结构,便于与热交换器2底端的弧形结构相配合。移动块15对应丝杆17位置处开设有丝孔,便于配合使用。支撑块12底端的内侧焊接有辅助连接杆13,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丝杆17上涂有润滑脂,提高润滑性能。热交换器2上对称焊接有吊耳10,且吊耳10厚度为五厘米,便于对热交换器2进行吊取运输或安装。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船舶燃气轮机1排气中的热量经热交换器2传递到S-CO2中,然后进入涡轮机3膨胀做功,推动发电机4发电,涡轮,3的排气进入高温回热器5和低温回热器6进行冷却后,一部分进入主压缩机7压缩升压,另一部分进入再压缩机8,之后,两股分流的工质进行混合后进入高温回热器和换热,9中加热为高温高压的工质,具有热源实用性强、整体占用空间小、循环效率高,同时在使用时,在安装需要对热交换器2进行高度调节时,在没有吊机等外部设备时,操作者只需转动转动手柄20,转动手柄20转动带动转盘19以及丝杆17转动,丝杆17转动与移动块15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船舶燃气轮机(1)、热交换器(2)、涡轮机(3)、发电机(4)、高温回热器(5)、低温回热器(6)、主压缩机(7)、再压缩机(8)、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9)、吊耳(10)和支撑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燃气轮机(1)的排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涡轮机(3),涡轮机(3)的一侧安装有发电机(4),涡轮机(3)的排气口连接有高温回热器(5),高温回热器(5)的排气口连接有低温回热器(6),低温回热器(6)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有主压缩机(7)和再压缩机(8),主压缩机(7)和再压缩机(8)的出气口均与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9)连接,热交换器(2)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11);/n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块(12)、辅助连接杆(13)、安装块(14)、移动块(15)、内腔(16)、丝杆(17)、轴承(18)、转盘(19)和转动手柄(20),支撑块(12)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块(14),安装块(14)的两端均焊接有移动块(15),支撑块(1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6),内腔(16)的中部插接有丝杆(17),丝杆(17)通过轴承(18)与支撑块(12)连接,丝杆(17)的顶端设置有转盘(19),转盘(19)上安装有若干个转动手柄(20)。/n...

【技术特征摘要】
1.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船舶燃气轮机(1)、热交换器(2)、涡轮机(3)、发电机(4)、高温回热器(5)、低温回热器(6)、主压缩机(7)、再压缩机(8)、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9)、吊耳(10)和支撑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燃气轮机(1)的排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涡轮机(3),涡轮机(3)的一侧安装有发电机(4),涡轮机(3)的排气口连接有高温回热器(5),高温回热器(5)的排气口连接有低温回热器(6),低温回热器(6)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有主压缩机(7)和再压缩机(8),主压缩机(7)和再压缩机(8)的出气口均与高温回热器和换热器(9)连接,热交换器(2)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11);
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块(12)、辅助连接杆(13)、安装块(14)、移动块(15)、内腔(16)、丝杆(17)、轴承(18)、转盘(19)和转动手柄(20),支撑块(12)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块(14),安装块(14)的两端均焊接有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丽群
申请(专利权)人:彭丽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