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37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井除尘领域,具体为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解决了现有矿井除尘装置效果差、无法有效出去烟尘,而且结构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所述上除尘组件包括弧形弯管和导流槽体,弧形弯管与导流槽体之间铺设有第一捕尘网,下除尘组件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设置有门体安装架,矩形框架与门体安装架之间设有第二捕尘网,门体安装架上设置有门体,门体包括门框和第三捕尘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安装方便,第一捕尘网、第二捕尘网、第三捕尘网上形成水膜状的捕尘面,增加了空气中粉尘与水的接触率,提高了捕尘效率,特别是对呼吸性粉尘烟尘的控制起到显著效果。

A wet dedusting device for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井除尘领域,具体为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矿井中生产运输时,矿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一些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人员、物料的大型生产矿井,在胶轮车运输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烟尘。矿尘和烟尘不但会影响生产,更重要的是会长期威胁到井下矿工的身体健康。现有的用于矿井中的除尘装置皆采用干式捕尘网,或配合喷雾水幕联合使用,虽然能够降低井下矿尘,改善作业环境,但捕尘效率较低,并且不能对井下运输车辆产生的烟尘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矿井内部一般为拱洞结构,现有技术中用于拱洞型矿井中的除尘装置结构性能不够稳定,且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矿井除尘装置效果差、无法有效出去烟尘,而且结构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所述上除尘组件包括由管体弯制而成且与矿井拱洞顶壁相适配的弧形弯管,所述弧形弯管的两端封闭设置,所述弧形弯管的两端焊接至同一槽口朝上的导流槽体,所述导流槽体的两端开口且分别延伸至矿井拱洞的两侧壁处,弧形弯管与导流槽体之间铺设有第一捕尘网,所述弧形弯管的顶端留设有进水口,弧形弯管上均匀布置有至少两个朝向第一捕尘网的出水孔;所述下除尘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设置在矿井拱洞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矩形框架的上横梁设置为第一水管,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门体安装架,所述矩形框架与门体安装架之间铺设有第二捕尘网,所述门体安装架上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包括门框和铺设在门框内的第三捕尘网,所述门框的上框体设置为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两端均封闭设置且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一水管上避开门体的部分上均匀设置有朝向第二捕尘网的出水孔,所述第二水管上均匀设置有朝向第三捕尘网的出水孔;所述上除尘组件吊设在矿井拱洞顶部,所述矩形框架的上横梁位于导流槽体的下端。使用时,将本技术所述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竖直放置,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所在竖直平面与矿井拱洞的中心线相垂直,即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所在竖直平面将矿井拱洞拦截,上除尘组件吊设在矿井拱洞上方,所述下除尘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除尘组件的下方,二者设置在粉尘出口处,单独安装,这使得矿用湿式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稳定,而且上除尘组件不会给下除尘组件压力,安装好之后,分别给弧形弯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水管,可利用矿井复用水作为水源,水分别从弧形弯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出水孔流出,滴至捕尘网上形成水膜状的捕尘面,当遇到矿尘或者烟尘时可将其吸附除去,这时水膜遭到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水管中的水会迅速蔓延将其修复;门体的设置使得人员可方便从门体进出,门体与第一捕尘网、第二捕尘网皆相对独立,使用更加方便。从第一捕尘网上沥下的水可汇集至导流槽体中,然后从导流槽体的两端流出,这样避免第一捕尘网上的水直接滴下,掉落至过往人员的身上。只有在第一水管上避开门体的部分区域才设置有出水孔,这样使得门体安装区的上方无出水孔,避免了水滴至过往人员身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矿井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差、无法有效除去烟尘且结构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稳定,安装方便,除尘效果好,成本较低,第一捕尘网、第二捕尘网、第三捕尘网上形成水膜状的捕尘面,增加了空气中粉尘与水的接触率,大大提高了捕尘效率,特别是对呼吸性粉尘烟尘的控制起到显著效果,经过实践检验,该装置在井下辅运巷口、井下硐室进风入口等处使用后效果及其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上除尘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上除尘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下除尘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门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弧形弯管;2-导流槽体;3-第一捕尘网;4-进水口;5-出水孔;6-矩形框架;7-第一水管;8-门体安装架;9-第二捕尘网;10-门框;11-第三捕尘网;12-第二水管;1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附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进行说明。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除尘组件包括由管体弯制而成且与矿井拱洞顶壁相适配的弧形弯管1,所述弧形弯管1的两端封闭设置,所述弧形弯管1的两端焊接至同一槽口朝上的导流槽体2,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导流槽体2的两端开口且分别延伸至矿井拱洞的两侧壁处,弧形弯管1与导流槽体2之间铺设有第一捕尘网3,所述弧形弯管1的顶端留设有进水口4,弧形弯管1上均匀布置有至少两个朝向第一捕尘网3的出水孔5;如图4所示,所述下除尘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矩形框架6,所述矩形框架6设置在矿井拱洞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矩形框架6的上横梁设置为第一水管7,所述矩形框架6内设置有门体安装架8,所述矩形框架6与门体安装架8之间铺设有第二捕尘网9,所述门体安装架8上设置有门体,如图5所示,所述门体包括门框10和铺设在门框10内的第三捕尘网11,所述门框10的上框体设置为第二水管12,所述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12的两端均封闭设置且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4,所述第一水管7上避开门体的部分上均匀设置有朝向第二捕尘网9的出水孔5,所述第二水管12上均匀设置有朝向第三捕尘网11的出水孔5;所述上除尘组件吊设在矿井拱洞顶部,所述矩形框架6的上横梁位于导流槽体2的下端。使用时,将本技术所述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竖直放置,上除尘组件吊设在矿井拱洞上方,所述下除尘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除尘组件的下方,二者设置在粉尘出口处,单独安装,这使得矿用湿式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稳定,而且上除尘组件不会给下除尘组件压力,安装好之后,分别给弧形弯管1、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12的进水口4连接水管,可利用矿井复用水作为水源,水分别从弧形弯管1、第一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所述上除尘组件包括由管体弯制而成且与矿井拱洞顶壁相适配的弧形弯管(1),所述弧形弯管(1)的两端封闭设置,所述弧形弯管(1)的两端焊接至同一槽口朝上的导流槽体(2),所述导流槽体(2)的两端开口且分别延伸至矿井拱洞的两侧壁处,弧形弯管(1)与导流槽体(2)之间铺设有第一捕尘网(3),所述弧形弯管(1)的顶端留设有进水口(4),弧形弯管(1)上均匀布置有至少两个朝向第一捕尘网(3)的出水孔(5);所述下除尘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矩形框架(6),所述矩形框架(6)设置在矿井拱洞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矩形框架(6)的上横梁设置为第一水管(7),所述矩形框架(6)内设置有门体安装架(8),所述矩形框架(6)与门体安装架(8)之间铺设有第二捕尘网(9),所述门体安装架(8)上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包括门框(10)和铺设在门框(10)内的第三捕尘网(11),所述门框(10)的上框体设置为第二水管(12),所述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12)的两端均封闭设置且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4),所述第一水管(7)上避开门体的部分上均匀设置有朝向第二捕尘网(9)的出水孔(5),所述第二水管(12)上均匀设置有朝向第三捕尘网(11)的出水孔(5);所述上除尘组件吊设在矿井拱洞顶部,所述矩形框架(6)的上横梁位于导流槽体(2)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除尘组件和下除尘组件,所述上除尘组件包括由管体弯制而成且与矿井拱洞顶壁相适配的弧形弯管(1),所述弧形弯管(1)的两端封闭设置,所述弧形弯管(1)的两端焊接至同一槽口朝上的导流槽体(2),所述导流槽体(2)的两端开口且分别延伸至矿井拱洞的两侧壁处,弧形弯管(1)与导流槽体(2)之间铺设有第一捕尘网(3),所述弧形弯管(1)的顶端留设有进水口(4),弧形弯管(1)上均匀布置有至少两个朝向第一捕尘网(3)的出水孔(5);所述下除尘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矩形框架(6),所述矩形框架(6)设置在矿井拱洞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矩形框架(6)的上横梁设置为第一水管(7),所述矩形框架(6)内设置有门体安装架(8),所述矩形框架(6)与门体安装架(8)之间铺设有第二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功苏正友关昕宇李畅杨树新王文强徐昕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