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3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包括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所述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架,所述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外侧均套接有关节限制套,所述一号钳杆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齿同步制动片,所述一号钳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固定片。设有浅螺纹,能够防止钳夹从血管滑脱及不损伤血管,设有活动架和关节限制套,能够通过滑动关节限制套覆盖活动架,达到制动关节的目的,通过滑动关节限制套离开活动架,达到便于弯曲关节的目的,能够进一步扩宽视野,设有齿同步制动片、固定片和限位架,能够使得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保持同步移动,防止钳夹部位松落而造成大出血,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n improved clamp for blocking blood vess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外科日常手术过程中,尤其移植、血管修复重建领域,不可避免要对病人大动脉、血管部位行手术操作,在此过程中需用无伤血管阻断钳来钳夹操作部位阻断大血管血流。现有的血管阻断钳比较长,不能弯曲,肾移植手术过程中,手术区域窄且深,使用时血管阻断钳需要竖直立起来,需要助手扶着,占用空间,影响医生观察手术视野,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血管阻断钳比较长,不能弯曲,肾移植手术过程中,手术区域窄且深,使用时血管阻断钳需要竖直立起来,需要助手扶着,占用空间,影响医生观察手术视野,耗时耗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包括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所述二号钳杆位于一号钳杆的一侧,所述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握环,所述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外侧均套接有关节限制套,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所述一号钳杆同侧安装筒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钳夹,所述二号钳杆同侧安装筒的内部安装有二号钳夹,所述一号钳夹和二号钳夹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一号钳杆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齿同步制动片,所述齿同步制动片呈圆弧形,所述齿同步制动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步齿,所述一号钳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固定片。优选的,所述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关节限制套的下方。优选的,所述一号钳夹和二号钳夹的外侧均开设有浅螺纹,所述一号钳夹和二号钳夹的前端部分倾斜翘起。优选的,所述二号钳杆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孔,所述齿同步制动片一端穿设于矩形槽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固定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齿同步制动片位于限位架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改进型血管阻断钳,通过设置浅螺纹,一号钳夹和二号钳夹的外侧均开设有浅螺纹,浅螺纹设置较浅,能够在夹闭血管阻断血流时,防止钳夹从血管滑脱及不损伤血管,通过设置安装筒,安装筒固定连接于连杆的一端,两个安装筒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一号钳夹和二号钳夹,能够通过将一号钳夹和二号钳夹从安装筒上拆下,实现对不同型号钳夹的更换,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粗细血管,通过设置活动架和关节限制套,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于活动架的内侧,关节限制套套接于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的外侧,活动架连接部分如同一个关节,能够通过滑动关节限制套覆盖活动架,达到制动关节的目的,提高血管夹闭尖端的指向性及稳定性,通过滑动关节限制套离开活动架,达到便于弯曲关节的目的,通过将关节弯曲方向与血管钳钳夹方向相垂直,使得弯曲钳体能够进一步扩宽视野,避免干扰操作,使得对不同部位的血管钳夹过程中通过弯曲可使钳尾贴靠腹壁、或固定组织、物体,以期达到稳定钳体的作用,无需助手用手扶,手术过程中钳夹的夹闭血管部分较纤细,而常规无伤血管钳较笨重,须助手用手扶血管钳稳定钳夹,通过弯曲关节稳定钳体可节省人力,通过设置齿同步制动片、固定片和限位架,在同步齿的配合下,能够使得二号钳杆在齿同步制动片上单向移动,进而使得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保持同步移动,防止钳夹部位松落而造成大出血,通过限位架对齿同步制动片进行固定,通过朝向一号钳杆移动固定片,使得限位架与齿同步制动片分离,分离后通过转动固定片并推开齿同步制动片,能够对一号钳杆和二号钳杆反向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一号钳杆;2、二号钳杆;3、握环;4、活动架;5、连杆;6、限位块;7、关节限制套;8、安装筒;9、一号钳夹;10、二号钳夹;11、浅螺纹;12、齿同步制动片;13、同步齿;14、固定片;15、限位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包括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二号钳杆2位于一号钳杆1的一侧,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握环3,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架4,活动架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5,能够通过转动活动架4,将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调节至合适的弯曲角度,继而扩大手术视野及操作范围,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外侧均套接有关节限制套7,活动架4连接部分如同一个关节,能够通过滑动关节限制套7覆盖活动架4,达到制动关节的目的,提高血管夹闭尖端的指向性及稳定性,通过滑动关节限制套7离开活动架4,达到便于弯曲关节的目的,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8,一号钳杆1同侧安装筒8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钳夹9,二号钳杆2同侧安装筒8的内部安装有二号钳夹10,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之间活动连接,能够通过将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从安装筒8上拆下,实现对不同型号钳夹的更换,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粗细血管,一号钳杆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齿同步制动片12,齿同步制动片12呈圆弧形,齿同步制动片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步齿13,一号钳杆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固定片14。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限位块6位于关节限制套7的下方,便于通过限位块6对关节限制套7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关节限制套7下滑干扰手术操作;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的外侧均开设有浅螺纹11,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的前端部分倾斜翘起,浅螺纹11设置较浅,能够在夹闭血管阻断血流时,防止钳夹从血管滑脱及不损伤血管;二号钳杆2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孔,齿同步制动片12一端穿设于矩形槽孔的内部,在同步齿13的配合下,能够使得二号钳杆2在齿同步制动片12上单向移动,进而使得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保持同步移动,防止钳夹部位松落而造成大出血;固定片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5,齿同步制动片12位于限位架15的内侧,便于通过限位架15将齿同步制动片12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在使用时,首先选择合适型号的钳夹,分别将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的一端安装在安装筒8的内部,然后对活动架4进行调节,由于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顶端均活动连接于活动架4的内侧,关节限制套7套接于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外侧,活动架4连接部分如同一个关节,能够通过滑动关节限制7套覆盖活动架4,使得关节处于僵直状态,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握环3并向内侧推动,在同步齿13的配合下,能够使得二号钳杆2在齿同步制动片12上单向移动,进而使得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保持同步移动,防止钳夹部位松落而造成大出血,通过固定片14一端的限位架15将齿同步制动片12固定,达到血管夹闭状态,然后滑动关节限制套7和活动架4分离,解除关节的僵直状态,通过转动活动架4,将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调节至合适的弯曲角度,继而扩大手术视野及操作范围,手术操作完成后,反向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包括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所述二号钳杆(2)位于一号钳杆(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握环(3),所述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架(4),所述活动架(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5),所述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外侧均套接有关节限制套(7),所述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8),所述一号钳杆(1)同侧安装筒(8)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钳夹(9),所述二号钳杆(2)同侧安装筒(8)的内部安装有二号钳夹(10),所述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一号钳杆(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齿同步制动片(12),所述齿同步制动片(12)呈圆弧形,所述齿同步制动片(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步齿(13),所述一号钳杆(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固定片(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血管阻断钳,包括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所述二号钳杆(2)位于一号钳杆(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握环(3),所述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架(4),所述活动架(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5),所述一号钳杆(1)和二号钳杆(2)的外侧均套接有关节限制套(7),所述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8),所述一号钳杆(1)同侧安装筒(8)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钳夹(9),所述二号钳杆(2)同侧安装筒(8)的内部安装有二号钳夹(10),所述一号钳夹(9)和二号钳夹(10)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一号钳杆(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齿同步制动片(12),所述齿同步制动片(12)呈圆弧形,所述齿同步制动片(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步齿(13),所述一号钳杆(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良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