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聚能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8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式聚能锅,包括锅体、锅盖以及锅把手,位于锅把手下方的锅体四周设有聚能罩,所述的聚能罩具有围绕锅体四周的罩体和固定在罩体内壁的法兰圈,法兰圈内圈贴合锅体外壁,罩体底部具有向外张开而将燃气火焰收拢于锅体底部的喇叭口,所述法兰圈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聚能罩底部的喇叭口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燃气火焰在锅底四周飘散的现象,可使火焰产生的热量集中于锅底,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缩短烧煮时间,也避免了手柄被烧烫或烧热损坏。

Compound energy gathering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式聚能锅
本技术涉及家用炊具
,尤其是一种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复式聚能锅。
技术介绍
现有家庭用于炒菜的炒锅,结构大多为U型锅底或弧形锅底,燃气灶火焰产生的热量还不能够完全集中于锅底,大量的火焰飘散于锅底四周,使得烧煮时间加长,能源消耗较大;金属手柄易被火焰加热到较高温度产生烫手,而胶木手柄则容易被火焰烧坏,产生刺激性气味,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集中火焰于锅底、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复式聚能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式聚能锅,包括锅体、锅盖以及锅把手,位于锅把手下方的锅体四周设有聚能罩,所述的聚能罩具有围绕锅体四周的罩体和固定在罩体内壁的法兰圈,法兰圈内圈贴合锅体外壁,罩体底部具有向外张开而将燃气火焰收拢于锅体底部的喇叭口,所述法兰圈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导流孔。进一步地,为确保气体流通更加顺畅,所述的罩体内壁上下间距固定有两个法兰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聚能罩底部的喇叭口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燃气火焰在锅底四周飘散的现象,可使火焰产生的热量集中于锅底,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缩短烧煮时间,也避免了手柄被烧烫或烧热损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体,2.锅盖,3.锅把手,4.聚能罩,5.罩体,6.法兰圈,7.喇叭口,8.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br>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复式聚能锅,包括锅体1、锅盖2以及锅把手3,位于锅把手3下方的锅体1四周设有聚能罩4,所述的聚能罩4具有围绕锅体1四周的罩体5,罩体5底边高于锅体1底部,所述的罩体5内壁上下间距固定有两个法兰圈6,一个法兰圈6位于罩体5内壁的上边沿,另一个法兰圈6位于罩体5内壁中部,所述法兰圈6内圈贴合锅体1外壁。所述的罩体5底部具有向外张开而将燃气火焰收拢于锅体1底部的喇叭口7,每个法兰圈6上均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十二个导流孔8。本技术通过聚能罩4底部的喇叭口7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燃气火焰在锅底四周飘散的现象,可使火焰产生的热量集中于锅底,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缩短烧煮时间,也避免了手柄被烧烫或烧热损坏。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式聚能锅,包括锅体(1)、锅盖(2)以及锅把手(3),其特征是:位于锅把手(3)下方的锅体(1)四周设有聚能罩(4),所述的聚能罩(4)具有围绕锅体(1)四周的罩体(5)和固定在罩体(5)内壁的法兰圈(6),法兰圈(6)内圈贴合锅体(1)外壁,罩体(5)底部具有向外张开而将燃气火焰收拢于锅体(1)底部的喇叭口(7),所述法兰圈(6)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导流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式聚能锅,包括锅体(1)、锅盖(2)以及锅把手(3),其特征是:位于锅把手(3)下方的锅体(1)四周设有聚能罩(4),所述的聚能罩(4)具有围绕锅体(1)四周的罩体(5)和固定在罩体(5)内壁的法兰圈(6),法兰圈(6)内圈贴合锅体(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文彦李智勇谢志豪梁帆蒋小红陈越子任凯姚致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