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其包括防护支架、设置于防护支架上的卷帘机构及设置于卷帘机构上的防护帘,防护支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门洞左右两侧的两根中空的方管及将两根方管顶部连接的横梁,方管靠近电梯井道门洞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孔;卷帘机构设置于方管的顶部;防护帘的一端固定于绢布机构上,另一端设置有增重杆,增重杆的两端端部设有球形的限位头,限位头置于方管内,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滑孔的宽度。本方案中防护帘跟随其端部的增重杆在滑孔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梯井道洞口进行防护,防护帘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增重杆与限位头对防护帘起到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避免防护帘因外力作用而大幅摆动,失去防护效果。
Elevator shaft door opening protective curt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
本技术涉及电梯井防护领域,特别涉及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须对消防井道洞口进行安全网隔离。固定安全网与建筑结构墙体的一般做法是:在结构时候施工时在电梯井道出口的位置预埋螺栓,或者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在电梯井道洞口的墙体打入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并加装钢丝网进行防护。该种方式需要安装钢丝网,由于钢丝网的重量过大,在施工中会大大增加施工的危险系数,另外该种结构使用完成后需要拆除,用户入住后对电梯的维护时需要再次安装防护结构,该种结构功能单一,安装复杂,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其采用可升降的防护帘代替钢丝网,大大提高了其实用性,另外通过设置限位头对防护帘进行限位,以保证防护帘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不至于被撞开,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其包括防护支架、设置于防护支架上的卷帘机构及设置于卷帘机构上的防护帘,防护支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门洞左右两侧的两根中空的方管及将两根方管顶部连接的横梁,方管靠近电梯井道门洞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孔;卷帘机构设置于方管的顶部;防护帘的一端固定于绢布机构上,另一端设置有增重杆,增重杆的两端端部设有球形的限位头,限位头置于方管内,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滑孔的宽度。本方案中将横梁安装于电梯井道洞口的上方,再将方管固定于横梁上,卷布机构固定于方管上,防护帘跟随其端部的增重杆在滑孔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梯井道洞口进行防护,其中电气为该滑动动作提供动力,由于防护帘端部设置了带有限位头的增重杆,防护帘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增重杆与限位头对防护帘起到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避免防护帘因外力作用而大幅摆动,失去防护效果。作为优选,卷帘机构包括卷帘轴及驱动卷帘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卷帘轴与横梁高度相同且相互平齐,卷帘轴的端部贯穿方管与方管转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于方管上且其输出轴与卷帘轴的端部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于方管下侧的电源开关,其通过电源线与驱动电机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开启、关闭。作为优选,驱动电机为双向电机。双向电机可对防护帘进行收放操作。作为优选,滑孔处的方管边缘为波形结构。波形结构可对增重杆起到一定的竖向限位作用,避免防护帘受到外力作用时,增重杆跟随防护帘上移,从而出现井道洞口打开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将横梁安装于电梯井道洞口的上方,再将方管固定于横梁上,卷布机构固定于方管上,防护帘跟随其端部的增重杆在滑孔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梯井道洞口进行防护,其中电气为该滑动动作提供动力,由于防护帘端部设置了带有限位头的增重杆,防护帘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增重杆与限位头对防护帘起到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避免防护帘因外力作用而大幅摆动,失去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图。图2是卷帘轴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增重杆的剖视图。图4是方管上滑孔一侧的剖视图。附图中标号对应的部件名如下:11—方管、111—滑孔、12—横梁、121—固定架、21—卷帘轴、32—防护帘、33—增重杆、331—限位头、4—驱动电机、5—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如图1-4所示,其包括防护支架、设置于防护支架上的卷帘机构及设置于卷帘机构上的防护帘32,防护支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门洞左右两侧的两根中空的方管11及将两根方管11顶部连接的横梁12,方管11靠近电梯井道门洞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孔111;卷帘机构设置于方管11的顶部;防护帘32的一端固定于绢布机构上,另一端设置有增重杆33,增重杆33的两端端部设有球形的限位头331,限位头331置于方管11内,限位头331的直径大于滑孔111的宽度。本方案中将横梁12安装于电梯井道洞口的上方,再将方管11固定于横梁12上,卷布机构固定于方管11上,防护帘32跟随其端部的增重杆33在滑孔111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梯井道洞口进行防护,其中电气为该滑动动作提供动力,由于防护帘32端部设置了带有限位头331的增重杆33,防护帘32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增重杆33与限位头331对防护帘32起到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避免防护帘32因外力作用而大幅摆动,失去防护效果。作为优选,卷帘机构包括卷帘轴21及驱动卷帘轴21转动的驱动电机4,卷帘轴21与横梁12高度相同且相互平齐,卷帘轴21的端部贯穿方管11与方管11转动连接,驱动电机4固定于方管11上且其输出轴与卷帘轴21的端部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于方管11下侧的电源开关5,其通过电源线与驱动电机4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4的开启、关闭。作为优选,驱动电机4为双向电机。双向电机可对防护帘32进行收放操作。作为优选,滑孔111处的方管11边缘为波形结构。波形结构可对增重杆33起到一定的竖向限位作用,避免防护帘32受到外力作用时,增重杆33跟随防护帘32上移,从而出现井道洞口打开的问题。其中,横梁12的两端端部设有固定架121,横梁12通过固定架121与方管11连接。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护支架、设置于防护支架上的卷帘机构及设置于卷帘机构上的防护帘,防护支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门洞左右两侧的两根中空的方管及将两根方管顶部连接的横梁,方管靠近电梯井道门洞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孔;卷帘机构设置于方管的顶部;防护帘的一端固定于绢布机构上,另一端设置有增重杆,增重杆的两端端部设有球形的限位头,限位头置于方管内,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滑孔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护支架、设置于防护支架上的卷帘机构及设置于卷帘机构上的防护帘,防护支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门洞左右两侧的两根中空的方管及将两根方管顶部连接的横梁,方管靠近电梯井道门洞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孔;卷帘机构设置于方管的顶部;防护帘的一端固定于绢布机构上,另一端设置有增重杆,增重杆的两端端部设有球形的限位头,限位头置于方管内,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滑孔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门洞防护帘,其特征在于:卷帘机构包括卷帘轴及驱动卷帘轴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有忠,洪建庭,张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捷通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