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包括套设在底部支撑外侧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基座与底部支撑之间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其顶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部抵接以将基座固定于底部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能够灵活调整基座在底部支撑上的位置;本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利用率,控制综合施工成本。
A device for fixing the pole of cantileve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悬挑架采用悬挑梁上立杆固定的相应位置预先焊接竖向钢筋头,根据计算出的立杆间距排布钢筋头,作为架体立杆的定位支座。在建筑工程中,目前采用的是直接在立杆与工字钢接触的部位在工字钢上焊接钢筋头,将立杆套在钢筋上,靠钢筋固定立杆以免打滑。对于多层悬挑架,每层悬挑架立杆布置不同,原有的工字钢上焊接的钢筋在下一层就可能无法对上立杆,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能够灵活调整基座在底部支撑上的位置;本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利用率,控制综合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包括套设在底部支撑外侧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基座与底部支撑之间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其顶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部抵接以将基座固定于底部支撑。优选地,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固定部及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底板,所述移动部可沿底板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固定部。优选地,所述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包括手柄及螺杆,所述手柄与螺杆垂直设置,手柄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两者通过一对锥齿轮连接传动。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移动部的顶面粗化处理。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移动部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型凹槽以增加卡紧组件的顶面与底部支撑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所述基座的中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顶面设置有一对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卡紧组件的顶面匹配设置。优选地,设置于基座与底部支撑之间的卡紧组件的数量至少一件。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及移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还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设置于所述卡紧组件与所述中空结构的顶面之间。优选地,所述楔形块为非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能够灵活调整基座在底部支撑上的位置;本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利用率,控制综合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的部件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卡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操作部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基座;11.中空结构;111.斜面;12.立柱;20.卡紧组件;21.固定部;211.底板;22.移动部;23.操作部;231.手柄;232.螺杆;24.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是本申请所述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的相关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包括基座10及卡紧组件20,基座10套设于底部支撑30外侧,卡紧组件20设置于基座10与底部支撑30之间,即卡紧组件20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30,其顶面与所述基座10的底部抵接以将基座10固定于底部支撑30。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立柱12,立柱12可设置建筑用立杆,以便形成悬挑架立杆。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为两组,其可根据施工需要灵活设置具体数量,由于卡紧组件20及基座10可拆卸的设置与底部支撑30上,因此,有效提升了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的适用性。图2是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的部件拆解图,所述底部支撑30为工字钢,所基座10上设置的立柱为钢筋头,即长度短的钢筋,悬挑架立柱可以固定在基座10的立柱上。图3是本技术之卡紧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卡紧组件20包括固定部21及移动部22,所述移动部22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1的底板211,所述移动部22可沿底板211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固定部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底板211的两侧面设置有凸起结构,固定部21在底板211上所述凸起结构形成的空间内移动,即而保证了所述固定部21沿直线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部22与固定部21之间设置有操作部23,所述操作部23包括手柄231及螺杆232,在操作部23与固定部21之间设置有伸缩杆24,在移动部22左右移动时,伸缩杆24可所移动部22自由伸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伸缩杆24可以为波纹管。如图4所示,所述手柄231与螺杆232垂直设置,手柄231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所述螺杆232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两者通过一对锥齿轮连接传动。旋转手柄231,由于一对锥齿轮啮合,即而带动螺杆232旋转,所述移动部22与所述螺杆232连接,这样就可以带动移动部22沿底板211移动,当移动部22与所述基座10的顶面抵接时,即可实现基座10与底部支撑30的可靠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部21与移动部22的顶面粗化处理,以增加夹紧组件20与基座10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两者固定的可靠性。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部21与移动部22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型凹槽以增加卡紧组件20的顶面与底部支撑30之间的摩擦力。图5是本技术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座10的中部具有中空结构11,所述中空结构11的顶面设置有一对斜面111,所述斜面111与所述卡紧组件20的顶面匹配设置。旋转手柄231即而驱动移动部22移动,使得移动部22及固定部21的顶面与基座10的斜面111抵接,即而实现基座10与底部支撑30两者的可靠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设置于基座10与底部支撑30之间的卡紧组件20的数量至少一件。在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底部支撑外侧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基座与底部支撑之间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其顶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部抵接以将基座固定于底部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底部支撑外侧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基座与底部支撑之间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其顶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部抵接以将基座固定于底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固定部及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底板,所述移动部可沿底板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包括手柄及螺杆,所述手柄与螺杆垂直设置,手柄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两者通过一对锥齿轮连接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移动部的顶面粗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固定悬挑架立杆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达,肖昌明,卢俊旭,赖明松,李文伟,王睿,杨雪欣,牛俊峰,孙年宇,刘壹轩,郑德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