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风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5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39
本实用涉及屏风家具制造领域,现有的屏风连接结构使用螺栓连接外露影响美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屏风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杆、边柱、下横杆和屏风,所述上横杆与边柱之间设有顶侧接头;所述顶侧接头包括一隔板、分别设于隔板两连接面上的连接头;所述上横杆和边柱均为型材且两者在相连的连接端均有斜角断口,一连接头位于上横杆的连接端口内,另一连接头位于边柱的连接端口内,且上横杆的斜角断口和边柱的斜角断口分别贴合于隔板的两连接面上,连接头通过设于上横杆和/或边柱内壁上的螺栓固定;装配后螺栓不外露,美观。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风连接结构
本实用涉及屏风家具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屏风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屏风框架边部多为两种铝材(边柱+收边盖),边柱用于与屏风面板或屏风横杆进行连接,连接后会有螺丝露在边柱表面,需要有另一个铝材作为收边盖来遮盖边柱上的螺丝,这种收边盖与边柱的连接结构会在两个铝材的连接处形成隙缝,影响美观。此外,屏风上横杆与边柱的连接多为90度连接,这种连接结构也要用一顶盖来遮盖铝材截面,以致连接处整体外观呈多段结构,破坏了整体外观一致性,不够美观。因此,急需一种美观的屏风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整体外观一致性高,美观的屏风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屏风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杆、边柱、下横杆和屏风,所述上横杆与边柱之间设有顶侧接头;所述顶侧接头包括一隔板、分别设于隔板两连接面上的连接头;所述上横杆和边柱均为型材且两者在相连的连接端均有斜角断口,一连接头位于上横杆的连接端口内,另一连接头位于边柱的连接端口内,且上横杆的斜角断口和边柱的斜角断口分别贴合于隔板的两连接面上,连接头通过设于上横杆和/或边柱内壁上的螺栓固定。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头连接上横杆和边柱,而用于固定的螺栓从上横杆和边柱的内壁打入,避免在外壁上开螺孔,且通过斜角断口与隔板相贴合不仅避免了隙缝而且无需使用边盖,能保证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增加美观度。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接头与隔板之间的夹角在30度至60度,两连接头之间呈直角。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隔板内侧设有用于对屏风顶角进行定位的内凹角。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有一用于防止屏风脱离上横杆或边柱的挡条;所述挡条的两侧分别与上横杆和边柱的侧面相齐平;所述挡条于隔板上向内侧延伸。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螺母和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螺母相连。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隔板外侧设有圆倒角;所述挡条端部设有内倒角。圆倒角防止伤人,内倒角与上横杆和边柱的侧边承接,方便擦拭清理,不存在清理死角。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屏风连接结构还包括分割横杆,所述分割横杆位于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且三者相互平行;所述分割横杆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边柱的横杆接头,所述屏风位于相邻的两横杆之间。根据实际装修风格的需要,可以设置多段的屏风,使用灵活。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没有螺栓外露,也没有边盖,能保持整体外观一致性,增加美观度;顶侧接头对屏风有固定作用,且美观方便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分解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顶侧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横杆;2、边柱;3、分割横杆;4、下横杆;5、屏风;6、顶侧接头;61、隔板;62、连接头;63、内凹角;64、挡条;65、加强肋;66、圆倒角;67、内倒角;7、横杆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屏风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杆1、分割横杆3、下横杆4、边柱2和屏风5,上横杆1与边柱2之间设有顶侧接头6并通过顶侧接头6相连,下横杆4与边柱2下端部螺栓连接,分割横杆3位于上横杆1和下横杆4之间且三者相互平行。分割横杆3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边柱2的横杆接头7,屏风5位于相邻的两横杆之间,在上横杆1、分割横杆3、下横杆4和边柱2固定后将屏风5固定。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一中杆,中杆位于分割横杆3和下横杆4之间,其两端也通过一横杆接头7与边柱2连接。顶侧接头6包括一隔板61(薄片状)、分别设于隔板61两连接面上的连接头62(具体结构详见图2和图3)。连接头62与隔板61之间的夹角在30度至60度,两连接头62之间呈直角。为了方便加工,两连接头62与隔板61之间的夹角均设为45度。上横杆1和边柱2均为型材且两者在相连的连接端均有45度的斜角断口。在安装时一连接头62位于上横杆1的连接端口内,另一连接头62位于边柱2的连接端口内,且上横杆1的斜角断口和边柱2的斜角断口分别贴合于隔板61的两连接面上,连接头62通过设于上横杆1和边柱2内壁上的螺栓固定。为了方便安装和使连接处稳固,上横杆1和边柱2内外壁均之间的尺寸与连接头62的尺寸适配,以便连接头62插入斜角断口后能与上横杆1或边柱2的内外壁贴合。连接头62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螺母和加强肋65,加强肋65与螺母相连。螺母和加强肋65均位于靠近上横杆1或边柱2外壁的一侧,在安装时,螺栓有内侧穿设上横杆1或边柱2的内壁并与螺母连接,将内壁与连接头62紧固,也可在螺栓与内壁之间设置垫片。为了增加对屏风5的固定效果,隔板61内侧设有用于对屏风5顶角进行定位的内凹角63。隔板61的两侧均设有一用于防止屏风5脱离上横杆1或边柱2的挡条64,两挡条64分别位于内凹角63的两端。挡条64的两侧分别与上横杆1和边柱2的侧面相齐平。挡条64于隔板61上向内侧延伸,隔板61外侧设有圆倒角66,挡条64端部设有内倒角67(详见图2和3)。实施例2:如图2和3所示,示出了上横杆1、顶侧接头6和边柱2构成的屏风连接结构(屏风5及其他部件均省略,可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上横杆1、边柱2的宽度不同,因而与其适配的顶侧接头6上连接头62的尺寸也不同。实施例1中的上横杆1和边柱2的宽度较窄,顶侧接头6的连接头62上设置一个螺母,而实施例2中的上横杆1和边柱2的宽度较宽,顶侧接头6的连接头62上设置两个一体成型的螺母,加强肋65分别连接两螺母,其他结构与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风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杆(1)、边柱(2)、下横杆(4)和屏风(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1)与边柱(2)之间设有顶侧接头(6);所述顶侧接头(6)包括一隔板(61)、分别设于隔板(61)两连接面上的连接头(62);所述上横杆(1)和边柱(2)均为型材且两者在相连的连接端均有斜角断口,一连接头(62)位于上横杆(1)的连接端口内,另一连接头(62)位于边柱(2)的连接端口内,且上横杆(1)的斜角断口和边柱(2)的斜角断口分别贴合于隔板(61)的两连接面上,连接头(62)通过设于上横杆(1)和/或边柱(2)内壁上的螺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风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杆(1)、边柱(2)、下横杆(4)和屏风(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1)与边柱(2)之间设有顶侧接头(6);所述顶侧接头(6)包括一隔板(61)、分别设于隔板(61)两连接面上的连接头(62);所述上横杆(1)和边柱(2)均为型材且两者在相连的连接端均有斜角断口,一连接头(62)位于上横杆(1)的连接端口内,另一连接头(62)位于边柱(2)的连接端口内,且上横杆(1)的斜角断口和边柱(2)的斜角断口分别贴合于隔板(61)的两连接面上,连接头(62)通过设于上横杆(1)和/或边柱(2)内壁上的螺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62)与隔板(61)之间的夹角在30度至60度,两连接头(62)之间呈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1)内侧设有用于对屏风(5)顶角进行定位的内凹角(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良正张叙俊毛立俞剑锋付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