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屏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212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屏风,涉及屏风领域。平衡屏风包括支座、置于支座顶部的屏风本体,屏风本体为具有扇形屏风面的折扇结构,屏风本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与支座的顶部顶压配合的屏风支撑部,屏风本体具有扇面角大于180°的展开状态,屏风本体还设有在展开状态时使屏风本体的重心低于屏风支撑部的配重结构。使用时,在屏风本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屏风本体能够自然地保持支座的顶部,屏风本体与支座之间相互独立,如果需要对屏风面角度调整时,仅需轻轻转动屏风本体即可,避免了整体挪动屏风操作困难;如果需要将整个屏风收纳转移时,收起屏风本体后可将支座直接单独转移,两个部分可实现独立地收纳和转移,平衡屏风的整体结构灵活性更高。

A kind of balance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屏风
本技术涉及屏风
,具体涉及一种平衡屏风。
技术介绍
屏风是常见的家居用品,随着人们逐渐地注重对隐私的保护,即使在公共场合也希望获得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因此,屏风正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38571Y、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9月8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仿真艺术屏风,屏风主要由支承座、框架、折叠杆、屏面及联动机构组成,仿动物身体形状的框架连接固定在支承座上,构成动物羽翼支架的折叠杆连接框架上,动物羽翼状的屏面连接折叠杆上,折叠杆由联动机构控制,联动机构主要由绞盘、绞索组成,带定位销的绞盘连接框架上,连接各折叠杆的绞盘连接绞盘上,该屏风突破传统屏风的制作风格,屏面能够收放自如。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仿真艺术屏风时能够通过联动机构对屏面进行收放控制,但是,在收纳转移屏风时,仅可在收起的屏面后,将屏面连同支承座一起转移;并且,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对屏面进行角度转动时,也只能转动支承座,屏风的整体结构灵活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平衡屏风,以解决现有屏风在收纳转移屏风时,仅可在收起的屏风面后,将屏风面连同支座一起转移,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转动支承座对屏风面进行角度调整,屏风的整体结构灵活性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平衡屏风的技术方案为:平衡屏风包括包括支座、设于支座上的屏风本体,所述屏风本体为具有扇形屏风面的折扇结构,所述屏风本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支座的顶部顶压配合的屏风支撑部,所述屏风本体具有扇面角大于180°的展开状态,所述屏风本体还设有在屏风本体处于展开状态时使屏风本体的重心低于所述屏风支撑部的位置的配重结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扇形展开状态的屏风本体置于支座的顶部,由于屏风本体的重心低于屏风支撑部的位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屏风本体能够自然地保持支座的顶部,屏风本体与支座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如果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对屏风面角度进行调整时,仅需轻轻转动屏风本体,即可实现屏风角度位置的调整,避免了整体挪动屏风时的操作困难;如果需要将整个屏风收纳转移时,仅需要将屏风本体由两侧朝中间方向折叠收起即可,收起屏风本体后可将支座直接单独转移,两个部分可实现独立地收纳和转移,平衡屏风的整体结构灵活性更高。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屏风本体的结构,确保扇形屏风面能够自然地保持在竖直展开状态,所述屏风本体包括同轴铰接连接的扇骨和连接扇骨的扇面,所述扇骨包括处于扇形半径所在侧边位置的侧边扇骨,以及介于两个侧边扇骨之间的间隔扇骨,所述扇面为柔性面材。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屏风本体置于支座顶部时的稳定性,避免因重心不稳导致屏风本体意外掉落,所述配重结构为设于所述侧边扇骨的远离铰接端部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低于所述屏风支撑部的位置。进一步的,为了确保屏风本体的遮挡效果,所述屏风本体的扇面角介于240°至320°。进一步的,为了使屏风本体在展开时兼顾稳定性和遮挡效果,所述屏风本体的扇面角为260°。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屏风本体的结构,省去单独设置屏风支撑部的结构,所述间隔扇骨的个数为奇数,间隔扇骨关于扇面角的角平分线呈对称布置,其中一个间隔扇骨为位于扇面角的角平分线上的中间扇骨,所述中间扇骨的远离扇面的端部为屏风支撑部。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了屏风本体与支座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避免因屏风支撑部的底部倾斜而导致屏风本体无法自然地保持在竖直展开状态,所述中间扇骨的远离扇面的端部设有圆锥头,所述圆锥头的头部构成用于与所述支座的顶部顶压配合的屏风支撑部。进一步的,为了简化支座的结构,便于整个屏风的收纳转移,所述支座为轴线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柱体或者台体,所述支座的顶部为平整面或者下凹面。进一步的,为了减轻屏风本体的重量,保证扇面能够起到良好的空间隔离作用,所述扇面为纸质扇面或者织物扇面。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对屏风本体起到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又不会导致整个屏风的重量明显增加,所述扇骨为由木质材料制成的条状扇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衡屏风的具体实施例1中平衡屏风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衡屏风的具体实施例1中平衡屏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中:1-支座、2-屏风本体、20-扇面、21-中间扇骨、210-屏风支撑部、22-侧边扇骨、23-间隔扇骨、24-铰接轴、3-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平衡屏风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平衡屏风包括支座1、置于支座1顶部的屏风本体2,支座1为轴线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台体,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的形状为自上而下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圆锥台体,圆锥台体的顶部为平整面,可直接将屏风本体2放置在平整面上,通过支座1顶部的平整面对屏风支撑部210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支座的形状可为轴线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柱体,柱体的顶部为下凹面,将屏风本体2直接放置在下凹面上,通过下凹面对屏风支撑部210起到稳定支撑作用,而且下凹面相比于平整面能够对屏风本体2起到定位作用,使屏风本体2稳定保持在支座的顶部,避免因屏风本体2受力从支座上意外掉落,使用时的可靠性更好。屏风本体2为具有扇形屏风面的折扇结构,包括同轴铰接连接的多个扇骨和连接扇骨的扇面20,在本实施例中,屏风本体2的扇骨的数量为九个,九个扇骨以铰接轴24为中心呈扇形放射状布置,九个扇骨中的两个为侧边扇骨22,其他扇骨为间隔扇骨23,其中两个侧边扇骨22处于扇面20半径所在的侧边位置,各个间隔扇骨23分别间隔布置两个侧边扇骨22之间,在侧边扇骨22的远离铰接位置的端部设有配重块3,两个配重块3分别左右对称布置在两个侧边扇骨22的端部位置,且两个配重块3的重量相等,在屏风本体2完全展开后,在两个配重块3的重力作用下带动整个扇面20保持在平整抻开状态。屏风本体2的扇面角为260°,即位于扇面20的两个半径所在侧边位置的两个侧边扇骨22之间呈260°夹角,其中一个间隔扇骨为位于扇面角的角平分线上的中间扇骨21,且中间扇骨21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中间扇骨21的远离扇面20的端部为屏风支撑部210,其他六个间隔扇骨23和两个侧边扇骨22关于扇面角的角平分线呈对称分布。即屏风本体2的扇骨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布置有左侧的侧边扇骨22、三个间隔扇骨23、中间扇骨21、三个间隔扇骨23以及右侧的侧边扇骨22,其中,左侧的侧边扇骨22与中间扇骨21之间呈130°夹角,右侧的侧边扇骨22与中间扇骨21之间也呈13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屏风本体2的扇面角为260°,使左侧的侧边扇骨22沿左斜向下的方向延伸、右侧的侧边扇骨22沿右斜向下的方向延伸。两个配重块3分别设置在左侧的侧边扇骨22的远离铰接轴24的端部以及右侧的侧边扇骨22的远离铰接轴24的端部,至少保证了两个配重块3分别低于铰接轴24的位置,在侧边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屏风,其特征是,包括支座、设于支座上的屏风本体,所述屏风本体为具有扇形屏风面的折扇结构,所述屏风本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支座的顶部顶压配合的屏风支撑部,所述屏风本体具有扇面角大于180°的展开状态,所述屏风本体还设有在屏风本体处于展开状态时使屏风本体的重心低于所述屏风支撑部的位置的配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屏风,其特征是,包括支座、设于支座上的屏风本体,所述屏风本体为具有扇形屏风面的折扇结构,所述屏风本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支座的顶部顶压配合的屏风支撑部,所述屏风本体具有扇面角大于180°的展开状态,所述屏风本体还设有在屏风本体处于展开状态时使屏风本体的重心低于所述屏风支撑部的位置的配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屏风,其特征是,所述屏风本体包括同轴铰接连接的扇骨和连接扇骨的扇面,所述扇骨包括处于扇形半径所在侧边位置的侧边扇骨,以及介于两个侧边扇骨之间的间隔扇骨,所述扇面为柔性面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屏风,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结构为设于所述侧边扇骨的远离铰接端部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低于所述屏风支撑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衡屏风,其特征是,所述屏风本体的扇面角介于240°至320°。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文婷田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