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088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以及全丝对拉螺杆,其中,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包括蝴蝶扣件、第一山形螺母,用于压紧两个平行的第一钢管;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包括C型加固件、第二山形螺母,用于锁紧一第二钢管;第一钢管为剪力墙端部用于加固的钢管,第二钢管为与剪力墙端部相邻的剪力墙两侧用于加固的钢管,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的安装方向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拆灵活方便,受力效果好的特点,并且可以有效地对剪力墙端部进行加固。

A reinforcement device of shear wall end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加固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及框架结构的建筑不断增多,由于对高抗震性能、强防水性能的需求,大部分建筑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建造,在浇注混凝土前,需要在建筑工地上搭建剪力墙预制框架。剪力墙预制框架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浇混凝土的剪力墙模板需要进行加固,其中支设加固模板的工序占整个模板工作工期的95%以上。该工序技术要求高,加固过程繁琐冗杂,是整个建筑行业工人施工的难题。现有技术中的剪力墙模板加固件在使用时,对剪力墙的端部加固没有施以更多的重视,而由于受到剪力墙端部加固不到位或者不便于加固的影响,浇筑混凝土时剪力墙端部很容易出现涨模、漏浆的情况,导致混凝土成型质量较差。因此,提供出一种专门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以有效避免上述质量缺陷的产生,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具体包括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以及全丝对拉螺杆,其中,所述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包括蝴蝶扣件,所述蝴蝶扣件的中心穿过所述全丝对拉螺杆,所述蝴蝶扣件的内侧两边用于压紧两个平行的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为剪力墙端部用于加固的钢管;所述蝴蝶扣件的外端通过旋入所述全丝对拉螺杆的第一山形螺母压紧固定;所述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包括C型加固件,所述C型加固件的上端由所述全丝对拉螺杆上远离所述蝴蝶扣件的一端穿入,并通过由此端旋入的第二山形螺母压紧固定;所述C型加固件的下端夹持槽能够恰好环住锁紧一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为与剪力墙端部相邻的剪力墙两侧用于加固的钢管;所述第二钢管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钢管。本技术通过借助C型加固件充分的自锁固定剪力墙侧面的第二钢管后,再通过全丝对拉螺杆将剪力墙端部的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进行拉结固定,阻止了端部模板外移,有效的避免了端部模板左右歪斜、上下不垂直等现象发生,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剪力墙端部容易出现涨模、漏浆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混凝土成型的光滑平整、方正。本技术具有安拆灵活方便,受力效果好的特点,并且可以有效地对剪力墙端部进行加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做出如下改进:优选的,所述C型加固件由两个形状相同、位置相对的半加固件组成,所述半加固件包括夹持部和加固部,所述夹持部整体呈“C”形,所述加固部一体成型连接于所述夹持部的上端,所述加固部上设有与能够与所述全丝对拉螺杆相配合旋入的螺纹孔;当两个所述加固部上的螺纹孔重合并旋入所述全丝对拉螺杆时,两个所述夹持部中的“C”形夹持槽重叠拼合形成一内圈,该内圈能够恰好抵住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壁,以尽可能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钢管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本技术中的C型加固件进行安装时,因与第二钢管之间仅存在很小的间隙,安装完成后便具有了自锁能力,通过现场检验这种自锁能力足以抵抗3m高剪力墙端部模板受力后所产生的胀力。并且该C型加固件安拆使用灵活,受力效果较好,不受工件大小和场地限制,适用面广,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优选的,“C”形所述夹持部的底端向外延伸成为水平直线形式,以使两个“C”形夹持部在夹持钢管时底部能够有一段交叉重叠的部分,用于牢固支撑稳定住钢管。优选的,所述加固部外形为便于进行开孔的矩形形状。优选的,所述全丝对拉螺杆为M14全牙螺杆。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待剪力墙两侧模板支模完毕,并采用双道钢管加固完成后,将所述C型加固件由一端穿入所述全丝对拉螺杆,并由此端旋入所述第二山形螺母抵住所述C型加固件;将所述蝴蝶扣件由另外一端穿入所述全丝对拉螺杆,并由此端旋入所述第一山形螺母,形成上述的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2)、将剪力墙端部起加固作用的两个平行的所述第一钢管放入所述蝴蝶扣件的内侧两边,然后将所述C型加固件的下端夹持槽闭合夹紧以完全环绕抵接位于剪力墙侧面起固定作用的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壁;3)、上述步骤1)中的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依步骤2)方法在剪力墙的两侧对称设置;4)、测量剪力墙端部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满足模板支设要求后,用扳手对称依次紧固所述第一山形螺母,达到计算要求后,从而将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完毕。优选的,剪力墙端部模板上所述C型加固件的设置间距与剪力墙两侧所述第二钢管的主楞间距相同。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可以实现对剪力墙端部很好的加固效果,避免了由于受到剪力墙端部加固不到位或者不便于加固的影响,浇筑混凝土时剪力墙端部出现涨模、漏浆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的具体安装示意图一。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的具体安装示意图二。图4附图为本技术中一种C型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附图为本技术中一种C型加固件安装于第二钢管上的示意图。图6附图为现有技术中步步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11-蝴蝶扣件,12-第一山形螺母;2-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21-C型加固件,211-夹持部,212-加固部,213-“C”形夹持槽,214-螺纹孔,22-第二山形螺母;3-全丝对拉螺杆;4-第一钢管;5-第二钢管;6-活动卡头;7-钩型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1)、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2)以及全丝对拉螺杆(3),其中,/n所述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1)包括蝴蝶扣件(11),所述蝴蝶扣件(11)的中心穿过所述全丝对拉螺杆(3),所述蝴蝶扣件(11)的内侧两边用于压紧两个平行的第一钢管(4),所述第一钢管(4)为剪力墙端部用于加固的钢管;所述蝴蝶扣件(11)的外端通过旋入所述全丝对拉螺杆(3)的第一山形螺母(12)压紧固定;/n所述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2)包括C型加固件(21),所述C型加固件(21)的上端由所述全丝对拉螺杆(3)上远离所述蝴蝶扣件(11)的一端穿入,并通过由此端旋入的第二山形螺母(22)压紧固定;所述C型加固件(21)的下端夹持槽能够恰好环住锁紧一第二钢管(5),所述第二钢管(5)为与剪力墙端部相邻的剪力墙两侧用于加固的钢管;/n所述第二钢管(5)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钢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1)、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2)以及全丝对拉螺杆(3),其中,
所述剪力墙端部钢管固定机构(1)包括蝴蝶扣件(11),所述蝴蝶扣件(11)的中心穿过所述全丝对拉螺杆(3),所述蝴蝶扣件(11)的内侧两边用于压紧两个平行的第一钢管(4),所述第一钢管(4)为剪力墙端部用于加固的钢管;所述蝴蝶扣件(11)的外端通过旋入所述全丝对拉螺杆(3)的第一山形螺母(12)压紧固定;
所述剪力墙侧面钢管固定机构(2)包括C型加固件(21),所述C型加固件(21)的上端由所述全丝对拉螺杆(3)上远离所述蝴蝶扣件(11)的一端穿入,并通过由此端旋入的第二山形螺母(22)压紧固定;所述C型加固件(21)的下端夹持槽能够恰好环住锁紧一第二钢管(5),所述第二钢管(5)为与剪力墙端部相邻的剪力墙两侧用于加固的钢管;
所述第二钢管(5)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钢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端部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加固件(21)由两个形状相同、位置相对的半加固件组成,所述半加固件包括夹持部(211)和加固部(212),所述夹持部(211)整体呈“C”形,所述加固部(212)一体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仕海朱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