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5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包括:下壳(35)、下壳临时防护盖(36)、上壳(37)、上壳临时防护盖板(38)。地漏下壳(35)为平板砼浇灌前预先安装待砼浇灌后与砼形成整体的壳体,内有U型内腔(6),下方出水口位置为便于与管路对接的承插口(1),下壳外壁有上、下双层翼板(3,10);地漏下壳临时防护盖(36)盖于地漏下壳进水口处,为避免砼浇灌过程中灌入下壳壳体内侧造成损坏;上壳(37)壳体下部内壁(14)将下壳U型内腔(6)分成两部分连通的U型腔道,最终起到防臭作用,上壳壳体外壁(16)下部有孔洞(24)能排除防水保护层及装饰层内的积水,避免积水滋生细菌保护防水层;上壳临时防护盖(38)防止装修完成前掉入杂物堵塞地漏。

A new type of directly buried floor d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
本技术属于地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
技术介绍
卫生间渗漏问题一直是困扰居民正常生活的难题,也是反映最为强烈的常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提出了整改措施,加大了管理力度,不断将防水工程质保年限延迟,渗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治理渗漏仍然是棘手问题,刻不容缓、任重道远。因此,解决卫生间渗漏问题以及采取标本兼治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卫生间的渗漏主要以预埋管根部和排水集中的地漏处最容易产生渗漏水,特别是地漏根部渗漏约占卫生间其他渗漏的80%以上。因此,解决卫生间渗漏问题,就要从卫生间地漏根部防水改进处理入手。现有的防水地漏整体呈圆形筒状结构,防水层铺设在地漏周围,防水材料与地漏立面的外表面的粘结高度为40-50mm,其缺点:一是地漏均为通过留置预留洞口后期安装另行吊空封闭的形式,因浇筑时间不一致,砼或砂浆材料标号与原平板结构不同,收缩不一致造成裂缝;二是通常地漏上口要有一圈小小的边沿,致使防水施工时很难做到紧紧镶套在地漏上。三是自楼房自交工验收至用户使用闲置时间较长造成原平板预留洞周围不够坚实的部位出现干缩裂缝,裂缝出现会牵连防水结构发生变形造成漏水。四是施工工序繁杂:平板洞口留设、洞口修正、安装地漏、地漏周围孔洞封堵,环节较多不易控制且增加施工成本。五是卫生间防水面层以上至地漏上口高度内长时间积水,在地面以下会滋生细菌,尤其在夏季会有霉腐现象影响房间内的空气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安装方便快捷,一次性预埋,且防水施工方便、效果好的新型地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地漏主体包括下壳(35)、下壳临时防护盖(36)、上壳(37)、上壳临时防护盖(38)四大模块。所述地漏下壳(35)为平板砼浇灌前预先安装待砼浇灌后与砼形成有效整体的壳体,下壳内设有U型内腔(6),U型内腔下方出水口位置设置与管路安装时便于安装的承插口(1);地漏下壳临时防护盖(36),该盖体盖于地漏下壳进水口处,预先安装过程中防止地漏下课内侧遭受损坏,避免砼浇灌过程中灌入下壳壳体内侧造成污染、堵塞损坏下壳壳体,起有效防护作用;上壳(37)壳体下部内壁(14)将下壳U型内腔分成连通的U型腔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起到防臭作用,壳体外壁(16)下部设有镂空孔洞(24),便于排除防水保护层及地板砖铺贴粘结砂浆内的积水,避免长期积水造成霉腐细菌滋生缩短防水层寿命现象的发生;上壳临时防护盖(38)为有效防止地漏及地面施工完成后至业主接房装修完成前,避免杂物进入地漏,污染地漏内壁影响后期排水效果等现象,对地漏内腔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直埋入砼平板结构内的地漏壳体,该地漏外侧附有双道翼板(3,10),下层翼板(3)带有四个钉孔(2)为埋设施工固定于模板提供了方便;上层翼板(10)为提高防水效果减少地漏塑性变形,增强地漏与砼平板一体性而设置的止水环;腔体内侧出水口位置向下略有出头形成便于与下部排水管相接的承插口(1);上口部位设置肩坎(12、11),可以将防水翻入地漏,确保防水质量。2、下壳临时防护盖(36)为施工平板砼过程中及施工防水保护层以前防止砼或建筑垃圾灌入地漏造成损坏或堵塞。3、上壳(37)有“承上启下”导流作用,内腔隔板镂空孔洞(15)为主排水孔,卫生间内地面水主要从此处排出,中心内腔(18)为空腔在排水过程中起换气作用,下部内壁(14)嵌入下壳U型内腔(6)形成反水弯,起到有效防臭作用,在壳体外壁(16)下部设有镂空孔洞(24)达到排除砂浆找平层(27)及地板砖粘结层(29)内积水的作用。4、上壳临时防护盖(38)达到自保护层施工后直至地面铺装长期的放置过程中防止墙内堵塞损坏地漏内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到如下改进:进一步,可以在该种直埋式新型地漏下壳上翼板外圈套包一道柔性胶套;采用以上进一步措施,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混凝土与地漏的粘结效果,增强止水作用。进一步,将上壳临时防护盖(38)设置成附图7中形式,外壁(31)设带外螺旋,上壳内壁(19)带内螺旋,盖体顶端增加镂空孔洞(33),中间盖板(34)通过旋扭可以控制开关外圈孔洞(3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上壳防护盖体作为最终业主装修完成后的成活地漏,业主使用以前通过旋扭中间盖板(34)关闭孔洞(33)起防护作用,使用时通过旋转中间盖板(34)打开外圈孔洞(33)即可达到排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4部分结构主体断面图;图2为本技术下壳结构安装工艺断面示意图;图3为下壳所在平板砼施工完成后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下壳、上壳及上壳临时保护盖系统组合示意图及地漏周围防水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端管路安装完成后的系统断面示意图;图6为装修完毕地漏系统及流体流向示意图;图7为该系统将上壳临时防护盖变为最终排水地漏面体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图8为该系统结构示意图;注:1、承插口;2、下翼板钉孔;3、下翼板;4、下翼板筋板;5、下壳外壁;6、下壳U型内腔;7、下壳内壁;8、下壳中心空腔;9、上翼板筋板;10、上翼板;11、下壳上口坎台;12、下壳上口肩台;13、下壳临时防护盖;14、上壳下部内壁;15、上壳内腔隔板镂空孔洞;16、上壳外壁;17、上壳U型内腔;18、上壳中心空腔;19、上壳上部内壁;20、上壳临时防护盖;21、平板木胶板模板;22、木工钉;23、平板砼;24、上壳外壁镂空孔洞;25、平板水泥砂浆找坡层;26、防水层;27、防水保护层;28、排水管;29、水泥砂浆粘结层;30、装饰装修块料面层;31、上壳保护盖外壁;32、上壳防护盖肩台;33、上壳防护盖镂空排水孔洞;34、上壳防护中腔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地漏主体包括下壳(35)、下壳临时防护盖(36)、上壳(37)、上壳临时防护盖板(38)。所述地漏下壳(35),为平板砼浇灌前,预先安装待砼浇灌后与砼形成有效整体的壳体,下壳(35)外壁设置双层翼板(3,10),确保地漏牢固性,减少变形量,下壳(35)内设有U型内腔(6),U型内腔下方出水口位置设置与管路安装时便于安装的承插口(1);地漏下壳临时防护盖(36),该盖体盖于地漏下壳进水口处,预先安装过程中防止地漏下课内侧遭受损坏,避免砼浇灌过程中灌入下壳壳体内侧造成污染、堵塞损坏下壳壳体,起有效防护作用;上壳(37)壳体下部内壁(14)将下壳U型内腔(6)分成连通的U型腔道,起到防臭作用,上壳(37)壳体外环下部设有镂空孔洞(24),便于排除防水保护层(27)及地板砖铺贴粘结砂浆(29)内的积水,避免长期积水造成霉腐细菌滋生缩短防水层寿命的现象,上壳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地漏主体包括四部分:/nA、下壳,其特征在于:外部设两道翼板(3,10),下部翼板(3)设有四个钉孔(2)便于将地漏定位在平板模板(21)上,上部翼板(10)埋设在砼平板结构内有助于地漏下壳与砼结构紧密镶嵌;下、上翼板(3,10)分别配有下层翼板筋板(4)和上层翼板筋板(9);上口边缘设有肩坎(12),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水卷材翻入地漏内有效避免渗漏;下壳内设有U型内腔(6),下部出水口位置设有承插口(1);/nB、下壳临时防护盖(13),其特征在于:有与地漏下壳上口肩坎(12)相吻合的肋坎;/nC、上壳,其特征在于下部内壁(14)与下壳U型内腔(6)形成防臭U型内腔,外壁(16)下端设镂空孔洞(24),内腔隔板设有镂空孔洞(15)传递楼、地表面明水,内部中空腔(18)为可起到流水缓气的作用;/nD、上壳临时防护盖,其特征在于封盖地漏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埋式新型地漏,地漏主体包括四部分:
A、下壳,其特征在于:外部设两道翼板(3,10),下部翼板(3)设有四个钉孔(2)便于将地漏定位在平板模板(21)上,上部翼板(10)埋设在砼平板结构内有助于地漏下壳与砼结构紧密镶嵌;下、上翼板(3,10)分别配有下层翼板筋板(4)和上层翼板筋板(9);上口边缘设有肩坎(12),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水卷材翻入地漏内有效避免渗漏;下壳内设有U型内腔(6),下部出水口位置设有承插口(1);
B、下壳临时防护盖(13),其特征在于:有与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志成傅光辉李兆庆孙宝其张三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