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04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管道、雨水弃流器和浮球,所述雨水管道下端设置有所述雨水弃流器,所述雨水弃流器上端成型有进水管,所述雨水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通过管箍连接,所述雨水弃流器内设置有所述浮球,所述浮球上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浮球插接,所述连接杆上端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两端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挡板与所述雨水弃流器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雨水弃流器,可将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给分离出来,保证水质良好,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使工作人员可精确了解储水室内的雨水含量,使雨水充分利用,节约水资源。

A highway rainwater collection device based o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城市水安全、合理利用好而保护城市水资源。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经雨水过滤器直接收集到储水室,而初期雨水是污染比较严重,造成水质污染,以及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无法对储水室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使工作人员对剩余水量了解不精准,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经雨水过滤器直接收集到储水室,而初期雨水是污染比较严重,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无法对储水室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使工作人员对剩余水量了解不精准,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管道、雨水弃流器和浮球,所述雨水管道下端设置有所述雨水弃流器,所述雨水弃流器上端成型有进水管,所述雨水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通过管箍连接,所述雨水弃流器内设置有所述浮球,所述浮球上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浮球插接,所述连接杆上端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两端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挡板与所述雨水弃流器通过所述弹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雨水弃流器下端成型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下端设置有集污室,所述排污管与所述集污室插接,所述集污室一侧壁上成型有抽污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可将初期污染严重的水排放到所述集污室,并通过所述抽污管将污水排出,使污水集中处理,保证水质。进一步的,所述雨水弃流器一侧壁上成型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一端设置有雨水过滤器,所述雨水过滤器一侧壁上成型有进水口,所述集水管与所述进水口通过管箍连接,所述雨水过滤器上侧壁上成型有抽滤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期雨水通过所述集水管流入雨水过滤器,所述雨水过滤器将水中含有的微小颗粒过滤出来,所述抽滤管与外界抽取设备相连,将微小颗粒抽出。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过滤器另一侧壁上成型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设置有储水室,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储水室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后的雨水经所述出水管流入到所述储水室给储存起来。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室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储水室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液位传感器可检测所述储水室内的水量,使雨水能够充分利用。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室一侧壁上成型有喷射管道,所述喷射管道一侧设置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与所述喷射管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喷射管道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喷射管道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所述喷射管道将雨水加以利用,所述压力泵可增加水压,使雨水容易排出,所述阀门可控制所述喷射管道的通断。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管道内设置有筛网,所述雨水管道与所述筛网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筛网可将雨水携带的肉眼可见的杂质给过滤出来,防止杂质堵塞所述进水管道。(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经雨水过滤器直接收集到储水室,而初期雨水是污染比较严重,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雨水弃流器,可将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给分离出来,保证水质良好;2、为解决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无法对储水室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使工作人员对剩余水量了解不精准,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使工作人员可精确了解储水室内的雨水含量,使雨水充分利用,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中雨水弃流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中雨水管道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中储水室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雨水管道;2、进水管;3、雨水弃流器;4、排污管;5、集污室;6、抽污管;7、集水管;8、抽滤管;9、雨水过滤器;10、进水口;11、出水管;12、储水室;13、喷射管道;14、压力泵;15、阀门;16、筛网;17、挡板;18、弹簧;19、连接杆;20、浮球;21、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述,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管道1、雨水弃流器3和浮球20,雨水管道1下端设置有雨水弃流器3,雨水弃流器3上端成型有进水管2,雨水管道1与进水管2通过管箍连接,雨水弃流器3内设置有浮球20,浮球20上端设置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与浮球20插接,连接杆19上端焊接有挡板17,挡板17两端下方设置有弹簧18,挡板17与雨水弃流器3通过弹簧18连接,雨水弃流器3下端成型有排污管4,排污管4下端设置有集污室5,排污管4与集污室5插接,集污室5一侧壁上成型有抽污管6,雨水弃流器3一侧壁上成型有集水管7,集水管7一端设置有雨水过滤器9,雨水过滤器9一侧壁上成型有进水口10,集水管7与进水口10通过管箍连接,雨水过滤器9上侧壁上成型有抽滤管8,雨水过滤器9另一侧壁上成型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一端设置有储水室12,出水管11与储水室12插接,储水室12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1,液位传感器21与储水室12通过螺钉连接,储水室12一侧壁上成型有喷射管道13,喷射管道13一侧设置有压力泵14,压力泵14与喷射管道13通过螺栓连接,喷射管道13一端设置有阀门15,阀门15与喷射管道13通过螺钉连接,雨水管道1内设置有筛网16,雨水管道1与筛网16通过螺钉连接。如图1-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初期雨水时,前2-5mm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雨水流经雨水弃流器3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直接由排污管4进入集污室5,当雨量加大时,挡板17受到的水压比较大,向下压缩弹簧18,浮球20向下移动,将排污管4堵住,雨水经集水管7流出,可将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给分离出来,保证水质良好。如图4所述,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21使工作人员可精确了解储水室12内的雨水含量,使雨水充分利用,节约水资源。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道(1)、雨水弃流器(3)和浮球(20),所述雨水管道(1)下端设置有所述雨水弃流器(3),所述雨水弃流器(3)上端成型有进水管(2),所述雨水管道(1)与所述进水管(2)通过管箍连接,所述雨水弃流器(3)内设置有所述浮球(20),所述浮球(20)上端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与所述浮球(20)插接,所述连接杆(19)上端焊接有挡板(17),所述挡板(17)两端下方设置有弹簧(18),所述挡板(17)与所述雨水弃流器(3)通过所述弹簧(1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道(1)、雨水弃流器(3)和浮球(20),所述雨水管道(1)下端设置有所述雨水弃流器(3),所述雨水弃流器(3)上端成型有进水管(2),所述雨水管道(1)与所述进水管(2)通过管箍连接,所述雨水弃流器(3)内设置有所述浮球(20),所述浮球(20)上端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与所述浮球(20)插接,所述连接杆(19)上端焊接有挡板(17),所述挡板(17)两端下方设置有弹簧(18),所述挡板(17)与所述雨水弃流器(3)通过所述弹簧(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弃流器(3)下端成型有排污管(4),所述排污管(4)下端设置有集污室(5),所述排污管(4)与所述集污室(5)插接,所述集污室(5)一侧壁上成型有抽污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弃流器(3)一侧壁上成型有集水管(7),所述集水管(7)一端设置有雨水过滤器(9),所述雨水过滤器(9)一侧壁上成型有进水口(10),所述集水管(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辉邱伟武李云锋龙耘朱哲锋马剑勇黄旭青李贵喜冯燕华郝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