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204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沟、集水池、净化罐、药剂池、高速过滤器和漂浮物收集池,纵横设置于地表的雨水收集沟均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经管路连通净化罐,净化罐与高速过滤器相连通,高速过滤器出水口经冷却水泵和管路连接淬火机;所述集水池的液面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漂浮物出水口与漂浮物收集池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节约地下水水资源的消耗,环保效果好。2)优化了土地的空间使用率和厂区环境绿化率。3)在集水池的四方锥底结构,大大降低长期维护工作量。4)可除去油脂类漂浮物,适应工业生产的特点。

A rainwater collection, purification and reus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资源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重工业生产发达,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尤其严重。当前雨水利用主要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普遍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使用,用于工业应用的较少。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在高强钢板热处理生产线中的冷却系统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循环使用,合理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雨水来用于生产,能节约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专利申请号为201811429865.4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清洁能源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引水系统、过滤系统、集水系统、泵水系统、蓄水系统和供能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雨水回收技术所收集雨水的区域较分散,并且,传统雨水回用系统对提水设备需求和要求较高,采用的高扬程水泵等设备会产生高额电费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以光伏板发电装置和改良压力泵为系统运转提供动力,其中以改良压力泵作为替代传统电泵作为水循环提水装置,从而降低了电耗。可见,工业生产中使用再利用雨水,除了对水质本身的要求,对处理成本、占地面积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相关文献较少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水源问题,将雨水再利用于钢材热处理生产线中淬火机,减少淡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美化厂区绿地,满足上级单位对企业的环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沟、集水池、净化罐、药剂池、高速过滤器和漂浮物收集池,纵横设置于地表的多条雨水收集沟均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出水口经集水池水泵和管路连通净化罐,净化罐出水口经管路与高速过滤器相连通,高速过滤器出水口经冷却水泵和管路连接淬火机;所述药剂池的供药管与净化罐相连通;所述集水池的液面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漂浮物出水口,漂浮物出水口经管路与漂浮物收集池相连通。所述集水池、净化罐和漂浮物收集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各自经排污泵和管线与市政排污主管道相连通。所述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底部为四方锥形底,锥形底与地面夹角40~60°。所述集水池的上盖为镂空的钢筋混凝土平台,平台表层铺设有陶瓷透水砖层。所述透水砖层的上面装设有绿植景观。所述净化罐内设有上下布置的双层搅拌桨,双层搅拌桨与设置于净化罐顶部的搅拌电机相连接,所述双层搅拌桨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漂浮物收集池设于地表下,其顶部设有连通地表的呼吸口。所述净化罐、药剂池和高速过滤器均设置于水净化房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将雨水收集再利于工业生产中,实现对水资源的再利用,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价值。2)在集水池顶部钢筋混凝土平台上的设置绿化景观区,优化了土地的空间使用率和厂区环境绿化率。3)在集水池的底部采用四方锥底结构,更易使池底的沉淀物聚集,方便沉淀物的排出,大大降低长期维护工作量。4)漂浮物收集池可集中收集水中的油脂类漂浮物,适应工业生产的特点,收集池顶部的呼吸口,可避免收集池里的压力不平衡,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5)净化罐能实现加药净化,药液进入净化罐后通过双层搅拌桨进行紊流搅拌,混合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集水池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净化罐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漂浮物收集池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表、2-净化罐、3-水净化房、4-药剂池、5-高速过滤器、6-雨水收集沟、7-工业计算机、8-显示器、9-排污泵一、10-集水池水泵、11-集水池、12-市政排污主管道、13-排污泵二、14-排污泵三、15-漂浮物收集池、16-淬火机、17-净化罐体、18-入水口一、19-搅拌电机、20-加药入口、21-上搅拌桨、22-下搅拌桨、23-出水口一、24-排污口一、25-冷却水泵、26-集水池池壁、27-出水口二、28-入水口二、29-陶瓷透水砖层、30-钢筋混凝土平台、31-绿植景观、32-排污口二、33-排污口三、34-呼吸口、35-圆锥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见图1,是本技术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纵横设置于地表1的多条雨水收集沟6均与集水池11相连通,集水池出水口经集水池水泵10和管路连通净化罐2,净化罐出水口经管路与高速过滤器5相连通,高速过滤器出水口经冷却水泵25和管路连接淬火机16,为淬火机提供冷却水;药剂池4的供药管与净化罐2相连通;集水池1的液面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漂浮物出水口,漂浮物出水口经管路与漂浮物收集池15相连通。净化罐2、药剂池4和高速过滤器5均设置于水净化房3内,方便管理。本技术系统可由工业计算机7统一联控,并由显示器8监控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净化罐2底部经排污泵一9与市政排污主管道12相连通。集水池11底部经排污泵二13与市政排污主管道12相连通。漂浮物收集池15底部经排污泵三14与市政排污主管道12相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地面雨水汇流至雨水收集沟6内,通过管线流入集水池11内,雨水在集水池11内经过短期的静置后,上层油脂类漂浮物流到漂浮物收集池15内,澄清的雨水由集水池水泵10泵至净化罐2中,底部的沉淀物由排污泵二13排至市政排污主管道12中。在药剂池4内根据水质配制合适的水质净化剂,加入净化罐2内,净化罐2在加药过程中,启动搅拌电机19,上搅拌桨21和下搅拌桨22开始在净化罐2内旋转,使雨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反应,然后由高速过滤器5过滤,经冷却水泵25送至淬火机16或其他用水设备。见图2,是本技术集水池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集水池池壁26的底部为四方锥形底,锥形底与地面夹角40~60°,底部设有排污口二32,出水口二27位于集水池池壁26上。集水池的上盖为镂空的钢筋混凝土平台30,钢筋混凝土平台30上设有多个入水口二28,平台表层铺设有陶瓷透水砖层29。陶瓷透水砖层的上面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沟、集水池、净化罐、药剂池、高速过滤器和漂浮物收集池,纵横设置于地表的多条雨水收集沟均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出水口经集水池水泵和管路连通净化罐,净化罐出水口经管路与高速过滤器相连通,高速过滤器出水口经冷却水泵和管路连接淬火机;所述药剂池的供药管与净化罐相连通;所述集水池的液面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漂浮物出水口,漂浮物出水口经管路与漂浮物收集池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沟、集水池、净化罐、药剂池、高速过滤器和漂浮物收集池,纵横设置于地表的多条雨水收集沟均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出水口经集水池水泵和管路连通净化罐,净化罐出水口经管路与高速过滤器相连通,高速过滤器出水口经冷却水泵和管路连接淬火机;所述药剂池的供药管与净化罐相连通;所述集水池的液面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漂浮物出水口,漂浮物出水口经管路与漂浮物收集池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净化罐和漂浮物收集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各自经排污泵和管线与市政排污主管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底部为四方锥形底,锥形底与地面夹角40~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江华郭吉喆孙琪刘逢慧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衡业高科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