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油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95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漏油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外壳、雾化芯、吸出气道。所述雾化器外壳设置有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中央设置雾化芯外套,所述雾化芯外套设置向外的开口,所述雾化芯可插拔密封设置在雾化芯外套开口内。所述吸出气道外侧套设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插入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位于第一位置,与雾化芯对接;雾化芯拔出时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与雾化芯外套密封套接。由于设置了滑动件,依靠滑动件的上下滑动来实现密封作用,因而无需再使用转动件进行密封,滑动件磨损相对小,密封效果也会好。

No oil leakage atom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漏油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雾发生装置的雾化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不漏油的雾化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吸入式汽雾发生装置,一般是用电加热使专用液体雾化的一种装置。可以用于吸入式治疗等领域,但最多使用的还是俗称为“电子烟”的一种吸入式汽雾发生装置。其中包括雾化器,在雾化器内部设置一种加热的雾化组件,这一组件叫做雾化芯。传统结构的电子烟雾化芯固定装设在雾化器内的一个底座上,上端则连接吸出气道,下端连接进气道和双电极。雾化芯外侧与雾化器壳体之间的腔体为储油仓,用于储存烟油。雾化芯的壳体设置有进油孔,储油仓内的烟油通过进油孔可以进入雾化芯内部加热雾化。这样雾化芯内就是具有三个通道的结构,一个是汽雾出口,连接吸出气道;一个是空气进口,连接气流入口;汽雾出口和空气进口分别位于雾化芯的上下两端并贯穿雾化芯。另外一个就是烟油进口,就是进油孔,位于雾化芯侧壁的开孔。由于需要保证在吸烟时气流畅通,因而空气进口和汽雾出口都需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此时在雾化芯内部便与烟油进口连通了,储油仓内的烟油就有可能通过进油孔进入雾化芯内部,进而从汽雾出口或者空气进口泄漏出来,造成漏油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基本上是在所难免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雾化芯需要固定在雾化器内部,就必然会形成一个从进油孔至汽雾出口及空气进口之间漏油的通道,这一漏油的通道必须是长期打开的,所以基本上避免不了漏油现象。为了更好的实现雾化和临时储油的功能,雾化芯内部都设置导油部件。导油部件以纤维或者微孔陶瓷做成,根据烟油的表面张力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毛细作用的微孔孔径数值来控制烟油的部分泄漏,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油的问题。比如根据烟油表面张力设计的某一微孔孔径数值的导油部件,在压力发生变化时会导致表面张力发生变化,比如乘坐飞机时压力会有所降低,而且气压发生变化时烟油的表面张力也不一样。很容易出现不过油或者漏油的极端现象。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旋转防漏油的结构。其是一种旋转封闭雾化芯进油孔的结构,在圆筒形雾化芯9’的外围罩设一罩体6’,罩体6’具有与雾化芯9’同样的进油孔。在旋转罩体6’时,可以使雾化芯9’进油孔与罩体6’上的进油孔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将雾化芯9’进油孔封闭,起到防漏油的作用。但是这种旋转式防漏油结构存在以下缺陷。主要缺陷是:雾化芯9’外壳和旋转罩体6’都是金属圆筒结构,又要保证相互转动,因此必须设置一定的间隙才能实现。而在圆筒形的内外筒壁表面之间很难设置密封装置,所以导致密封效果不好,而烟油是液体,无孔不入,只要存在较小缝隙,仍然会导致漏油现象发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油的问题。即使在雾化芯外壳与旋转罩体之间设置密封件,旋转结构容易造成密封件变形损坏。次要缺陷是:结构复杂,对于雾化芯外的罩体6’来讲,要实现其转动,必须从雾化器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联动装置,以外表转动部件的转动带动罩体6’的转动。导致结构复杂,密封难度更大。鉴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不漏油雾化器结构,以滑动套筒的形式来实现密封作用,结构简单,彻底解决了雾化器漏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漏油雾化器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密封效果好,达到不漏油的效果。本技术的不漏油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外壳、雾化芯、吸出气道。所述雾化器外壳设置有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中央设置雾化芯外套,所述雾化芯外套设置向外的开口,所述雾化芯可插拔密封设置在雾化芯外套开口内。所述吸出气道外侧套设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插入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位于第一位置,与雾化芯对接;雾化芯拔出时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与雾化芯外套密封套接。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雾化芯插入时套接在雾化芯外套内,雾化芯外壁与雾化芯外套内壁之间设置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和雾化芯外套均设置有进油孔,各部件进油孔相互对齐连通。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雾化芯下端设置螺纹双电极,螺纹双电极连接一电池盒,电池盒与底座之间卡和对接,电池盒内装设电源及控制电路。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滑动套弹性设置在吸出气道外侧,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时下端外壁与雾化芯外套密封件套设密封;上端与吸出气道或顶盖卡和密封对接。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滑动套上端内缘设置第一环形卡止平台,吸出气道下端外缘设置第二环形卡止平台,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环形卡止平台与第二环形卡止平台卡和轴向定位。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设置顶盖,吸出气道与顶盖固定连接,滑动套与顶盖之间设置弹性回复装置。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顶盖与滑动套筒之间的弹性恢复装置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卡止于顶盖与滑动套之间。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吸出气道下端设置一“T”形套接环,所述套接环套设在吸出气道内,套接环外缘突出于吸出气道外缘,形成第二环形卡止平台。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所述第二环形卡止平台设置成硅胶密封件或者在第二卡止平台上侧设置硅胶密封件。上述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止平台的上端面或者下侧设置环形密封件。本技术的不漏油雾化器结构,由于设置了可插拔装卸的雾化芯,在雾化芯装设好以后,滑动套处于第一位置,雾化芯从下端与滑动套抵紧对接,此时雾化芯进油孔与雾化芯外套及密封件的进油孔位置对齐,进油通道打开进油,可以正常的进行吸烟操作。当电子烟雾化器闲置时将雾化芯拔下,由于雾化芯的拔出,此时滑动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滑动套下端外壁与雾化芯外套密封件套接密封,将与储油仓连通的雾化芯外套及密封件上的进油孔封闭。虽然雾化芯已经拔出,但是形成了一种储油仓不能与外界互通的状态。此时的烟油不会从储油仓漏出到汽雾出口或者空气进口处,从根本上解决了闲置时电子烟漏油的问题,即使是在运输过程中,只要不安装雾化芯运输,在飞机上气压低也不会漏油。本技术由于设置了滑动件,依靠滑动件的上下滑动来实现密封作用,因而无需再使用转动件进行密封,滑动件磨损相对小得多,密封效果也会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不漏油雾化器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不漏油雾化器结构滑动套位于第一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不漏油雾化器结构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不漏油雾化器结构立体分解图。图中所示:1为雾化器顶盖;2为安装套筒;3为吸出气道;4为滑动套;5为雾化芯外套;6为雾化芯密封件;7为雾化芯;8为压环;9为底座;10为电池盒;11为螺纹双电极;12为复位弹簧;13为雾化芯外壳。101为顶盖凸出部;102为顶盖弹簧槽;301为套接环;302为第二环形卡止平台;401为滑动套主体;402为滑动套外壁;403为滑动套弹簧槽;404为滑动套连接部;405第一环形卡止平台;50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漏油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外壳、雾化芯、吸出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外壳设置有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中央设置雾化芯外套,所述雾化芯外套设置向外的开口,所述雾化芯可插拔密封设置在雾化芯外套开口内;所述吸出气道外侧套设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插入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位于第一位置,与雾化芯对接;雾化芯拔出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筒位于第二位置,与雾化芯外套密封套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漏油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外壳、雾化芯、吸出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外壳设置有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中央设置雾化芯外套,所述雾化芯外套设置向外的开口,所述雾化芯可插拔密封设置在雾化芯外套开口内;所述吸出气道外侧套设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插入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位于第一位置,与雾化芯对接;雾化芯拔出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筒位于第二位置,与雾化芯外套密封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插入时套接在雾化芯外套内,雾化芯外壁与雾化芯外套内壁之间设置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和雾化芯外套均设置有进油孔,各部件进油孔相互对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下端设置螺纹双电极,雾化芯通过螺纹双电极连接一电池盒,电池盒与底座之间卡和对接,电池盒内装设电源及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不漏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弹性设置在吸出气道外侧,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时下端外壁与雾化芯外套密封件套设密封;上端与吸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