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817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包括起苗机本体,所述起苗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方形放置槽,所述起苗机本体底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两个圆形通孔的前侧与方形放置槽的相互连通,两个圆形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方形放置槽内壁的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槽。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起苗机本体、方形放置槽、圆形通孔、固定装置、限位块、插接杆、挤压弹簧、推进横板、圆形插接槽、固定块、起苗切割片、圆形插接孔、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起苗切割片在损坏时,更换的过程非常承诺过的麻烦且繁琐的问题,该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具备能够在起苗切割刀片出现损坏时,能够快速更换的优点。

A seedling raising mechanism of forestry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
本技术属于树苗起苗
,尤其涉及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
技术介绍
手持式起苗机可轻松地切入泥土,锯断泥土中的树根及泥土中杂夹的石块,并可同时用于苗木整枝,主要用于苗木移栽过程中带土球的挖取,装桶或淘汰林木的采伐更新。现有的手扶式起苗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般都是往如何更好起苗和如何更方便使用者使用这些方面进行优化,往往忽略了在正常使用时,如果起苗切割片出现损坏不能及时更换,现有的手扶式起苗机具有起苗的效果更好和更方便使用者使用这些有益之处,但是有一定的限制,在正常起苗时,往往会出现起苗切割片出现损坏,更换的过程非常的麻烦,影响正常起苗的效率,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起苗切割片在损坏时,更换的过程非常承诺过的麻烦且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具备能够在起苗切割刀片出现损坏时,能够快速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起苗切割片在损坏时,更换的过程非常承诺过的麻烦且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包括起苗机本体,所述起苗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方形放置槽,所述起苗机本体底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两个圆形通孔的前侧与方形放置槽的内部相互连通,两个圆形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方形放置槽内壁的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槽,所述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插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苗切割片。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的外表面均与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块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插接杆,两个插接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挤压弹簧,两个挤压弹簧的后侧均与限位块的前侧固定连接,两个挤压弹簧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均与插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插接杆的后侧均贯穿圆形通孔并延伸至起苗机本体的后侧,两个插接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进横板,两个插接杆的前侧依次贯穿起苗机本体和固定块并延伸至方形放置槽的内部,两个插接杆的前侧均与圆形插接槽插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孔,两个圆形插接孔的内壁均与插接杆的外表面贴合,两个插接杆均贯穿圆形插接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两个挤压弹簧均位于圆形通孔的内部,两个挤压弹簧的外表面均与圆形通孔的内壁贴合。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两个圆形通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插接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块,四个滑块均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推进横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为硅胶防护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起苗机本体、方形放置槽、圆形通孔、固定装置、限位块、插接杆、挤压弹簧、推进横板、圆形插接槽、固定块、起苗切割片、圆形插接孔、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起苗切割片在损坏时,更换的过程非常承诺过的麻烦且繁琐的问题,该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具备能够在起苗切割刀片出现损坏时,能够快速更换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人力拉动推进横板带动两个插接杆运动,从而实现将插接杆从圆形插接槽和圆形插接孔的内部拉出,这样就能够实现将损坏的起苗切割片取下,同时在插接杆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挤压弹簧发生形变,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将更换完成的起苗切割片插接于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时,挤压弹簧给与插接杆一个相同的反作用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快速的插接,使更换的过程更加快捷。3、本技术通过在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圆形插接孔,这样就能够实现与插接杆插接,使固定的效果更好,同时更换的效果更好。4、本技术通过挤压弹簧位于圆形通孔的内部,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限制挤压弹簧的位置,使插接的效果更好。5、本技术通过在圆形通孔的内部开设有滑槽,这样就能够实现与插接杆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的滑块实现滑动连接,这样就能够使插接杆移动的效果更好,同时更换的效果也更好。6、本技术通过在推进横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垫,这样不仅能提高手部舒适度也能很好拉动推进横板,使更换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与起苗机本体配合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苗切割片和固定块配合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细化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图A放大图。图中:1、起苗机本体;2、方形放置槽;3、圆形通孔;4、固定装置;401、限位块;402、插接杆;403、挤压弹簧;404、推进横板;5、圆形插接槽;6、固定块;7、起苗切割片;8、圆形插接孔;9、滑槽;1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包括起苗机本体1,起苗机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方形放置槽2,起苗机本体1底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3,两个圆形通孔3的前侧与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相互连通,两个圆形通孔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4,方形放置槽2内壁的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槽5,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插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苗切割片7。参考图4,固定装置4包括两个限位块401,两个限位块401的外表面均与圆形通孔3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块40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插接杆402,两个插接杆402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挤压弹簧403,两个挤压弹簧403的后侧均与限位块401的前侧固定连接,两个挤压弹簧403远离限位块401的一端均与插接杆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插接杆402的后侧均贯穿圆形通孔3并延伸至起苗机本体1的后侧,两个插接杆40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进横板404,两个插接杆402的前侧依次贯穿起苗机本体1和固定块6并延伸至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两个插接杆402的前侧均与圆形插接槽5插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人力拉动推进横板404带动两个插接杆402运动,从而实现将插接杆402从圆形插接槽5和圆形插接孔8的内部拉出,这样就能够实现将损坏的起苗切割片7取下,同时在插接杆402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挤压弹簧403发生形变,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将更换完成的起苗切割片7插接于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时,挤压弹簧403给与插接杆402一个相同的反作用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快速的插接,使更换的过程更加快捷。参考图3,固定块6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孔8,两个圆形插接孔8的内壁均与插接杆402的外表面贴合,两个插接杆402均贯穿圆形插接孔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固定块6的内部开设有圆形插接孔8,这样就能够实现与插接杆402插接,使固定的效果更好,同时更换的效果更好。参考图4,两个挤压弹簧403均位于圆形通孔3的内部,两个挤压弹簧403的外表面均与圆形通孔3的内壁贴合。采用上述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包括起苗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苗机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方形放置槽(2),所述起苗机本体(1)底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3),两个圆形通孔(3)的前侧与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相互连通,两个圆形通孔(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4),所述方形放置槽(2)内壁的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槽(5),所述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插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苗切割片(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包括起苗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苗机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方形放置槽(2),所述起苗机本体(1)底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3),两个圆形通孔(3)的前侧与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相互连通,两个圆形通孔(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4),所述方形放置槽(2)内壁的前侧开设有两个圆形插接槽(5),所述方形放置槽(2)的内部插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苗切割片(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树苗的起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两个限位块(401),两个限位块(401)的外表面均与圆形通孔(3)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块(40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插接杆(402),两个插接杆(402)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挤压弹簧(403),两个挤压弹簧(403)的后侧均与限位块(401)的前侧固定连接,两个挤压弹簧(403)远离限位块(401)的一端均与插接杆(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插接杆(402)的后侧均贯穿圆形通孔(3)并延伸至起苗机本体(1)的后侧,两个插接杆(402)的后侧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神州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