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中频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60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带中频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所述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所述多工器对所述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将每一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宽带中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宽带数字信号,实现接收宽带中频信号,有利于增加信道带宽,提高通信速率。

A wide band IF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带中频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宽带中频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通信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定理,当信噪比一定时,信道容量随信道带宽的增加而增加。目前,5G等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频段大都集中在6GHz以下,导致6GHz以下频段的频谱资源基本被分配完。相比于6GHz以下频段,30GHz~300GHz(毫米波)频段的频谱资源丰富,电磁环境相对纯净,适合实现大带宽的无线通信。而使用30GHz~300GHz(毫米波)频段,信道带宽受限于模数/数模转换器(ADC/DAC)可处理信号的带宽。在现有技术中,仅采用一个模数/数模转换器(ADC/DAC)处理中频信号,难以充分利用30GHz~300GHz(毫米波)频段大带宽的优势。因此,如何处理宽带中频信号,成为提高通信速率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宽带中频信号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宽带中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宽带数字信号,实现接收宽带中频信号,有利于增加信道带宽,提高通信速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所述多工器对所述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将每一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进一步地,在所述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的带宽小于对应的所述模数转换器可处理信号的最大带宽。进一步地,所述模数转换器和其余所述模数转换器均连接同一时钟电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装置,包括:第一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所述多工器对所述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每一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第一信号合成模块,用于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对第二宽带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将每一所述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数模转换器,使所述数模转换器对所述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将所有所述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合路器,使所述合路器合成所有所述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发送得到的第二宽带中频信号。进一步地,在所述对第二宽带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二宽带数字信号进行调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的带宽小于对应的所述数模转换器可处理信号的最大带宽。进一步地,所述数模转换器和其余所述数模转换器均连接同一时钟电路。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发送装置,包括:第二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对第二宽带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第二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每一所述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数模转换器,使所述数模转换器对所述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第二信号合成模块,用于将所有所述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合路器,使所述合路器合成所有所述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发送得到的第二宽带中频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多工器对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而将每一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模数转换器对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从而合成所有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能够对宽带中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宽带数字信号,实现接收宽带中频信号,有利于增加信道带宽,提高通信速率。进一步地,通过对第二宽带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进而将每一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数模转换器,使数模转换器对第二子载波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多个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从而将所有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合路器,使合路器合成所有第二子载波模拟信号,发送得到的第二宽带中频信号。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宽带中频信号的发送方法,能够对宽带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宽带中频信号,实现发送宽带中频信号,有利于增加信道带宽,提高通信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的频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多工器的插入损耗特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步骤S11~S13:S11、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多工器对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S12、将每一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模数转换器对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S13、合成所有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在步骤S11中,当从射频前端接收第一宽带中频信号时,需要先配置第一宽带中频信号的最高频率和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的最大个数,再根据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的配置个数,将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多工器对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例如,将第一宽带中频信号的最高频率配置在20GHz内,根据通信系统的处理能力配置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的最大个数。其中,第一宽带中频信号的频谱图如图2所示。多工器由多个带通滤波器组成,带通滤波器的个数根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所述多工器对所述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n将每一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n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所述多工器对所述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
将每一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
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进行解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的带宽小于对应的所述模数转换器可处理信号的最大带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数转换器和其余所述模数转换器均连接同一时钟电路。


5.一种宽带中频信号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将接收的第一宽带中频信号传输至多工器,使所述多工器对所述第一宽带中频信号进行信号分离,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
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每一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模数转换器,使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第一子载波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多个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
第一信号合成模块,用于合成所有所述第一子载波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宽带数字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武宁赖峥嵘王志刚曾毅李伟丹丁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