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560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包括微波天线、光学纳米天线和天线底座,微波天线和光学纳米天线均设置在天线底座上;微波天线包括若干板状的天线线阵,天线线阵设置在天线底座的上端面上,天线底座上设置有若干透光槽,光学纳米天线包括天线透镜、感光器件和光学成像装置,天线透镜对应透光槽设置;感光器件和光学成像装置设置在天线底座的下端面上,且感光器件位于光学纳米天线的聚焦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微波天线及合理的结构设计,消除了两种天线对彼此性能的不良影响,在有效口径内实现了两种天线的一体化,打破了传统两种天线难以共口径一体化集成的现状,减小了占用空间,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A common aperture integrated antenna structure of microwave and optical na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光学纳米天线是一种能够辐射和接收光波的人工光子微结构,通常由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定形状的,尺寸维度在微纳米级别的金属颗粒构成。光学纳米天线工作在光波段,波长在纳米级别,微波天线工作在微波频段,波长在分米和厘米级,二者属于跨尺度、跨领域的两种天线。现有的光学纳米天线和微波天线均采用传统的独立性设计,虽可单独进行功能性的使用,但集成化程度低,在结构上难以集成到一起,集成到一起对两种天线的影响较大。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包括微波天线、光学纳米天线和天线底座,所述微波天线和所述光学纳米天线均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上;所述微波天线包括若干板状的天线线阵,所述天线线阵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天线底座上设置有若干透光槽,所述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天线、光学纳米天线和天线底座,所述微波天线和所述光学纳米天线均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上;所述微波天线包括若干板状的天线线阵,所述天线线阵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天线底座上设置有若干透光槽,所述光学纳米天线包括天线透镜、感光器件和光学成像装置,所述天线透镜对应所述透光槽设置;所述感光器件和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的下端面上,且所述感光器件位于所述光学纳米天线的聚焦处;所述微波天线还包括馈电网络盒,所述馈电网络盒内设置有与所述天线线阵连接的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盒和各所述天线线阵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馈电网络通过所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天线、光学纳米天线和天线底座,所述微波天线和所述光学纳米天线均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上;所述微波天线包括若干板状的天线线阵,所述天线线阵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天线底座上设置有若干透光槽,所述光学纳米天线包括天线透镜、感光器件和光学成像装置,所述天线透镜对应所述透光槽设置;所述感光器件和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的下端面上,且所述感光器件位于所述光学纳米天线的聚焦处;所述微波天线还包括馈电网络盒,所述馈电网络盒内设置有与所述天线线阵连接的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盒和各所述天线线阵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馈电网络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天线收发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天线线阵均平行设置,且均垂直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槽和所述天线线阵交替排列设置,相邻所述天线线阵的间距为d,所述透光槽间距c不大于d-8mm,其中,c和d的单位均为mm,相邻天线线阵间距d通过所述微波天线的最高工作频率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和光学纳米的共口径一体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盒设置为长方体,所述馈电网络盒设置在所述天线底座的底部,所述馈电网络盒在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谦李子超万应禄刘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