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线绞线领域,具体为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生活中,全自动绕线机是一种绕线专用的装置,一般的全自动绕线机中线圈共有四组铜线,需要通过分线夹分别将四组铜线从原来的散线中分离出来,并分别送到各组的绞线钩针处进行绞线,由于线组较多,传统的全自动绕线机,很难做到精准分线,精准绞线且分线绞线高效同时进行,因此对于分线绞线间的互相配合及绞线结构的要求非常高,传统的全自动绕线机无法很好的完成分线绞线间的互相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包括底板、连接板、移动机构、固定机构和绞线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结构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连接板(2)、移动机构(3)、固定机构(4)和绞线机构(5),所述底板(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结构的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机构(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绞线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连接板(2)、移动机构(3)、固定机构(4)和绞线机构(5),所述底板(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结构的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机构(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绞线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第一限位板(31),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31),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32),所述第一滑轨(32)底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3),所述第一滑块(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34),所述第二滑轨(34)底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5),所述第二滑块(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夹(36),所述第一气夹(36)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线夹(37),所述第一气夹(36)的底部远离分线夹(3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线夹(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工作台(41),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工作台(41),所述工作台(4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2),所述第一固定板(42)靠近第一气夹(3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绞线钩针(43),所述第一固定板(42)远离第一气夹(36)的一侧且位于第一绞线钩针(4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4)的输出轴与第一绞线钩针(4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工作台(41)的顶部远离第一固定板(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环固定块(45),所述工作台(41)的顶部且位于磁环固定块(4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夹(46),所述第二气夹(4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线夹(4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全自动绕线机的分线绞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构(5)包括安装板(51),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工作台(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顶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巨亮,严有朋,洪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