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20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包括第一桶体、第二桶体、侧壁槽、玻璃条、顶盖、水平管,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均为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桶装结构,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轮廓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三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座螺纹筒,所述座螺纹筒内部设置有座伸缩脚,所述座伸缩脚上侧为螺纹轴状结构下侧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座伸缩脚上侧的部分与座螺纹筒内部的螺纹部分咬合,所述座螺纹筒下侧的座伸缩脚的螺纹部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座螺母,所述座螺母的外部轮廓呈六角形。该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可较为准确的测得径流量,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A kind of runoff bucket for collecting slope runoff in th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
本专利技术属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
技术介绍
径流小区的设置不仅实现在野外原位进行水土流失监测获取最真实的数据,并同步监测水体中污染物随降雨径流的排放规律,径流桶广泛运用于试验区坡地、道路、草地、生产建设项目中。现有的径流桶存在的问题有调平困难,由于强风暴雨等自然外力作用,使得径流桶盖易于丢失,造成桶中径流与雨水混合,各种环境中杂质随风进入桶内,使得径流桶中收集的径流量并非为实际径流量,且倾斜时存在液位读数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包括第一桶体、第二桶体、侧壁槽、玻璃条、顶盖、水平管,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均为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桶装结构,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轮廓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三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座螺纹筒,所述座螺纹筒内部设置有座伸缩脚,所述座伸缩脚上侧为螺纹轴状结构下侧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座伸缩脚上侧的部分与座螺纹筒内部的螺纹部分咬合,所述座螺纹筒下侧的座伸缩脚的螺纹部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座螺母,所述座螺母的外部轮廓呈六角形,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第一桶体内部设置有翻斗仪,所述第一桶体的外壁上开有一组径流口;r>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侧壁上均开有侧壁槽,所述侧壁槽的上下两端轮廓呈圆形,所述侧壁槽内部设置有玻璃条,所述侧壁槽的轮廓和玻璃条的轮廓为配合关系,玻璃条通过粘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侧壁槽内部;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上端边缘均焊接有扣固定板,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上方均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水平管,所述顶盖上方开有盖槽,所述扣固定板内部设置有摆动连接的把扣,所述把扣上端扣在盖槽内部,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下侧均设置有排水阀。优选的,所述底座和座螺纹筒为铸造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两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与其相邻的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底座的轮廓与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底面轮廓对应。优选的,所述座伸缩脚底部垫有与其轮廓对应的橡胶垫,所述座伸缩脚通过环氧树胶粘接的方式与其下方的橡胶垫固定,所述座伸缩脚为不锈钢车削制成,所述座伸缩脚的上侧螺纹部分作发黑防锈加硬处理,所述座螺纹筒内部的螺纹部分与座伸缩脚上端的螺纹部分热处理工艺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侧壁上各开有三组侧壁槽,所述侧壁槽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侧壁槽与玻璃条的间隙填满密封胶。优选的,所述玻璃条上开刻有若干组刻度,若干组刻度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刻度之间的间距为五毫米。优选的,所述顶盖中央均设置有两组水平管,相邻的水平管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通过把扣和盖槽配合锁定的顶盖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可解决由于强风暴雨等自然外力作用,使得径流桶盖易于丢失,造成桶中径流与雨水混合,各种环境中杂质随风进入桶内,使得径流桶中收集的径流量并非为实际径流量的问题;底座下侧的三组座伸缩脚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将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调整至水平状态,而且可通过水平管判断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是否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多组玻璃条上的刻度读数,可通过多组读到的数据平均计算,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液位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翻斗仪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桶体、2第二桶体、3底座、4侧壁槽、5刻度、6玻璃条、7径流口、8座螺纹筒、9座螺母、10座伸缩脚、11把扣、12扣固定板、13顶盖、14水平管、15盖槽、16提纽、17翻斗仪、18排水阀、19流量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包括第一桶体1、第二桶体2、侧壁槽4、玻璃条6、顶盖13、水平管14,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均为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桶装结构,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轮廓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三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座螺纹筒8,所述座螺纹筒8内部设置有座伸缩脚10,所述座伸缩脚10上侧为螺纹轴状结构下侧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座伸缩脚10上侧的部分与座螺纹筒8内部的螺纹部分咬合,所述座螺纹筒8下侧的座伸缩脚10的螺纹部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座螺母9,所述座螺母9的外部轮廓呈六角形,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19,所述第一桶体1内部设置有翻斗仪17,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壁上开有一组径流口7;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侧壁上均开有侧壁槽4,所述侧壁槽4的上下两端轮廓呈圆形,所述侧壁槽4内部设置有玻璃条6,所述侧壁槽4的轮廓和玻璃条6的轮廓为配合关系,玻璃条6通过粘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侧壁槽4内部;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上端边缘均焊接有扣固定板12,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上方均设置有顶盖13,所述顶盖13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水平管14,所述顶盖13上方开有盖槽15,所述扣固定板12内部设置有摆动连接的把扣11,所述把扣11上端扣在盖槽15内部,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下侧均设置有排水阀18。具体的,所述底座3和座螺纹筒8为铸造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两组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分别与其相邻的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底座3的轮廓与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底面轮廓对应,底座3可调整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水平状态和高度。具体的,所述座伸缩脚10底部垫有与其轮廓对应的橡胶垫,所述座伸缩脚10通过环氧树胶粘接的方式与其下方的橡胶垫固定,所述座伸缩脚10为不锈钢车削制成,所述座伸缩脚10的上侧螺纹部分作发黑防锈加硬处理,所述座螺纹筒8内部的螺纹部分与座伸缩脚10上端的螺纹部分热处理工艺相同,座伸缩脚10与水接触,通过发黑处理的方式增加防锈能力。具体的,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侧壁上各开有三组侧壁槽4,所述侧壁槽4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侧壁槽4与玻璃条6的间隙填满密封胶,避免收集到的径流从侧壁槽4与玻璃条6的间隙渗出。具体的,所述玻璃条6上开刻有若干组刻度5,若干组刻度5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刻度5之间的间距为五毫米,通过刻度判断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内的液位。具体的,所述顶盖13中央均设置有两组水平管14,相邻的水平管14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可通过水平管9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包括第一桶体(1)、第二桶体(2)、侧壁槽(4)、玻璃条(6)、顶盖(13)、水平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均为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桶装结构,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轮廓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三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座螺纹筒(8),所述座螺纹筒(8)内部设置有座伸缩脚(10),所述座伸缩脚(10)上侧为螺纹轴状结构下侧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座伸缩脚(10)上侧的部分与座螺纹筒(8)内部的螺纹部分咬合,所述座螺纹筒(8)下侧的座伸缩脚(10)的螺纹部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座螺母(9),所述座螺母(9)的外部轮廓呈六角形,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19),所述第一桶体(1)内部设置有翻斗仪(17),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壁上开有一组径流口(7);/n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侧壁上均开有侧壁槽(4),所述侧壁槽(4)的上下两端轮廓呈圆形,所述侧壁槽(4)内部设置有玻璃条(6),所述侧壁槽(4)的轮廓和玻璃条(6)的轮廓为配合关系,玻璃条(6)通过粘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侧壁槽(4)内部;/n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上端边缘均焊接有扣固定板(12),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上方均设置有顶盖(13),所述顶盖(13)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水平管(14),所述顶盖(13)上方开有盖槽(15),所述扣固定板(12)内部设置有摆动连接的把扣(11),所述把扣(11)上端扣在盖槽(15)内部,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下侧均设置有排水阀(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野外采集坡面径流的径流桶,包括第一桶体(1)、第二桶体(2)、侧壁槽(4)、玻璃条(6)、顶盖(13)、水平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均为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桶装结构,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轮廓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三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座螺纹筒(8),所述座螺纹筒(8)内部设置有座伸缩脚(10),所述座伸缩脚(10)上侧为螺纹轴状结构下侧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座伸缩脚(10)上侧的部分与座螺纹筒(8)内部的螺纹部分咬合,所述座螺纹筒(8)下侧的座伸缩脚(10)的螺纹部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座螺母(9),所述座螺母(9)的外部轮廓呈六角形,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19),所述第一桶体(1)内部设置有翻斗仪(17),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壁上开有一组径流口(7);
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侧壁上均开有侧壁槽(4),所述侧壁槽(4)的上下两端轮廓呈圆形,所述侧壁槽(4)内部设置有玻璃条(6),所述侧壁槽(4)的轮廓和玻璃条(6)的轮廓为配合关系,玻璃条(6)通过粘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侧壁槽(4)内部;
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的上端边缘均焊接有扣固定板(12),所述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上方均设置有顶盖(13),所述顶盖(13)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水平管(14),所述顶盖(13)上方开有盖槽(15),所述扣固定板(12)内部设置有摆动连接的把扣(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华李红任兵江南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