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15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支架部、座体部、密封件、电极,支架部与所述座体部固定,支架部位于电热管端部位置,电极与支架部固定,座体部具有流体腔,密封件与支架部、座体部限位设置,密封件具有凸起部,凸起部伸入电热管且凸起部与电热管限位设置,凸起部中空设置,凸起部连通流体腔和电热管内腔。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部件之间连接牢固可靠,装配起来简单方便。

A heat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液体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
技术介绍
液体快速加热设备趋向于小型化,现有设备结构较复杂,不仅增加制造成本,而且不利于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制造及装配的加热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还包括支架部、座体部、密封件、电极,所述支架部位于所述电热管端部位置,所述支架部与所述座体部固定,所述支架部底部与所述电极固定,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支架部、座体部限位设置,所述密封件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电热管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电热管限位设置,所述凸起部中空设置,所述座体部具有流体腔,所述凸起部连通所述流体腔和所述电热管内腔。所述密封件具有主体部和外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面向所述电热管的第一侧和背向所述电热管的第二侧,所述凸起部自所述主体部第一侧凸出设置,所述外缘部自所述主体部第二侧凸出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电热管过盈配合,所述外缘部伸入所述座体部,所述外缘部与所述座体部内壁紧密配合。所述外缘部具有波纹状结构,所述外缘部的波纹状结构与所述座体部内壁过盈配合;和/或所述凸起部外部具有波纹状结构,所述凸起部的波纹状结构与所述电热管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电热管为两个或以上,所述凸起部为与所述电热管相配合的两个或以上,所述主体部第二侧与所述外缘部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当量直径大于所述凸起部当量直径;和/或所述座体部内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外缘部压设在所述密封槽。所述支架部位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密封件之间,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与所述支架部相抵;所述支架部具有弧形壁部和凹口,所述凹口位于所述弧形壁部的弧形收缩侧,所述电极开设有数量及位置与电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凹口覆盖所述电极的通孔区域,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凹口区域。所述座体部套设于所述支架,所述座体部周侧与所述支架侧部螺钉或卡扣固定;所述支架部底部与所述电极螺钉或卡扣固定。所述支架部具有弧形壁部和柱体部分,所述柱体部分自所述弧形壁部向外延伸,所述弧形壁部与所述电热管配合,所述柱体部分底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电极固定的槽孔,所述柱体部分侧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座体部固定的凸起或者槽孔。所述电极为扁平金属片,所述电极开设有数量及位置与电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电极具有位于所述通孔周向的弹片,所述电热管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弹片与所述电热管表面接触设置,所述电极具有两个或以上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通孔周侧,所述支架部与所述电极通过插入所述贯穿孔的卡扣或螺钉固定;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引线,所述引线与所述电极通过插入所述贯穿孔的卡扣或螺钉接触固定;所述座体部设有测温元件安装座,所述测温元件安装座安装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的感温探头置于所述流体腔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还包括支架部、座体部、密封件、电极,所述支架部位于所述电热管端部位置,所述支架部与所述座体部固定,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座体部限位设置,所述密封件具有凸起部,所述电极具有通孔,所述电热管贯穿所述通孔且所述电热管与所述凸起部限位设置,所述电极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通孔周侧,所述支架具有柱体部分,所述柱体部分底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电极固定的槽孔或凸起,所述柱体部分顶部与所述密封件相抵。所述凸起部中空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电热管内腔连通,所述支架部具有弧形壁部,所述柱体部分自所述弧形壁部向外延伸,所述弧形壁部与所述电热管外壁配合,所述支架部具有凹口,所述凹口位于所述弧形壁部的弧形收缩侧,所述凹口覆盖所述电极的通孔区域,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凹口区域;所述柱体部分侧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座体部固定的凸起或者槽孔;所述电极为扁平金属片,所述通孔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电热管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的支架部与座体部固定,电极与支架部固定,支架部位于电热管端部,密封件与座体部、支架部限位设置,使得密封件、支架部、电热管、座体部的装配及制造简单,结构紧凑小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支架部的一个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的支架部的另一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密封件的一个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密封件的另一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4中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的座体部半剖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座体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座体部、电极与支架部卡接半剖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座体部及电极与支架部卡接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座体部4、卡槽41、测温元件5、流体部6、外接支柱7、凸起部8、支架部9、凹口91、弧形壁部92、柱体部分93、槽孔94、凸起95、电热管10、电极11、贯穿孔111、密封件12、主体部121、第一侧122、第二侧123、外缘部13、弹片14、通孔15、密封槽16、测温元件安装座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13,一种加热组件,包括一根及两根以上电热管10,电热管10具有基材和电热膜,电热膜设在基材表面,基材可以为石英、玻璃、陶瓷、具有绝缘层的金属等,电热膜可以为纳米膜、厚膜、金属膜、石墨烯膜等。当电热管10为两根以上时,电热管10可以阵列形式分布,例如圆周分布,或者矩形分布等。加热组件包括支架部9和电极11,支架部9位于电热管10端部位置,支架部9可以为两个分设在电热管10的两个端部,支架部9可以为一个部件的两个部位,也可以是两个独立部件。支架部9底部与电极11固定,电极11与电热管10的电热膜的电极相接触,通过电极11与外界电源连通,通电后电热膜发热将热量传输给电热管内流体。电极11为扁平金属片,电极11开设有数量及位置与电热管10相对应的通孔15,电极11具有位于通孔15周向的弹片14,弹片可以是朝着电热管电热膜方向延伸,也可以朝着电热管进出口方向延伸。电热管10贯穿通孔15,弹片14与电热管10表面接触设置,电极11通过弹片14与电热管10夹紧在一起,弹片14与电热管10的电热膜的电极相接触,电极11具有两个或以上贯穿孔111,贯穿孔111位于通孔15周侧,支架部9与电极11通过插入贯穿孔111的卡扣或螺钉固定。扁平的电极11节省原材料,直接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在支架部9底部,安装起来方便,固定更加牢固,在电极11开设通孔15,加工起来方便,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弹片14,确保电热管10周向受力均匀,同时使电热管10与电极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能够保持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部、座体部、密封件、电极,所述支架部位于所述电热管端部位置,所述支架部与所述座体部固定,所述支架部底部与所述电极固定,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支架部、座体部限位设置,所述密封件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电热管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电热管限位设置,所述凸起部中空设置,所述座体部具有流体腔,所述凸起部连通所述流体腔和所述电热管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部、座体部、密封件、电极,所述支架部位于所述电热管端部位置,所述支架部与所述座体部固定,所述支架部底部与所述电极固定,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支架部、座体部限位设置,所述密封件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电热管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电热管限位设置,所述凸起部中空设置,所述座体部具有流体腔,所述凸起部连通所述流体腔和所述电热管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主体部和外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面向所述电热管的第一侧和背向所述电热管的第二侧,所述凸起部自所述主体部第一侧凸出设置,所述外缘部自所述主体部第二侧凸出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电热管过盈配合,所述外缘部伸入所述座体部,所述外缘部与所述座体部内壁紧密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部具有波纹状结构,所述外缘部的波纹状结构与所述座体部内壁过盈配合;和/或所述凸起部外部具有波纹状结构,所述凸起部的波纹状结构与所述电热管内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为两个或以上,所述凸起部为与所述电热管相配合的两个或以上,所述主体部第二侧与所述外缘部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当量直径大于所述凸起部当量直径;
和/或所述座体部内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外缘部压设在所述密封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位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密封件之间,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与所述支架部相抵;
所述支架部具有弧形壁部和凹口,所述凹口位于所述弧形壁部的弧形收缩侧,所述电极开设有数量及位置与电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凹口覆盖所述电极的通孔区域,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凹口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部套设于所述支架,所述座体部周侧与所述支架侧部螺钉或卡扣固定;所述支架部底部与所述电极螺钉或卡扣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国龙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