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容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1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0:02
一种高压容器单元,包括:容器主体,其构造成储存高压气体;壳体,其将所述容器主体存放在所述壳体内部;管道,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并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闭塞构件,其构造成闭塞所述管道并且当满足给定条件时允许储存在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高压气体从所述管道排出;以及通风机构,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其利用排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

High pressure vessel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容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容器单元。
技术介绍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47046号(JP2010-047046A)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燃料箱和电池安装在车辆的下部。在JP2010-047046A中,布置电池的空间和布置燃料箱的空间通过连通流路彼此连通,并且在连通流路中设置风扇。在供应燃料的同时,风扇沿第一方向旋转,使得空气从电池侧传送到燃料箱侧。当燃料被消耗时,风扇沿相反方向旋转,使得空气从燃料箱侧传送到电池侧。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JP2010-047046A中描述的结构中,没有考虑车辆下部的温度变高的情况。因此,当车辆下部的温度变高时,在保护诸如燃料箱的高压容器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容器安装在车辆下部的结构中的高压容器单元。当车辆下部的温度变高时,高压容器单元能够保护高压容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高压容器单元,包括容器主体、壳体、管道、闭塞构件以及通风机构。所述容器主体构造成储存高压气体。所述壳体构造成将所述容器主体存放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管道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闭塞构件构造成闭塞所述管道并当满足给定条件时允许储存在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高压气体从所述管道排出。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所述通风机构利用排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根据第一方面的高压容器单元,储存高压气体的容器主体被存放在壳体内。因为容器主体如上所述地设置在壳体内,所以可以保护容器主体。此外,与容器主体连接的管道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且通常由闭塞构件闭塞。此外,当满足给定条件时,例如当车辆的下部的温度变高时,闭塞构件允许储存在容器主体中的高压气体从管道排出至壳体的外部。此外,根据第一方面的高压容器单元设置有通风机构,该通风机构允许壳体内的空气排出至壳体的外部。而且,通风机构构造成当满足给定条件时,例如当车辆下部的温度变高时,将壳体内的空气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因此,可以抑制壳体的内部的温度变高,直到储存在容器主体中的高压气体被排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高压容器单元中,所述管道可包括公共流路和排气流路。所述公共流路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所述排气流路从所述公共流路分支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所述闭塞构件可构造成闭塞所述排气流路。所述闭塞构件可以构造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允许储存在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高压气体从所述排气流路排出。利用前述构造,管道还包括公共流路和排气流路。此外,排气流路从公共流路分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且通常由闭塞构件闭塞。当满足给定条件时,例如当车辆的下部的温度变高时,闭塞构件允许储存在容器主体中的高压气体从排气流路排出。因此,可以将高压气体从排气流路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在前述方面中,可以进一步设置连通流路。所述连通流路允许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彼此连通。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所述通风机构可以将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从所述连通流路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在前述方面中,所述连通流路可以与所述排气流路连接。所述通风机构可包括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形成在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之间的连接部附近。所述节流部随着所述排气流路的一部分变窄而形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由于文丘里效应,所述通风机构可以将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从所述连通流路吸入,并且将所述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利用上述构造,因为壳体内的空气由于文丘里效应而被排出,可以通过在连通流路中仅设置节流部的简单结构使壳体的内部通风。在前述方面中,所述通风机构可包括:第一叶轮,其设置在所述排气流路中;第二叶轮,其设置在所述连通流路中;以及轴,其将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彼此连接。随着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述第二叶轮可以旋转。利用前述构造,排气流路和连通流路可以形成为不同的流路。相较于连通流路与排气流路连接使得高压气体和空气一起被排出的构造,可以更有效地将壳体内的空气排出。在前述构造中,所述排气流路可包括:横向流路,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竖直流路,其与所述横向流路连接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闭塞构件可以拧入所述横向流路与所述竖直流路之间的连接部中。所述闭塞构件可以构造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允许所述横向流路和所述竖直流路彼此连通。利用前述构造,排气流路还包括横向流路和竖直流路。此外,竖直流路与横向流路连接,并且闭塞构件被拧入竖直流路和横向流路之间的连接部中。当满足给定条件时,例如当车辆的下部的温度变高时,闭塞构件允许横向流路和竖直流路彼此连通,使得高压气体从排气流路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在前述方面中,所述排气流路可包括:横向流路,其延伸至车辆前后方向的第一侧;以及折叠流路,其从所述横向流路折叠至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并且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开口。所述闭塞构件可以拧入所述横向流路与所述折叠流路之间的连接部中。所述闭塞构件可以构造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允许所述横向流路和所述折叠流路彼此连通。利用前述构造,排气流路还包括横向流路和折叠流路。此外,折叠流路与横向流路连接,并且闭塞构件被拧入折叠流路与横向流路之间的连接部中。当满足给定条件时,例如当车辆的下部的温度变高时,闭塞构件允许横向流路和折叠流路彼此连通,使得可以将高压气体从排气流路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在前述方面中,所述连通流路可以与所述竖直流路连接。所述通风机构可包括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形成在所述竖直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之间的连接部附近,并且随着竖直流路的一部分变窄而形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由于文丘里效应,所述通风机构可以将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从所述连通流路吸入,并且将所述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在前述方面中,所述通风机构可包括:第一叶轮,其设置在所述折叠流路中;第二叶轮,其设置在所述连通流路中;以及轴,其将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彼此连接。随着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述第二叶轮可以旋转。在前述方面中,所述壳体可包括引入部,所述引入部构造成将空气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引入所述壳体中。利用上述构造,随着壳体内的空气被排出,可以从引入部引入壳体外部的空气。在前述方面中,所述连通流路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第一端侧中。引入部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第二端侧中。所述引入部构造成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引入空气。利用上述构造,随着空气被从连通流路排出,可以从引入部引入壳体外部的空气。此外,因为引入部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容器主体的与连通流路相反的一侧,可以抑制高温空气滞留在壳体内。在上述构造中,可以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多个所述引入部。利用前述构造,与仅设置一个引入部的结构相比,可以更有效地使壳体内部通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壳体可包括底部、周壁部和顶棚部。所述容器主体固定至所述底部。所述周壁部竖立在所述底部上并且构成所述壳体的周壁。所述顶棚部具有与所述周壁部相对应的形状,并且接合到所述周壁部的上表面。所述引入部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棚部中。利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器主体,其构造成储存高压气体;/n壳体,其将所述容器主体存放在所述壳体内部;/n管道,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n闭塞构件,其构造成闭塞所述管道并且当满足给定条件时允许储存在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高压气体从所述管道排出;以及/n通风机构,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其利用排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7 JP 2018-2351721.一种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其构造成储存高压气体;
壳体,其将所述容器主体存放在所述壳体内部;
管道,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闭塞构件,其构造成闭塞所述管道并且当满足给定条件时允许储存在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高压气体从所述管道排出;以及
通风机构,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其利用排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包括:
公共流路,其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
排气流路,其从所述公共流路分支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
所述闭塞构件构造成闭塞所述排气流路;以及
所述闭塞构件构造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允许储存在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高压气体从所述排气流路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流路,所述连通流路允许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彼此连通,其中,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所述通风机构将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从所述连通流路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连接;并且
所述通风机构:
包括节流部,其形成在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之间的连接部附近,所述节流部随着所述排气流路的一部分变窄而形成;并且
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由于文丘里效应,将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从所述连通流路吸入,并且将所述空气排出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机构包括:
第一叶轮,其设置在所述排气流路中;
第二叶轮,其设置在所述连通流路中;以及
轴,其将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彼此连接;并且
随着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述第二叶轮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流路包括:
横向流路,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竖直流路,其与所述横向流路连接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
所述闭塞构件拧入所述横向流路与所述竖直流路之间的连接部中;并且
所述闭塞构件构造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允许所述横向流路和所述竖直流路彼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流路包括:
横向流路,其延伸至车辆前后方向的第一侧;以及
折叠流路,其从所述横向流路折叠至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第二侧并且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开口;
所述闭塞构件拧入所述横向流路与所述折叠流路之间的连接部;并且
所述闭塞构件构造成当满足所述给定条件时允许所述横向流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