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1103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进水管(1)、第一冷凝器(2)、出水管(3)、增压水泵(4)、保温水箱(5)以及轴流风扇,其中:进水管(1)的输入端与供水源连通,输出端连接第一冷凝器(2);第一冷凝器(2)包括翅片以及穿插过翅片的盘管,第一冷凝器(2)输出端连接出水管(3);出水管(3)的输出端连通保温水箱(5);所述轴流风扇靠近所述第一冷凝器(2),轴流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冷凝器。保温水箱(5)可给加湿器或者生活用水系统提供热水,从而节省了能源,运营成本低。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轴流风扇,加快了热回收利用的速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量转换,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背景因工作岗位的需要,如从事炼钢、发电、变配电站等行业,要面对的不 仅仅是外部气候的影响而且还要面对所处工作环境内的设备、设施运行时散 发出大量热能,同时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还有相关的精密测量设备、测量仪器、仪表。例如,空调器长期可靠性的实验方法为把所需测试的新品空调安装 在实验房内开机并长期运行,直至完成长期可靠性试验标准,最终得出相关 测试数据。在实验期间,空调器室外机排出大量的热能,并弥散于整个实验 室空间,从而出现如下状况(1)空调器在超负荷、超国标的环境温度下测 试,导致好多的被测机不能正常运行,达不到最佳效果,(2)因环境温度过 高,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身心健康,(3)影响测试仪器的工作精度。目前经常采用风机换气或者空调器调节的方式来转移工作环境内各种设 备、仪器排放的热量。这些方案运营成本高,且将热量转移到室外去而不加 以利用,造成了能源浪费,增加了温室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将热量转移到室外去而不加以利用造成了能源浪费 的缺陷,提供一种热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进水管、第一冷凝器、出水 管、增压水泵、保温水箱以及轴流风扇,其中进水管的输入端与供水源连 通,输出端连接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凝器包括翅片以及穿插过翅片的盘管, 第一冷凝器输出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的输出端连通保温水箱;所述轴流风 扇靠近所述第一冷凝管,轴流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冷凝器。优选地,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 器的输出端通过出水阀门连接所述出水管。优选地,所述出水管通过增压水泵连通到保温水箱。优选地,所述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与第 一冷凝器串接或者并联。优选地,所述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上下两根 横梁以及互相隔开的多根竖梁,所述竖梁设有安装位以安装到墙体上,横梁 与竖梁构成的隔间用于容纳冷凝器。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保温水箱表面覆盖有保温棉。优选地,所述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保温水箱出水管以及加湿器,其中所述保温水箱出水管的输入端与保温水箱连通,输出端连通加湿器;所述加 湿器为电热式加湿器。优选地,所述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热泵热水机组、循环水泵、循环管 路以及保温水箱出水管,其中热泵热水机组、循环水泵串接在循环管路中, 循环管路两端连通到保温水箱构成水流循环回路,所述热泵热水机组用于给水加热;保温水箱出水管与保温水箱连通,用于输出热水。优选地,所述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 所述循环管路中用于测量所述循环管路的水温;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温度 传感器的反馈电路连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热泵热水机组的启 动与停止。与现有方案相比,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冷凝器将环境的热 量转移到冷凝器内的冷水中,并将吸收了热量的水输送到保温水箱,保温水 箱存储热水以供后续的使用,节省了能源,运营成本低;另一方面,通过增 加轴流风扇,加快了热回收利用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另 一 个实施例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再 一 个实施例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应用图4所示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使轴流风扇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给加湿器提供热水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给用水系统提供热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如图1 所示,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串接的进水管1、第一冷凝器2、出水管3、保温 水箱5以及轴流风扇(图中未示出)。进水管1的输入端与冷水供水源连通, 而保温水箱5用于存储吸收了热量的水。为便于保养和维修,第一冷凝器2 两端分别串接进水阀门21和出水阔门22。另外,还可以在出水管3与保温水 箱5之间串接增压水泵4,即出水管3的输出端通过增压水泵4连通保温水箱 5。进一步地,进水管1、出水管3以及保温箱表面覆盖有保温棉以达到更好 的保温效果。轴流风扇靠近所述第一冷凝管2,轴流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 一冷凝器,以加快热回收速度。第一冷凝器2包括翅片以及穿插过翅片的盘管。盘管内为冷水,冷水用 于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或者余热,翅片主要用于增加冷凝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可根据热量回收的最大幅度、可利用实际空间的尺度、 要求达到一定的降温效率以及通过盘管内水流的流量、压力所设计制造合适的冷凝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可采用多个冷凝器,该多个冷凝器可以是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并联连接。例如,图2 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串联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冷凝器2和第二冷凝器20。 冷凝器之间可使用同等规格的铜管连通。为便于维护保养,每个冷凝器的进 出水管道交接处可安装阀门。图4是应用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这 个实施例中,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多组冷凝器,其中,第一组冷凝器包括串 联连接的冷凝器201、 202、 203和204,第二组冷凝器包括串联连接的冷凝器 205、 206、 207和208;第一组冷凝器和第二组冷凝器为并联连接关系。如图 4所示,每一组冷凝器的进水支管前端通过变径通管(变径二通管、变径三通 管等)与主供水管路相通,每一组冷凝器的出水支管终端通过变径通管(变 径二通管、变径三通管等)与主回水管路相通。可将上述两组冷凝器安装在一个房间或者实验室中。如图4设计两组冷 凝器的好处在于提高系统的换热效果,增加冷水的利用率,为增加环境内 热空气与冷凝器间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图5是应用图4所示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5 所示的实施例中,有两排实验室,其中一排实验室包括10个相邻实验室501 ~ 510,另一拍实验室包括10个相邻实验室511 ~ 520。在该实施例中,在实验 室502、 504、 506、 508、 510、 512、 514、 516、 518、 520安装冷;疑器,更具 体地,上述实验室相对的两个侧面各安装两组冷凝器,例如,实验室502靠 近实验室501的侧墙附近安装两组冷凝器,而靠近实验室503的侧墙安装了 另外两组冷凝器。为便于安装冷凝器,构造一种矩形固定框架。矩形固定框架由角钢焊接 而成,包括上下两根横梁以及互相隔开的左中右三根竖梁,竖梁设有安装位 以安装到墙体上,上下两根横梁与左中右三根竖梁构成的四个隔间用于容纳 冷凝器。显然,可以根据每组冷凝器包含的冷凝器的数量,构造竖梁的数目。其中一种安装位的形式为竖梁处引申出框体一定长度,引申处钻孔,可通过膨胀螺栓将举行固定框架壁挂在实验室的墙体或者顶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轴流风扇嵌入在相邻墙体间,轴流风扇的出风口 朝向冷凝器,通过空气的对流循环换热使环境内的温度得以不断降低并达到 预定的目标值,如图6所示。图7是本技术的热回收利用系统给加湿器提供热水的示意图。如图7 所示,吸收了环境热量或者余热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第一冷凝器(2)、出水管(3)、增压水泵(4)、保温水箱(5)以及轴流风扇,其中:进水管(1)的输入端与供水源连通,输出端连接第一冷凝器(2);第一冷凝器(2)包括翅片以及穿插过翅片的盘管,第一冷凝器(2)输出端连接出水管(3);出水管(3)的输出端连通保温水箱(5);所述轴流风扇靠近所述第一冷凝管(2),轴流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冷凝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王彤肖彪董术海吕剑明丁洪斌陈赞成付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