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及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108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及建造方法,属于隧道技术领域。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包括:初期支护、永久支护以及隧道底板;永久支护位于初期支护的内侧,永久支护包括仰拱、左边墙、右边墙以及拱顶;左边墙和右边墙的底端分别与仰拱的两侧连接,左边墙和右边墙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台阶;拱顶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台阶相配合的第二台阶;拱顶与初期支护之间设有填充层;隧道底板设置在仰拱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拼装隧道能够解决了现有隧道支护施工技术中因拱顶部位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困难等而引起的隧道拱部支护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拱顶背后存在有空洞等的突出问题。

A prefabricated tunnel with vaul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及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
,具体涉及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及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作为以铁路、公路和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穿越岩石和坚硬土质地层时常采用的一种地下交通承载结构,其一方面用来承受岩土地层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用来维持车辆如列车、机动车以及行人等安全通行所需要的地下空间。隧道修建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隧道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目前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有钻爆法、盾构法和硬岩掘进机法。采用上述方法修建隧道时,隧道支护结构用来支撑地层压力和维持地下空间。与盾构法和硬岩掘进机法相比,钻爆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相对较低的突出优点,一直是国内隧道与地下工程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用钻爆法修建隧道时隧道的支护结构通常采用立模现场灌注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浇筑。从目前已建成的大量铁路、公路和地铁等交通线路中隧道工程的运营状况分析,采用立模现浇混凝土方式来浇筑隧道的支护结构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隧道拱部混凝土的输送和振捣困难,从而导致了现浇的隧道混凝土支护结构中拱部的厚度不足、拱部混凝土强度难以达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10)、永久支护(20)以及隧道底板(30);所述永久支护(20)位于所述初期支护(10)的内侧,所述永久支护(20)包括仰拱(21)、左边墙(22)、右边墙(23)以及拱顶(24);所述左边墙(22)和右边墙(23)的底端分别与所述仰拱(21)的两侧连接,所述左边墙(22)和右边墙(23)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台阶(25);所述拱顶(24)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25)相配合的第二台阶(26);所述拱顶(24)与所述初期支护(10)之间设有填充层(40);所述隧道底板(30)设置在所述仰拱(21)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10)、永久支护(20)以及隧道底板(30);所述永久支护(20)位于所述初期支护(10)的内侧,所述永久支护(20)包括仰拱(21)、左边墙(22)、右边墙(23)以及拱顶(24);所述左边墙(22)和右边墙(23)的底端分别与所述仰拱(21)的两侧连接,所述左边墙(22)和右边墙(23)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台阶(25);所述拱顶(24)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25)相配合的第二台阶(26);所述拱顶(24)与所述初期支护(10)之间设有填充层(40);所述隧道底板(30)设置在所述仰拱(21)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10)的内壁设有第一透水软管(50),所述第一透水软管(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隧道底板(30)的两侧连通,所述第一透水软管(50)沿所述初期支护(10)的截面从所述初期支护(10)的顶部向下延伸至隧道底板(3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2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透水软管(60),第二透水软管(60)分别与所述第一透水软管(50)和隧道底板(3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支护(20)的外侧壁设有隔水层(70),所述第一透水软管(50)位于所述初期支护(10)和所述隔水层(7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板(30)的中部设有沿隧道长度方向延伸的主排水沟(31),所述隧道底板(30)的两侧分别设有沿隧道长度方向延伸的侧排水沟(32);所述主排水沟(31)分别通过排水管(33)与所述侧排水沟(32)连通;所述侧排水沟(32)与所述第二透水软管(6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拱顶预制拼装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墙(22)和右边墙(23)的顶端设有斜置的拉杆(27),所述拉杆(27)穿过初期支护(10)并置于地层中。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拱顶预制拼装隧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军杨昌宇潘英东旷文涛熊国兴卿伟宸郭建蔡鹏麟章春炜吴冰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