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纺弹性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混纺弹性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服用面料不仅要满足柔软度高、透气吸汗等优点,还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而现有弹性面料缺乏足够的弹性变形能力,而具有高弹性的面料又往往采用密实的织物结构,织物中的纱线之间的空隙较小而严重影响织物的透湿透气行,进而影响穿着的舒适性。中国专利CN103668700A公开了一种高弹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乙丙橡胶、聚乙二醇、单甲基苯胺、聚苯醚、硬脂酸钙、脂肪酸聚氯乙烯醚和偶联剂,将原来混合加热熔融状态,加入偶联剂混匀从喷丝板中挤出,形成纤维,再将纤维编织成面料。但是该专利制备的高弹性面料的舒适性不佳。此外,现有技术中用于面料的抓剪毛机结构单一,抓剪过程较短,并不能很好去除面料表面的浮毛,因此面料表面粗糙,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纺弹性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纺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将聚氯乙烯40份~60份、乙丙橡胶20份~35份、硬脂酸钠6份~12份、竹炭粉8份~16份和纳米二氧化钛2.5份~5份混合均匀,加热成熔融状态,加入偶联剂5份~12份、纤维素酯1.5份~3.5份和海藻酸钠1.2份~2.2份,继续混合均匀,从喷丝板中挤出,得到合成纤维;/n步骤B,将步骤A得到的合成纤维、棉纤维、莫代尔纤维按2:1~3:1~3的顺序交替排列,经纺纱工艺得到单纱;/n步骤C,将步骤B得到的单纱进行并捻形成股线,捻度为12捻/时~16捻/时;/n步骤D,采用罗纹机将步骤C得到的复合纱进行织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聚氯乙烯40份~60份、乙丙橡胶20份~35份、硬脂酸钠6份~12份、竹炭粉8份~16份和纳米二氧化钛2.5份~5份混合均匀,加热成熔融状态,加入偶联剂5份~12份、纤维素酯1.5份~3.5份和海藻酸钠1.2份~2.2份,继续混合均匀,从喷丝板中挤出,得到合成纤维;
步骤B,将步骤A得到的合成纤维、棉纤维、莫代尔纤维按2:1~3:1~3的顺序交替排列,经纺纱工艺得到单纱;
步骤C,将步骤B得到的单纱进行并捻形成股线,捻度为12捻/时~16捻/时;
步骤D,采用罗纹机将步骤C得到的复合纱进行织造,得到坯布;
步骤E,将步骤D得到的坯布高温预定型80s~120s,控制车速为20m/min~40m/min,超喂1%~3%;
步骤F,将高温预定型后的坯布送入抓剪毛机内,进行抓剪毛处理,得到混纺弹性针织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竹炭粉的粒度在500~10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合成纤维、棉纤维、莫代尔纤维按1:1:1的顺序交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拉幅定型的温度为170~1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抓剪毛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抓毛张力3~4kg,抓毛速度为8m/min~10m/min,剪毛张力5kg~6.5kg,车速6m/min~10m/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抓剪毛机包括:
机架(10),所述机架(10)包括底板(11)、顶板(12)和一对安装在所述底板(11)和顶板(12)之间且前后设置的侧板(13);
导入机构(20),所述导入机构(20)安装在一对侧板(13)之间,所述导入机构(20)包括下导向辊(21)和上导向辊(22),所述导入机构(20)的右边设有第一张力辊(30);
抓毛装置(40),所述抓毛装置(40)位于所述第一张力辊(30)的右边,所述抓毛装置(40)包括第一导入辊(41)、清毛轮(43)、抓毛辊(44)和烘干装置(45),所述抓毛辊(44)位于所述第一张力辊(30)的右边,所述第一导入辊(41)位于所述抓毛辊(44)的左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张力辊(30)的右边,所述清毛轮(43)位于所述抓毛辊(44)的左下端,所述烘干装置(45)位于所述抓毛辊(44)的下方;
剪毛装置(50),所述剪毛装置(50)设置在所述抓毛装置(40)的右边,所述剪毛装置(50)包括剪毛辊(52)和梳辊(54),所述剪毛辊(52)设置在所述梳辊(54)的左边;
牵引装置(60),所述牵引装置(60)设置在一对侧板(13)的右端,且位于所述所述梳辊(54)的右边;
拍打机构(70),所述拍打机构(70)设置在所述抓毛辊(44)和所述剪毛装置(5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抓剪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打机构(70)包括安装座板(71)、拍打导杆(74)、摆杆(75)、推杆(76)和凸轮驱动组件(78),所述凸轮驱动组件(78)安装在所述安装座板(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鸿达,杨漳山,李玲妮,林洲萍,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耀翔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