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019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31
本申请属于电镀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组分包括:每1L电镀液中:铬化合物190~270g;硫酸1.2~4.5g;添加剂10~15ml;酸雾抑制剂0.02‑0.1g;碳原子数为1‑4的醇1‑3ml;余量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电镀液在电镀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的泡沫,泡沫在后期发生破裂时,其飞溅的程度减弱,会溅落在原槽液中,从而可以减少电镀液补充的频率;而且微裂纹较密,增加了微裂纹的密度,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和产品的防锈、耐磨性能;本申请为全球首例把全套梳理用针布包覆在挂具上进行电镀的,产品的一次性生产范围在500米‑15000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
本申请属于电镀液
,具体涉及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
技术介绍
梳理用针布包括:梳棉机用梳理针布(锡林针布、道夫针布、刺辊针布、罗拉针布、打手针布、固定盖板针布、活动盖板针布等),梳毛机用梳理针布和无纺梳理机用梳理针布(锡林针布、道夫针布、开松辊针布、喂入辊针布、罗拉针布、工作辊针布,剥取辊针布等)。全世界范围的梳理用针布目前都采用碳钢或合金钢制作,缺点:(1)防锈性能差,(2)耐磨性能一般,(3)表面粗糙度差等,由于以上缺点,造成梳理用针布使用性能不稳定,磨损衰退快,表面粗糙损伤纤维原料,锈迹污染原料等,造成梳理针布使用客户产品质量不稳定,针布更换周期短。而且针布的镀铬工艺,只能实现固定长度的针布表面镀铬,全世界范围铬基针布电镀目前仅能做针布长度在50米内,无法实现针布的超长镀铬。而且在镀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雾,这样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需要不断补液,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组分包括:每1L电镀液中:铬化合物190~270g;硫酸1.2~4.5g;添加剂10~15ml;酸雾抑制剂0.02-0.1g;碳原子数为1-4的醇1-3ml;余量为水。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添加剂包括氟化物、有机酸、氨基酸、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添加剂型号为高鹏PC-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雾抑制剂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磺酸盐表面活性剂4%-10%;润湿剂2%-5%;有机酸缓蚀剂1%-5%;溶剂余量。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含有氟元素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选自全氟辛基磺酸钾、全氟戊烷磺酸钾、全氟己基磺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酸缓蚀剂为碳原子数为12-16的酸。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酸缓蚀剂选自月桂酸、十三烷酸、棕榈酸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所述的铬基针布用电镀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铬化合物、硫酸、添加剂、酸雾抑制剂、碳原子数为1-4的醇、水搅拌均匀,即得。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所述电镀液对针布进行镀铬的工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电镀液在电镀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的泡沫,泡沫在后期发生破裂时,其飞溅的程度减弱,会溅落在原槽液中,从而可以减少电镀液补充的频率;而且微裂纹较密,增加了微裂纹的密度,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和产品的防锈、耐磨性能;本申请为全球首例把全套梳理用针布包覆在挂具上进行电镀的,产品的一次性生产范围在500米-15000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镀铬针布的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组分包括:每1L电镀液中:铬化合物190~270g;硫酸1.2~4.5g;添加剂10~15ml;酸雾抑制剂0.02-0.1g;碳原子数为1-4的醇1-3ml;余量为水。优选的,所述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组分包括:每1L电镀液中:铬化合物215g;硫酸2g;添加剂10ml;酸雾抑制剂0.04g;碳原子数为1-4的醇1.5ml;余量为水。铬化合物优选的,所述铬化合物包括铬酸酐、铬酸、氯化铬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铬化合物为铬酸酐。根据铬酐浓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浓度(350~500g/L)、中浓度(150~250g/L)和低浓度(50~150g/L)镀铬液。本申请人发现,低浓度的镀铬液电流效率高,铬层的硬度也高,但覆盖能力较差;高浓度镀液稳定,导电性好,电解时只需较低的电压,覆盖能力较稀溶液好,但电流效率较低。本申请中,通过加入硫酸,实现铬的沉积,若没有硫酸,则不能形成阴极膜,只析出氢气。本申请人发现,当硫酸为1.2~4.5g/L时,阴极电流效率较高。当硫酸含量过少时,阴极表面只有少量的碱性铬酸铬薄膜溶解,成膜速度大于溶膜速度,铬析出困难,导致镀层粗糙,光泽性差;当硫酸含量过多时,电流效率下降,阴极膜厚度增加,阻碍铬层的沉积。添加剂为了提高镀层的质量,本申请所述添加剂包括氟化物、有机酸、氨基酸、稀土金属等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人发现,受限于电解液配方以及工艺等多种参数的影响,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在解决一种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例如,加入氟化物能够得到较硬的光亮镀层,但是其会影响电镀液的寿命;稀土金属会提高镀层的硬度,但是同时表面较粗糙。优选的,所述添加剂型号为高鹏PC-1,购买于滕州市高鹏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酸雾抑制剂所述酸雾抑制剂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磺酸盐表面活性剂4%-10%;润湿剂2%-5%;有机酸缓蚀剂1%-5%;溶剂余量。优选的,所述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含有氟元素的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的,所述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选自全氟辛基磺酸钾、全氟戊烷磺酸钾、全氟己基磺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选自醇胺类化合物。所述醇胺类化合物包括2-氨基乙醇、3-氨基-4-辛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缓蚀剂为碳原子数为12-16的酸。优选的,所述有机酸缓蚀剂选自月桂酸、十三烷酸、棕榈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为水和乙醇的混合,体积比为2:1。酸雾抑制剂的原理是在电镀过程中会发生析氢反应,并很快产生氢气;待氢气处于过饱和状态时,便会形成氢气泡;随着气体的产生,氢气泡便会脱离金属表面;并在后期的爆裂时产生酸性液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酸雾抑制剂的作用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同时将高能量界面的泡沫自动转移至低能量界面处;同时在转移过程中,不会降低泡沫的强度,从而可以使得泡沫的稳定。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酸缓蚀剂含有饱和烃,且选择合适长度的链长,从而可以提高横向引力,使得碳氢链间紧密吸附,形成稳定架构,进一步加强泡沫的稳定性。碳原子数为1-4的醇本申请中,所述碳原子数为1-4的醇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乙醇。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电镀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铬化合物、硫酸、添加剂、酸雾抑制剂、碳原子数为1-4的醇、水搅拌均匀,即得。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利用所述电镀液对针布进行镀铬的工艺。优选的,所述工艺包括:(1)对针布进行清洁;(2)将针布置于体积浓度为0.5-1.5%的硫酸水溶液中,时间为1-10min,温度为18-35℃;(3)将配置好的电镀液加入到镀槽中进行电镀,条件为:在循环搅拌下加热温度为50-60℃;镀速为15-23μm/h,电流密度为5-25A/dm2,时间为1-20min;(4)在电镀液的组分中加入0.5-3g助剂,加入到镀槽中再次进行电镀,条件为:在循环搅拌下加热温度为50-60℃;镀速为13-23μm/h,电流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n每1L电镀液中:铬化合物190~270g;硫酸1.2~4.5g;添加剂10~15ml;酸雾抑制剂0.02-0.1g;碳原子数为1-4的醇1-3ml;余量为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
每1L电镀液中:铬化合物190~270g;硫酸1.2~4.5g;添加剂10~15ml;酸雾抑制剂0.02-0.1g;碳原子数为1-4的醇1-3ml;余量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氟化物、有机酸、氨基酸、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型号为高鹏PC-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雾抑制剂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磺酸盐表面活性剂4%-10%;润湿剂2%-5%;有机酸缓蚀剂1%-5%;溶剂余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铬基针布用电镀液,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境泉张永钢
申请(专利权)人: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