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样珠加珠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更便捷地向需要磨样珠的实验设备提供磨样珠的磨样珠加珠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尤其是适用于将磨样珠加到EP管内,以帮助破碎EP管内的生物组织样本。
技术介绍
现代生物学研究离不开对核酸的研究。核酸分子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其广泛存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核酸分子,尤其是DNA分子进行研究时,无论是对DNA分子的结构,还是对其功能的研究,均需要先将DNA自生物样本中分离出来。在将DNA分子自生物组织,尤其是将植物DNA分子自植物组织分离出来之前,需要对植物组织破碎处理。目前,大规模提取植物DNA普遍采用磨样机对植物组织进行破碎处理。在使用磨样机对植物组织进行破碎处理时,多需要向盛放有植物组织样本的EP管中加入磨样珠,以帮助振荡破碎植物组织样本。现有向EP管中加入磨样珠的方法主要是手动加入。研究人员或使用镊子夹住磨样珠,或直接用手捏住磨样珠,以将其放入相应EP管。然而,用于破碎样品的磨样珠的直径小、表面光滑,不管是借助于镊子,还是直接用手,磨样珠均容易滑落。此外,当研究人员直接用手将磨样珠加入EP管时,为了避免污染,还需要带上手套,这进一步给磨样珠加样带来了困难。相应地,当研究人员需要大规模获取DNA样本时,向EP管加入磨样珠将耗费研究人员大量宝贵时间。 >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中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可使使用者很容易地将磨样珠加入到需要磨样珠的仪器设备,例如EP管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中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允许使用者将磨样珠一个个地加入到需要磨样珠的仪器设备,例如EP管内,从而使使用者可自主控制加入磨样珠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中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在上一个磨样珠离开击发位后,后一个磨样珠被自动填充至该击发位,以使使用者可继续加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中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允许使用者在其珠腔内的磨样珠被全部加样后,向珠腔内放入新的磨样珠,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加珠器可被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中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依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包括:一个主体,其中该主体包括一个高端部和一个自该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主体的加样装置,其中该加样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磨样珠的珠腔、一个珠孔、一个移动通道和一个被可移动地设置的触动件,其中该珠腔形成在该主体的该高端部,该珠孔和该移动通道形成在该主体的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且该移动通道和该珠孔的内径被设置不小于磨样珠的直径,其中该珠孔分别与该珠腔的出珠口和该移动通道相连通,从而使该珠腔内的磨样珠能够通过该珠腔的该出珠口进入该珠孔,其中该移动通道和该触动件被设置分别正对该珠孔的相对两侧,且该移动通道和该触动件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得当位于该珠孔内的磨样珠被该触动件撞击和发生移动时,该磨样珠能够进入该移动通道,并沿该移动通道移动。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目的将得以充分体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目的,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正视图。图2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装配图。图3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主体的剖视图。图4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主体的另一剖视图。图5A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的加样状态。图5B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的停止加样状态。图6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局部放大图。图7A显示的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加样装置的触动件和驱动件。图7B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加样装置的触动件的立体图。图7C是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加样装置的触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参考本专利技术附图之图1至图7C,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被阐明,其中本专利技术磨样珠加珠器包括一个主体10和一个被设置在该主体10的加样装置20。如附图之图1至图7C所示,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磨样珠加珠器的该主体10包括一个高端部11和一个自该高端部11向下延伸的低端部12,该加样装置20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磨样珠1的珠腔201、一个珠孔202、一个加样通道203和一个被可移动地设置的触动件21,其中该珠腔201形成在该主体10的该高端部11,该珠孔202和该加样通道203形成在该主体10的该高端部11和该低端部12之间,其中该珠孔202和该加样通道203相连通,其中该珠孔202与该珠腔201的出珠口2011相连通,从而使该珠腔201内的磨样珠1能够通过该珠腔201的该出珠口2011进入该珠孔202,其中该加样通道203和该触动件21被设置分别正对该珠孔202的相对两侧,且该触动件21被设置正对该加样通道203,从而使得当位于该珠孔202内的磨样珠1被该触动件21撞击和发生移动时,该磨样珠1能够进入该加样通道203,并沿该加样通道203移动,以自该磨样珠加珠器的与该加样通道203相连通的加样口205滚出和被加到EP管2。换句话说,该珠孔202形成一个用于磨样珠1的击发位,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主体,其中该主体包括一个高端部和一个自该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和/n一个被设置在该主体的加样装置,其中该加样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磨样珠的珠腔、一个珠孔、一个加样通道和一个被可移动地设置的触动件,其中该珠腔形成在该主体的该高端部,该珠孔和该加样通道形成在该主体的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且该加样通道和该珠孔的内径被设置不小于磨样珠的直径,其中该珠孔分别与该珠腔的出珠口和该加样通道相连通,从而使该珠腔内的磨样珠能够通过该珠腔的该出珠口进入该珠孔,其中该加样通道和该触动件被设置分别正对该珠孔的相对两侧,且该加样通道和该触动件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得当位于该珠孔内的磨样珠被该触动件撞击和发生移动时,该磨样珠能够进入该加样通道,并沿该加样通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样珠加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主体,其中该主体包括一个高端部和一个自该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和
一个被设置在该主体的加样装置,其中该加样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磨样珠的珠腔、一个珠孔、一个加样通道和一个被可移动地设置的触动件,其中该珠腔形成在该主体的该高端部,该珠孔和该加样通道形成在该主体的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且该加样通道和该珠孔的内径被设置不小于磨样珠的直径,其中该珠孔分别与该珠腔的出珠口和该加样通道相连通,从而使该珠腔内的磨样珠能够通过该珠腔的该出珠口进入该珠孔,其中该加样通道和该触动件被设置分别正对该珠孔的相对两侧,且该加样通道和该触动件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得当位于该珠孔内的磨样珠被该触动件撞击和发生移动时,该磨样珠能够进入该加样通道,并沿该加样通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样珠加珠器,其特征在于,该加样通道具有一个珠入口和一个自该珠入口倾斜地向下延伸的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样珠加珠器,其特征在于,该加样装置进一步具有一个与该珠孔相连通的操作室和一个第一复位件,其中该触动件和该第一复位件均被设置在该操作室,其中该触动件形成一个击发端和一个与该击发端相对的复位端,其中该第一复位件的一端被设置在该触动件的该复位端,另一端被设置在该操作室的内壁。
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