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976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属于石油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分馏塔,所述分馏塔塔底的油浆出口连接有油浆出料管,油浆出料管上设有油浆泵,油浆出料管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出料口分别与上返塔油浆管、下返塔油浆管及外甩油浆管连接,上返塔油浆管的出口与分馏塔的上返塔油浆口连接,下返塔油浆管的出口与分馏塔的下返塔油浆口连接,外甩油浆管的出口与罐区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回炼油出口连接有回炼油出料管,回炼油出料管上设有回炼油泵,回炼油出料管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分馏塔底温度过高导致的结焦问题,改善了油浆品质,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Slurry circulating heat collection system of FCC fraction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
技术介绍
催化裂化的分馏塔油浆循环系统中,分馏塔塔底出来的油浆会有一部分返回至分馏塔塔底,作为搅拌油浆以搅拌分馏塔底的油浆,防止油浆在塔底沉淀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塔底结焦。但依然存在分馏塔塔底温度高达365℃左右,导致油浆结焦的问题,造成油浆品质差,不利于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解决了分馏塔塔底温度过高导致的油浆结焦问题,改善了油浆品质,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包括分馏塔,所述分馏塔塔底的油浆出口连接有油浆出料管,油浆出料管上设有油浆泵,油浆出料管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出料口分别与上返塔油浆管、下返塔油浆管及外甩油浆管连接,上返塔油浆管的出口与分馏塔的上返塔油浆口连接,下返塔油浆管的出口与分馏塔的下返塔油浆口连接,外甩油浆管的出口与罐区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回炼油出口连接有回炼油出料管,回炼油出料管上设有回炼油泵,回炼油出料管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回炼油进料管和第二回炼油进料管连接,第一回炼油进料管的出口与分馏塔的回炼油入口连接,第二回炼油进料管的出口与分馏塔塔底的搅拌油浆口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回炼油罐,分馏塔、回炼油罐与第二换热器通过回炼油出料管依次连接。<br>优选地,所述油浆出料管、上返塔油浆管、下返塔油浆管、外甩油浆管、回炼油出料管、第一回炼油进料管和第二回炼油进料管上均设有阀门。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为除氧水,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为蜡油。优选地,所述除氧水换热前的温度为103℃,蜡油换热前的温度为1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换热后的部分回炼油代替分馏塔塔底油浆返回至分馏塔塔底,对分馏塔塔底油浆进行搅拌,降低了分馏塔塔底温度,解决了分馏塔塔底温度过高导致的油浆结焦问题,改善了油浆品质,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2.在实际生产中,将分馏塔塔底油浆作为搅拌油浆返回至分馏塔塔底时,即使油浆泵满负荷(450m3/h)运转也满足不了分馏塔塔底取热需求。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取热系统后,分馏塔塔底出来的油浆由原来的四路(搅拌油浆、上返塔、下返塔及油浆外甩)变成了三路(上返塔、下返塔及油浆外甩),在回炼油代替原有搅拌油浆降低分馏塔塔底温度的基础上,还能够将油浆泵泵出的搅拌油浆量(70t/h)分配给上返塔油浆和下返塔油浆,这样既可以增加上返塔油浆量及下返塔油浆量,又可以避免分馏塔冲塔事故的发生,装置负荷还不受限。3.分馏塔塔底出来的油浆密度较高(1.050kg/m3左右),这个密度的油浆返回至分馏塔塔底很容易造成油浆结焦,导致系统停工停产。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取热系统,可以用密度较低的回炼油(0.95kg/m3左右)调配分馏塔塔底的油浆密度,使油浆密度控制1.025kg/m3以下,可以有效避免油浆结焦的发生。4.分馏塔塔底出来的油浆固体含量为4.4g/L至6.8g/L左右,油浆中固体含量高容易产生缩合反应、结焦和磨损设备及管线。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取热系统,可以用固含量较低的回炼油(0.5g/L以下)调配油浆中的固体含量,回炼油进入分馏塔塔底可以提高油浆外甩量,减少油浆中固体含量(2.0g/L左右)。5.回炼油性质比较轻,流程在190℃至460℃,而分馏塔塔底出来的油浆流程较重,在280℃至550℃以上,而且运动粘度较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取热系统后,可以用流程较轻的回炼油调和油浆流程,有效降低油浆运动粘度。6.实际生产中,石油加工过程的催化裂化装置会因分馏塔底温度高结焦导致停工停产,生产中产生的富含硫化氢的瓦斯气、液化气等气体就不能回收只能排放火炬,浪费经济效益,造成大气污染。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取热系统后,能够降低生产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停工停产后气体只能外排的问题,利于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馏塔、2-油浆出料管、3-油浆泵、4-上返塔油浆管、5-下返塔油浆管、6-外甩油浆管、7-回炼油出料管、8-回炼油泵、9-第一回炼油进料管、10-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1-回炼油罐、12-阀门、13-第二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包括分馏塔1,所述分馏塔1塔底的油浆出口连接有油浆出料管2,油浆出料管2上设有油浆泵3,油浆出料管2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4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4的换热介质为103℃的除氧水,第一换热器14的出料口分别与上返塔油浆管4、下返塔油浆管5及外甩油浆管6连接,上返塔油浆管4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上返塔油浆口连接,下返塔油浆管5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下返塔油浆口连接,外甩油浆管6的出口与罐区连接;所述分馏塔1的回炼油出口连接有回炼油出料管7,回炼油出料管7上设有回炼油泵8,回炼油出料管7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3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3的换热介质为120℃蜡油,第二换热器13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和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连接,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回炼油入口连接,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的出口与分馏塔1塔底的搅拌油浆口连接;所述油浆出料管2、上返塔油浆管4、下返塔油浆管5、外甩油浆管6、回炼油出料管7、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和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上均设有阀门12。本专利技术的分馏塔1塔底油浆经第一换热器14取热冷却后温度为270℃左右,分为三路流通,一路通过上返塔油浆管4上返塔,用于脱过热、洗涤分馏塔1内的催化剂粉料,一路通过下返塔油浆管5下返塔,用于分馏塔1塔底的降温,还有一路通过外甩油浆管6经外甩油浆冷却器冷却至90℃左右,作为产品油浆送出。分馏塔1二中段出来的回炼油(310℃)通过回炼油出料管7进入第二换热器13,经过120℃蜡油的换热后,温度降至260℃左右。经换热后的回炼油一路通过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返回至分馏塔1二中段,另一路通过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代替原有搅拌油浆返回至分馏塔1塔底。由于换热后260℃的回炼油代替了原有的270℃搅拌油浆返回至分馏塔1塔底,因此能够取走分馏塔1塔底的显热,降低分馏塔1塔底的温度;同时,返回至分馏塔1塔底的回炼油中的轻组分吸热汽化,也能够取走分馏塔1中多余潜热,起到降低分馏塔1塔底温度的作用。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回炼油罐11,分馏塔1、回炼油罐11与第二换热器13通过回炼油出料管7依次连接,回炼油罐11可以起到管路缓冲的作用。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包括分馏塔,其特征在于:/n所述分馏塔(1)塔底的油浆出口连接有油浆出料管(2),油浆出料管(2)上设有油浆泵(3),油浆出料管(2)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4)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4)的出料口分别与上返塔油浆管(4)、下返塔油浆管(5)及外甩油浆管(6)连接,上返塔油浆管(4)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上返塔油浆口连接,下返塔油浆管(5)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下返塔油浆口连接,外甩油浆管(6)的出口与罐区连接;/n所述分馏塔(1)的回炼油出口连接有回炼油出料管(7),回炼油出料管(7)上设有回炼油泵(8),回炼油出料管(7)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3)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3)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和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连接,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回炼油入口连接,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的出口与分馏塔(1)塔底的搅拌油浆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催化裂化分馏塔油浆循环取热系统,包括分馏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馏塔(1)塔底的油浆出口连接有油浆出料管(2),油浆出料管(2)上设有油浆泵(3),油浆出料管(2)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4)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4)的出料口分别与上返塔油浆管(4)、下返塔油浆管(5)及外甩油浆管(6)连接,上返塔油浆管(4)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上返塔油浆口连接,下返塔油浆管(5)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下返塔油浆口连接,外甩油浆管(6)的出口与罐区连接;
所述分馏塔(1)的回炼油出口连接有回炼油出料管(7),回炼油出料管(7)上设有回炼油泵(8),回炼油出料管(7)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3)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3)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和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连接,第一回炼油进料管(9)的出口与分馏塔(1)的回炼油入口连接,第二回炼油进料管(10)的出口与分馏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临于福东单志强韩荣贤范宽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