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68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包括预处理装置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二废气;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吸附装置对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形成净化气体后排出;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热气,并通过脱附装置进入到吸附饱后的吸附装置进行脱附,形成脱附废气;吸脱装置吸出脱附废气,并传递至催化燃烧装置进行催化燃烧产生热气。本申请先通过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第一废气变成大风量、低浓度的第二废气,以便于对第二废气进行充分的吸附净化后排出,而后再进行脱附‑催化燃烧工序,进而形成预处理、吸附、脱附‑催化燃烧三个过程的有效结合,提升了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

Pur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organic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废气在诸多产品或行业的制造生产中均有产生,例如,家具、电子元件、电池或电瓶、实验室排风、冶金、化工、医药、涂装车间、食品及酿造等。为了避免污染在制造生产中一般主要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两种方式处理有机废气。其中,活性碳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自身的吸附孔隙对有机废气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适合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但活性炭在吸附剂饱和后,就要作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会增加企业成本且还会影响生产效率。催化燃烧法是指有机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无焰燃烧生成无毒无害二氧化碳和水,但催化燃烧法不适合用于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因为需加入大量燃料助燃,从而增加了处理费用,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有将活性碳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两者相互结合的净化处理方式,但是其结合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装置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第一废气形成第二废气;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吸附装置对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形成净化气体;净化气体通过排风装置排出;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热气,并通过脱附装置进入到吸附饱后的吸附装置进行脱附,形成脱附废气;吸脱装置吸出脱附废气,并传递至催化燃烧装置进行催化燃烧产生热气。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预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净化机构以及干式过滤机构,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包括:喷淋净化机构对第一废气进行喷淋净化;干式过滤机构对喷淋净化后的第一废气进行干燥过滤。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吸附机构;多个吸附机构分别间隔循环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以及脱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多个吸附机构分别间隔循环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以及脱附,包括:多个吸附机构中的部分吸附机构进行吸附净化处理;部分吸附机构吸附饱和后,其余部分吸附机构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对部分吸附机构进行脱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催化燃烧装置催化燃烧产生的热气通过内部热交换的方式对吸脱装置传递过来的脱附废气进行内部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连通装置分别与吸脱装置以及脱附装置连通;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的热气依次通过脱附装置、第二连通装置以及吸脱装置,对进入化催燃烧装置前的脱附废气进行外部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连通装置分别与排风装置以及脱附装置连通;催化燃烧装置产生的多余气体依次通过脱附装置、第一连通装置以及排风装置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补冷风装置与脱附装置连通,形成脱附废气包括:判断脱附状态的吸附装置内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脱附温度,若是,则补冷风装置补充冷风至脱附状态的吸附装置,并使吸附装置内的温度达到预设脱附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预设脱附温度为60-120摄氏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补冷风装置通过脱附装置与催化燃烧装置连通,补冷风装置对破裂泄压后的催化燃烧装置进行降温。本申请先通过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第一废气变成大风量、低浓度的第二废气,以便于对第二废气进行充分的吸附净化后排出,而后再进行脱附-催化燃烧工序,进而形成预处理、吸附、脱附-催化燃烧三个过程的有效结合,提升了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图1的A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催化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图2的B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二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3,图1为实施例一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装置1、吸附装置2、排风装置3、脱附装置4、吸脱装置5及催化燃烧装置6。其中,预处理装置1接收有第一废气并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二废气,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吸附装置2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吸附机构21以及吸附连通机构22。多个吸附机构21的上端分别通过吸附连通机构22与预处理装置1连通,吸附连通机构22分别控制多个吸附机构21与预处理装置1之间的通断,使得多个吸附机构21接收或禁止接收预处理装置1形成的第二废气。吸附机构21用于对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处理,并形成净化气体。排风装置3包括排风机构31以及排风连通机构32。排风机构31通过排风连通机构32分别与多个吸附机构21的下端连通,排风连通机构32分别控制多个吸附机构21与排风机构31之间的通断,使得排风机构31接收吸附机构21形成的净化气体,并对净化气体进行排放。脱附装置4包括脱附机构41以及脱附连通机构42。脱附机构41的一端通过脱附连通机构42分别与多个吸附机构21的下部连通,脱附连通机构42分别控制多个吸附机构21与脱附机构41之间的通断。吸脱装置5包括吸脱机构51以及吸脱连通机构52。吸脱机构51的一端通过吸脱连通机构52分别与多个吸附机构21的上部连通,吸脱连通机构52分别控制多个吸附机构21与吸脱机构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处理装置(1)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第一废气形成第二废气;所述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n吸附装置(2)对所述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形成净化气体;所述净化气体通过排风装置(3)排出;/n催化燃烧装置(6)产生热气,并通过脱附装置(4)进入到吸附饱后的所述吸附装置(2)进行脱附,形成脱附废气;/n吸脱装置(5)吸出所述脱附废气,并传递至所述催化燃烧装置(6)进行催化燃烧产生所述热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装置(1)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第一废气形成第二废气;所述第二废气为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
吸附装置(2)对所述第二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形成净化气体;所述净化气体通过排风装置(3)排出;
催化燃烧装置(6)产生热气,并通过脱附装置(4)进入到吸附饱后的所述吸附装置(2)进行脱附,形成脱附废气;
吸脱装置(5)吸出所述脱附废气,并传递至所述催化燃烧装置(6)进行催化燃烧产生所述热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1)包括喷淋净化机构(11)以及干式过滤机构(12),对第一废气进行预处理包括:
所述喷淋净化机构(11)对所述第一废气进行喷淋净化;
所述干式过滤机构(12)对所述喷淋净化后的第一废气进行干燥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2)包括多个吸附机构(21);多个所述吸附机构(21)分别间隔循环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以及脱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附机构(21)分别间隔循环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以及脱附,包括:
多个所述吸附机构(21)中的部分所述吸附机构(21)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部分所述吸附机构(21)吸附饱和后,其余部分所述吸附机构(21)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对部分所述吸附机构(21)进行脱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波赖彬强秦海峰董毫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盛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