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药斗,药斗的下端设置有自动阀;位于药斗一侧的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塑料薄膜盒,塑料薄膜盒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开口,塑料薄膜盒内部承装有矩形的塑料薄膜;药斗正下方固定有牵引板;牵引板的上端面与过渡板的下端面齐平且牵引板位于过渡板的靠近药斗的一侧;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可将塑料薄膜盒内部的塑料薄膜抽出并沿着牵引板牵引至牵引板上远离过渡板的一侧的牵引机构。本专利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自己从送药盘上将药物取出时,灰尘或者细菌被带入送药盘内而污染其他患者的药物的问题。
Medical intelligent drug delivery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
技术介绍
患者错过服药时间就会延缓康复时间,严重的会出现久治不愈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对于缺少家人陪伴的住院患者来说需要医护人员定时的提醒患者服药,由于医院患者众多,医护人员较少很难做到及时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提醒患者服药,随着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机器人走进了医院代替人工送药,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送药机器人需要患者自己从送药盘上将药物取出,取药物时难免会将灰尘或者细菌带入送药盘内而污染其他患者的药物。且病人用手抓取药物的过程中手掌上的细菌会污染药片,导致细菌被病人食入,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解决患者自己从送药盘上将药物取出时,灰尘或者细菌被带入送药盘内而污染其他患者的药物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药斗,药斗的下端设置有自动阀,自动阀电性连接有电源和自动阀开关,自动阀、自动阀开关以及电源串联;位于药斗一侧的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塑料薄膜盒,塑料薄膜盒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开口,塑料薄膜盒内部承装有矩形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盒上位于条形开口左侧的部分上固定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过渡板;药斗正下方固定有牵引板;牵引板的上端面与过渡板的下端面齐平且牵引板位于过渡板的靠近药斗的一侧;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可将塑料薄膜盒内部的塑料薄膜抽出并沿着牵引板牵引至牵引板上远离过渡板的一侧的牵引机构。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1.塑料薄膜的作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抽纸,塑料薄膜盒的原理和作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抽纸盒的结构和原理;2.通过牵引机构吸附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从塑料薄膜盒中抽出并沿着牵引板进行牵引,实现将塑料薄膜平铺在牵引板上,然后打开自动阀,药斗内的药片自动掉落在塑料薄膜上。牵引机构将一张塑料薄膜完全从物料薄膜盒中抽出后停止牵引,从而病人可将塑料薄膜和药片一起取下。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送药机器人相比,传统的送药机器人需要患者自己从送药盘上将药物取出,取药物时难免会将灰尘或者细菌带入送药盘内而污染其他患者的药物;而本申请方案中先利用牵引机构在牵引板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后,再打开自动阀实现药片自动掉落在塑料薄膜上,从而患者可将塑料薄膜和药片一起取下,避免患者取药时将灰尘或者细菌带入送药盘内而污染其他患者的药物,并且患者服药时可将塑料薄膜铺在手掌上再服用里面的药片,患者服药的过程中避免患者手上细菌污染自己的药片造成的对患者身体健康不利;再者药片掉落在塑料薄膜上与药片掉落在送药盘内相比,塑料薄膜可给与药片一定的摩擦力和缓冲力,避免药片飞溅和药片碎裂。进一步,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器人本体上的传送带,传送带的上部的传送方向为由牵引板靠近过渡板的一侧向牵引板远离过渡板的一侧传送;传送带由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驱动;传送带上固定有与传送带垂直的缸体,缸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内部固定有配重块;缸体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单向出气阀位于缸体上远离传送带的一端,单向出气阀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与缸体同轴布置的吸嘴,当吸嘴竖直朝上时,吸嘴的上端面与牵引板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牵引机构的数量设置为2个并且对称分布在牵引板的沿着塑料薄膜牵引方向的两侧,两个吸嘴用于同时分别牵引塑料薄膜的一端的两个角;所述条形开口位于第二皮带轮远离第一皮带轮的一侧的上方;所述牵引板远离过渡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皮带轮的顶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驱动传送带旋转,传送带带动缸体转动,当缸体向下倾斜时,活塞在自身重力下向缸体的底部滑动,缸体内部形成正压,单向进气阀关闭,单向出气阀打开,缸体排气;当缸体向上倾斜时,活塞在自身重力下向远离缸体底部的方向运动,缸体内部形成正压,单向进气阀打开,单向出气阀关闭,缸体吸气。当缸体运动至右端的极限位置时,缸体恰好吸气,单向进气阀打开,吸嘴吸附塑料薄膜,缸体继续向上运动然后向左运动至左侧的极限位置的过程中缸体内保持负压,吸嘴持续吸附塑料薄膜,从而两个吸嘴配合可实现塑料薄膜的吸附和牵引,从而成功将塑料薄膜平铺在牵引板上;此时可打开自动阀使药片掉落在塑料薄膜上;当缸体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缸体向下倾斜时,活塞在自身重力下向缸体的底部运动,缸体内部形成正压,缸体排气,因此吸嘴不再吸附塑料薄膜。传送带不断旋转,从而缸体可周期性吸气和排气,吸嘴可周期性吸附和牵引塑料薄膜。进一步,所述塑料薄膜的数量为1张以上,每张塑料薄膜对折成V型,相邻两张塑料薄膜开口相对并且互相嵌入。与日常生活中的抽纸的原理相似,当上一张塑料薄膜被抽出的同时利用摩擦力可带动下一张塑料薄膜部分被抽出,方便牵引机构下一次的牵引。进一步,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缸体的底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的作用是加速缸体吸气时活塞在缸体内部滑动的速度,增大缸体吸气时吸嘴的负压,确保塑料薄膜可被吸嘴吸附和牵引;弹簧还可延长缸体排气时活塞在缸体内部滑动的速度,从而减小缸体排气时吸嘴的正压,避免吸嘴排出的气体将塑料薄膜吹起造成药片洒落。进一步,所述塑料薄膜盒包括顶板和盒身,所述塑料薄膜盒的顶板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所述塑料薄膜盒的顶板与盒身卡接。方便塑料薄膜的装入和补充。进一步,所述药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子,避免灰尘和细菌落入药斗中并且方便药片的放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部分结构左视图。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带10、第一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12、固定柱13、缸体14、活塞15、弹簧16、单向出气阀17、单向进气阀18、吸嘴19、牵引板20、药斗30、下药管31、自动阀32、盖子33、塑料薄膜盒40、顶板41、过渡板42、塑料薄膜5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3所示: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自动下药机构、塑料薄膜盒40、牵引板20以及塑料薄膜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吸附并牵引塑料薄膜盒40内部的塑料薄膜50平铺在牵引板20上用于承接下药机构排出的药片。自动下药机构,包括药斗30,如图1所示,药斗30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药斗3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药斗30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子33,避免灰尘和细菌落入药斗30中并且方便药片的放入;药斗30的下端设置有下药管31,下药管31的内部设置有自动阀32,自动阀32电性连接有电源(图中未示出)和自动阀开关(图中未示出),自动阀32、自动阀开关以及电源串联。打开自动阀开关,药斗30内部的药片可自动通过自动阀32排出。塑料薄膜盒40用于储存塑料薄膜50。如图1所示,塑料薄膜盒40的外形为长方体型,塑料薄膜盒40内部承装有长方形的塑料薄膜50;塑料薄膜盒40包括顶板41和盒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药斗,药斗的下端设置有自动阀,自动阀电性连接有电源和自动阀开关,自动阀、自动阀开关以及电源串联;位于药斗一侧的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塑料薄膜盒,塑料薄膜盒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开口,塑料薄膜盒内部承装有矩形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盒上位于条形开口左侧的部分上固定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过渡板;药斗正下方固定有牵引板;牵引板的上端面与过渡板的下端面齐平且牵引板位于过渡板的靠近药斗的一侧;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可将塑料薄膜盒内部的塑料薄膜抽出并沿着牵引板牵引至牵引板上远离过渡板的一侧的牵引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药斗,药斗的下端设置有自动阀,自动阀电性连接有电源和自动阀开关,自动阀、自动阀开关以及电源串联;位于药斗一侧的机器人本体上固定有塑料薄膜盒,塑料薄膜盒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开口,塑料薄膜盒内部承装有矩形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盒上位于条形开口左侧的部分上固定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过渡板;药斗正下方固定有牵引板;牵引板的上端面与过渡板的下端面齐平且牵引板位于过渡板的靠近药斗的一侧;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可将塑料薄膜盒内部的塑料薄膜抽出并沿着牵引板牵引至牵引板上远离过渡板的一侧的牵引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器人本体上的传送带,传送带的上部的传送方向为由牵引板靠近过渡板的一侧向牵引板远离过渡板的一侧传送;传送带由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驱动;传送带上固定有与传送带垂直的缸体,缸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内部固定有配重块;缸体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单向出气阀位于缸体上远离传送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