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63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导管端头内设置有连通口,连通口与导管内腔相连通,在连通口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层,内螺纹层与外螺纹管螺纹连接,外螺纹管的外端与旋转支架管相连接,外螺纹管的内端与套管相连接,在旋转支架管的外侧连接有低压吸附管,低压吸附管上安装有电磁阀,套管的内端与清挖装置相连接;将两个定影管采用螺旋移动的方式错位位移,并将肿瘤或者栓塞位置夹持在两个定影管之间,实现了对病变位置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后面作业施工的操作。

A multifunctional support clearing device for nerve inter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技术和内科技术、外科技术一起并称为三大医学技术;相对于后两者,它是一门年轻的技术,既独立于内外科技术之外,又和它们交叉并存,协同发展。介入技术以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分为心脏介入、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三大类。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随着对许多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目前脉瘤栓塞术需要使用导管在颅内血管内到达动脉瘤的位置对瘤体进行栓塞去除作业,现有的神经介入微导管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导管位置定位不准确,达到栓塞位置之后,采取的定影作业为单行定影,粗略找到去除位置,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精确控制去除段落的位置,需要依靠操作人员人为判断;其次,传统导管摘除肿瘤栓塞时,采取的装置和步骤方法效率较低,不能对摘除位置实现封闭式摘除作业,导致栓块溢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再次,传统的摘除装饰结构复杂,在微小的管径内部实现机械传动的方式,成本较高,并且,结构单一,实现精确的机械传统方式控制极为不便,影响摘除的效果。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定位准确,功能多样,封闭式操作作业,采取段落区间清除方式,清除彻底无残留,操作实现方式简单,整体控制精确,安全系数高的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定位准确,功能多样,封闭式操作作业,采取段落区间清除方式,清除彻底无残留,操作实现方式简单,整体控制精确,安全系数高的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包括导管,安装在导管一端的第一定影管,安装在导管另一端的导管端头,所述的导管端头内设置有连通口,连通口与导管内腔相连通,在连通口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层,内螺纹层与外螺纹管螺纹连接,外螺纹管的外端与旋转支架管相连接,外螺纹管的内端与套管相连接,在旋转支架管的外侧连接有低压吸附管,低压吸附管上安装有电磁阀,套管的内端与清挖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清挖装置包括与套管内端连接为一体结构的端头管,在端头管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定影管,第二定影管的外侧端部固定安装有堵头,在第二定影管与套管之间的端头管上外壁套装有至少两个低压气囊,相邻的两个低压气囊之间的端头管的圆周方向均等分布有挖勺,每个挖勺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端头管内部相连通的漏料孔,每个低压气囊的内部均通过开设在端头管上的充气孔与充气管道相连通,充气管道的一端设置在端头管内腔,充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旋转支架管的外部。所述的导管为圆柱形空心管状结构,第一定影管的内端与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一定影管的内壁与导管的内壁相连通,第一定影管的外径与导管的外径相等,导管端头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导管端头的外径不小于导管的外径,连通口的内径与导管的内径相配合,外螺纹管为圆柱形管状结构,旋转支架管为圆柱形管状结构,旋转支架管的外径不小于外螺纹管的外径,并且,旋转支架管的外径不大于导管端头的外径,套管与低压吸附管均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套管与低压吸附管的内径相等,套管的外径不大于外螺纹管的外径,外螺纹管的外径与低压吸附管的外径相等。所述的套管的外径不大于导管的内径,套管的长度不大于导管的长度,外螺纹管的长度与导管端头的长度相等。所述的端头管与套管的长度之和与导管的长度相等,端头管为圆柱形管状结构,端头管的外径不大于套管的外径,挖勺外端至端头管轴线位置的垂线长度与套管外壁至套管轴线位置垂线的长度相等,第二定影管的外径与导管的外径相等,堵头为半球状结构,第二定影管的内侧通过堵头管连接螺纹管与端头管螺纹连接。所述的所述的低压气囊通过粘贴连接紧固层粘贴在端头管的外壁,粘贴连接紧固层与低压气囊为一体结构,低压气囊为环状囊体结构,低压气囊充气后的外径与导管的外径相等。所述的挖勺为勺体结构,挖勺的底部与端头管的外壁为一体结构,漏料孔开设在挖勺与端头管连接位置一侧的端头管上,漏料孔的外侧与挖勺的根部相连通,漏料孔的内侧与端头管的官腔相连通。所述的挖勺在同一端头管切面上分布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挖勺均等分布在该切面外侧的端头管圆周方向上,六个挖勺的排列朝向一致,每个挖勺外端至端头管轴线位置的垂线长度均不大于导管外壁至导管轴线位置垂线的长度,漏料孔的数量与挖勺的数量相一致,并且每个漏料孔与挖勺的设置位置均相同。所述的充气孔开设在低压气囊内侧的端头管上,充气孔的一侧与低压气囊相连通,充气孔的另一侧与端头管内腔相连通。所述的挖勺的顶端部位设置有挖取刃头,挖取刃头的端部朝向挖勺的勺心部位。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克服了传统导管位置定位不准确的缺陷,本专利采用了两个定影管,利用可以相对位置移动的两个定影管实现了对肿瘤位置的定位,将两个定影管采用螺旋移动的方式错位位移,并将肿瘤或者栓塞位置夹持在两个定影管之间,实现了对病变位置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后面作业施工的操作;其次,本专利采用螺旋位移的方式,利用双层套管结构的相对位置的移动,将两个气囊分布在肿瘤位置的两端,使气囊与血管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段,并利用分布在两个气囊之间的挖勺实现对病变位置的清除作业,该作业利用螺旋推进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采用挖取刃头对病变组织实现挖取作业,并利用挖勺的自然弧度将挖取的组织通过漏料孔推送至端头管内,并在开启外部的电磁阀后,利用低压将多余的组织抽取出去,在整个清除期间,两个气囊之间的血管段落为独立工作区域,保证了清洁的彻底性,并且气囊的数量为多个,可以根据病变位置利用螺栓推进的原理实现两个气囊之间的长度,对应利用外部低压充气的方式实现开启对应的低压气囊,实现两个低压气囊之间的长度不小于病变位置的长度,有利于将病变位置做独立隔离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再次,本产品采用了气囊结构嵌入到套管外部,并且对气囊的外径实施严格的控制,采用低压供气的方式,不会对血管管壁造成伤害,只要是堵头直径位置能到达和通过的地方,当气囊鼓起之后,是不会对血管管壁造成伤害的,同时挖勺的纵向外环面的外径不会超过导管外壁的外径,导管外壁的外径与堵头的最大直径相等,保证了在挖取作业实施是对血管管壁的持续保护作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了高效的清除作业,摈弃了传统内部机械式结构的复杂设计,减小了设备的危险系数,同时清除挖取作业采用螺旋旋转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包括导管(1),安装在导管(1)一端的第一定影管(5),安装在导管(1)另一端的导管端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端头(2)内设置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与导管(1)内腔相连通,在连通口(13)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层(14),内螺纹层(14)与外螺纹管(7)螺纹连接,外螺纹管(7)的外端与旋转支架管(6)相连接,外螺纹管(7)的内端与套管(15)相连接,在旋转支架管(6)的外侧连接有低压吸附管(8),低压吸附管(8)上安装有电磁阀(9),套管(15)的内端与清挖装置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包括导管(1),安装在导管(1)一端的第一定影管(5),安装在导管(1)另一端的导管端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端头(2)内设置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与导管(1)内腔相连通,在连通口(13)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层(14),内螺纹层(14)与外螺纹管(7)螺纹连接,外螺纹管(7)的外端与旋转支架管(6)相连接,外螺纹管(7)的内端与套管(15)相连接,在旋转支架管(6)的外侧连接有低压吸附管(8),低压吸附管(8)上安装有电磁阀(9),套管(15)的内端与清挖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挖装置包括与套管(15)内端连接为一体结构的端头管(16),在端头管(16)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定影管(4),第二定影管(4)的外侧端部固定安装有堵头(3),在第二定影管(4)与套管(15)之间的端头管(16)上外壁套装有至少两个低压气囊(17),相邻的两个低压气囊(17)之间的端头管(16)的圆周方向均等分布有挖勺(18),每个挖勺(18)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端头管(16)内部相连通的漏料孔(19),每个低压气囊(17)的内部均通过开设在端头管(16)上的充气孔(22)与充气管道(10)相连通,充气管道(10)的一端设置在端头管(16)内腔,充气管道(10)的另一端设置在旋转支架管(6)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1)为圆柱形空心管状结构,第一定影管(5)的内端与导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一定影管(5)的内壁与导管(1)的内壁相连通,第一定影管(5)的外径与导管(1)的外径相等,导管端头(2)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导管端头(2)的外径不小于导管(1)的外径,连通口(13)的内径与导管(1)的内径相配合,外螺纹管(7)为圆柱形管状结构,旋转支架管(6)为圆柱形管状结构,旋转支架管(6)的外径不小于外螺纹管(7)的外径,并且,旋转支架管(6)的外径不大于导管端头(2)的外径,套管(15)与低压吸附管(8)均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套管(15)与低压吸附管(8)的内径相等,套管(15)的外径不大于外螺纹管(7)的外径,外螺纹管(7)的外径与低压吸附管(8)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5)的外径不大于导管(1)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