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成分无创检测装置、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谱检测
,尤其涉及小型化可穿戴的一种组织成分无创检测装置、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人体的体液中包含有多种组织成分,如血糖、脂肪和白细胞等,每种组织成分的浓度需在其对应的浓度范围内,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运转。但是,针对某些个体来说,由于其组织成分易出现失衡情况,即组织成分的浓度不在数值范围内,进而导致身体罹患疾病,危害健康甚至生命,因此,针对这类个体,需要对组织成分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光学方法具有快速、无创伤和信息多维化等特点,因此,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光学方法进行组成成分检测。根据测量原理来分,光学方法主要包括拉曼光谱法、偏振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法、光声光谱法、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然而,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其一、信噪比低。由于通过被测组织出射的漫散射光自身比较微弱,由待测组织成分的浓度变化引起的漫散射光变化也微弱,并且光的接收效率低,因此,使得接收到的漫散射光信号的信噪比低,这直接影响待测组织成分的检测精度,导致检测精度不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织成分无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块、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n所述光源模块用于将各预设波长下的入射光分别发射至被测部位;/n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预设波长,在各预设位置处,获得从所述被测部位的表面所出射的光强值,并将各所述光强值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每个所述预设位置距入射光中心以对应的预设距离;/n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预设波长下的各所述光强值,确定待测组织成分的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4 CN 20181153908211.一种组织成分无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块、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光源模块用于将各预设波长下的入射光分别发射至被测部位;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预设波长,在各预设位置处,获得从所述被测部位的表面所出射的光强值,并将各所述光强值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每个所述预设位置距入射光中心以对应的预设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预设波长下的各所述光强值,确定待测组织成分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感光单元;
所述感光单元用于获得从所述被测部位的表面所出射的光强值,并将各所述光强值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感光面;同一预设距离下的不同所述感光面的阳极电极连接;
针对每个预设距离,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感光面;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每个预设距离下,基于各感光面所组成的感光区域以获得从所述被测部位的表面所出射的光强值,所述感光区域与所述光强值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单元还包括公共阴极电极层、InP层和外延层;所述感光面的个数为M个,所述阳极电极的个数为M个,其中,M≥1;
所述公共阴极电极层的中心开设孔;所述InP层生长于所述公共阴极电极层的上表面;所述外延层生长于所述InP层的上表面,所述外延层的中心开设孔,并与所述公共阴极电极层同几何中心设置,所述外延层的上表面刻蚀有M个凹槽;每个所述感光面生长于对应的所述凹槽内;每个阳极电极镀接对应的所述感光面的内侧和/或外侧;所述上表面表示接近所述被测部位的表面;
入射光通过所述公共阴极电极层上开设的孔后传输至所述InP层,所述InP层将所述入射光中的可见光滤除,滤光后的入射光通过所述外延层上开设的孔传输至被测部位,每个所述感光面接收从所述被测部位的表面所出射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每个所述电信号为光强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单元还包括第一AR膜和第二AR膜;
所述第一AR膜镀接在所述公共阴极电极层的孔内;所述第二AR膜镀接在各所述感光面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AR膜用于增加所述入射光的透过率;
所述第二AR膜用于增加所述光信号的透过率,并保护各所述感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面为环状感光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可欣,韩同帅,王玉祥,赵丕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先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