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563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包括育苗和集约化种植两个步骤,所述育苗方法采用种子育苗或根茎育苗,所述种子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子选取及处理;S2、育苗基质的配制;S3、苗圃设计;S4、苗圃消毒;S5、播种;S6、苗圃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育苗基质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大大缩短了滇黄精的育苗周期,大田集约化的种植方法实现了滇黄精的规模化种植,降低了滇黄精规模化种植的人工成本。

An intensive planting method of dianhuangjing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是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中药黄精为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滇黄精作为黄精的基原品种之一,其根茎较为粗大,是黄精药材中质量最好的品种之一。滇黄精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缅甸,我国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其中云南为滇黄精的道地产地,蕴藏量大,品质优良。近年来,随着对滇黄精研究的不断深入,滇黄精的各类价值也被不断发掘,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医药、保健、美容等方面。滇黄精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市场供应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量。多年来,传统滇黄精的人工种植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另一种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由于滇黄精种子难收集,萌发率低,育苗生长周期长,增加了生产种植成本,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根茎繁殖这一方法繁殖系数低,根茎用量大既不经济,又限制了生产种植规模,种苗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滇黄精人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瓶颈。目前针对滇黄精的大田集约化种植技术还不完善,多是种植户少量种植,集约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本方法将育苗基质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大大缩短了滇黄精的育苗周期,大田集约化的种植方法实现了滇黄精的规模化种植,降低了滇黄精规模化种植的人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包括育苗和集约化种植两个步骤,所述育苗方法采用种子育苗或根茎育苗,所述种子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子选取及处理: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集表面发红、成熟落地的滇黄精果实,摊放于竹篱笆上,放置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10~20d;待浆果表面脱水皱缩,用清水浸洗,除去果肉,取出种子,用浓度为1%~2%的多菌灵液浸泡2~2.5h,取出种子沥干至表面无水后散播到沙床上进行催芽,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保持河沙湿润;S2、育苗基质的配制:将腐熟农家肥、草炭、饼肥和食用菌渣按1:0.6:0.2:0.8的体积比充分混匀制成混合料,每100kg所述混合料中加入15:15:15三元复合肥10~12kg、普钙25~30kg,再次混合均匀制得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过40目土筛,以将所述育苗基质分为粗基质和细基质,所述粗基质和细基质在使用前均混入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粗基质或细基质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质量比为20:1;S3、苗圃设计:S3.1、苗圃地选择光照时间长、水源充足、交通和电力有保障的平整地块;S3.2、在苗圃地搭棚高为2~2.5m的大棚,覆盖5丝或8丝薄膜,再加一层遮阴网,遮阴度为80%~90%;S3.3、铲去苗圃地的表土并平整作畦,畦面宽1~1.2m,沟深10~15cm,在畦面上铺一层5丝或8丝厚的塑料薄膜,然后依次铺上6~8cm厚的粗基质和4~7cm厚的细基质;S4、苗圃消毒:播种前5~7d,用木板轻轻压紧苗圃表面,使苗圃表面平整,用0.5%~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圃进行消毒;S5、播种:取步骤S1中已经发芽的种子移栽到苗圃上,种子密度为70~90粒/m2,接着铺上3~5cm厚的细基质,上盖约2cm厚松针,浇透水,插上竹拱、盖上塑料薄膜,做好保湿、保温工作;S6、苗圃管理:S6.1、水分管理:3d检查一次苗圃水分状况,可采用微喷方式保持苗圃湿度,大棚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70%~75%,苗圃湿度保持在30%~35%;S6.2、通风管理:种子发芽后,如果温度过高,则必须每天中午时分揭开苗圃两头的塑料薄膜通风、透气、降温;在下午17:00前盖好塑料薄膜,做好苗圃保湿和保温工作;S6.3、除草:苗圃每隔10~15d除草一次,除草时应小心夹住草根来回轻轻转动,使杂草的细跟全部折断,再将杂草拔除,以避免杂草将种苗成团带出畦面;S6.4、病虫害防治:苗圃每隔10~15d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消毒一次,每隔20d用氯氢菊脂或阿维菌杀虫一次;S6.5、施肥:滇黄精幼苗长出叶子后,每隔15d喷洒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2天喷洒一次0.8%的三元水溶肥。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腐熟农家肥为腐熟的牛粪或羊粪;所述草炭混合前随水喷洒1000倍多菌灵,含水量达到60%后用薄膜覆盖3~4d后使用;所述饼肥采用腐熟的豆饼、菜子饼、麻子饼、棉子饼、花生饼、桐子饼、茶子饼的其中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所述食用菌渣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混合而成:双孢菇菌渣10~15份,香菇菌渣15~25份;所述双孢菇菌渣的原料成分为玉米秸秆35~40wt%,小麦秸秆25~30wt%,干鸡粪28~32wt%,豆粕5~7wt%;所述香菇菌渣的原料成分为苹果木屑55~60wt%,柞木屑18~20wt%,麦麸20~25wt%。进一步地,所述食用菌渣在混合前需进行以下处理:以1:20:200的质量比将发酵菌液、水、食用菌渣混合发酵7~12天,发酵完成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含水量达到40%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4d后使用,所述发酵菌液采用生物菌肥发酵剂以常规方法培育得到。进一步地,所述腐熟农家肥、草炭、饼肥和食用菌渣使用前均单独堆放,混合前均进行机械粉碎。进一步地,所述苗圃播种前喷洒浓度为0.5%~1.5%的赤霉素,喷洒密度为100ml/m2,再喷洒浓度为0.5%~1.5%的萘乙酸,喷洒密度为100ml/m2。进一步地,所述根茎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种:选择3~4年生,顶芽饱满、肥厚、颜色黄润,无损伤痕迹,茎节为3个茎节以上的根茎作为栽种苗;b.处理:截取长度≥5cm,有1~2个芽的根茎,用30%甲霜灵水剂浸泡切好的根茎8~10min,使根茎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晾干后,即可栽种;c.栽种:在培养室苗床上,按行距20~25cm,开5~6cm深沟,将步骤b处理得到的栽种苗放入沟内,理顺须根,芽头向上,株距8~10cm,覆盖细土5~6cm,轻度压实,上盖约2cm厚松针,浇透水,保持沙床湿润;d.苗床管理:水分管理:每天检查苗床水分状况,可采用微喷方式保持苗圃床湿度,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70%~75%,苗床湿度保持在35%~38%;除草:苗床每隔10~15d除草一次;病虫害防治:苗床每隔10~15d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消毒一次,每隔20d用氯氢菊脂或阿维菌杀虫一次;施肥:滇黄精栽种苗长出叶子后,每隔12d喷洒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0天喷洒一次0.8%的三元水溶肥。进一步地,所述苗床在栽种前喷洒浓度为1%~1.5%的赤霉素,喷洒密度为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包括育苗和集约化种植两个步骤,所述育苗方法采用种子育苗或根茎育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种子选取及处理: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集表面发红、成熟落地的滇黄精果实,摊放于竹篱笆上,放置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10~20d;待浆果表面脱水皱缩,用清水浸洗,除去果肉,取出种子,用浓度为1%~2%的多菌灵液浸泡2~2.5h,取出种子沥干至表面无水后散播到沙床上进行催芽,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保持河沙湿润;/nS2、育苗基质的配制:将腐熟农家肥、草炭、饼肥和食用菌渣按1:0.6:0.2:0.8的体积比充分混匀制成混合料,每100kg所述混合料中加入15:15:15三元复合肥10~12kg、普钙25~30kg,再次混合均匀制得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过40目土筛,以将所述育苗基质分为粗基质和细基质,所述粗基质和细基质在使用前均混入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粗基质或细基质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质量比为20:1;/nS3、苗圃设计:/nS3.1、苗圃地选择光照时间长、水源充足、交通和电力有保障的平整地块;/nS3.2、在苗圃地搭棚高为2~2.5m的大棚,覆盖5丝或8丝薄膜,再加一层遮阴网,遮阴度为80%~90%;/nS3.3、铲去苗圃地的表土并平整作畦,畦面宽1~1.2m,沟深10~15cm,在畦面上铺一层5丝或8丝厚的塑料薄膜,然后依次铺上6~8cm厚的粗基质和4~7cm厚的细基质;/nS4、苗圃消毒:播种前5~7d,用木板轻轻压紧苗圃表面,使苗圃表面平整,用0.5%~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圃进行消毒;/nS5、播种:取步骤S1中已经发芽的种子移栽到苗圃上,种子密度为70~90粒/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包括育苗和集约化种植两个步骤,所述育苗方法采用种子育苗或根茎育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选取及处理: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集表面发红、成熟落地的滇黄精果实,摊放于竹篱笆上,放置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10~20d;待浆果表面脱水皱缩,用清水浸洗,除去果肉,取出种子,用浓度为1%~2%的多菌灵液浸泡2~2.5h,取出种子沥干至表面无水后散播到沙床上进行催芽,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保持河沙湿润;
S2、育苗基质的配制:将腐熟农家肥、草炭、饼肥和食用菌渣按1:0.6:0.2:0.8的体积比充分混匀制成混合料,每100kg所述混合料中加入15:15:15三元复合肥10~12kg、普钙25~30kg,再次混合均匀制得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过40目土筛,以将所述育苗基质分为粗基质和细基质,所述粗基质和细基质在使用前均混入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粗基质或细基质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质量比为20:1;
S3、苗圃设计:
S3.1、苗圃地选择光照时间长、水源充足、交通和电力有保障的平整地块;
S3.2、在苗圃地搭棚高为2~2.5m的大棚,覆盖5丝或8丝薄膜,再加一层遮阴网,遮阴度为80%~90%;
S3.3、铲去苗圃地的表土并平整作畦,畦面宽1~1.2m,沟深10~15cm,在畦面上铺一层5丝或8丝厚的塑料薄膜,然后依次铺上6~8cm厚的粗基质和4~7cm厚的细基质;
S4、苗圃消毒:播种前5~7d,用木板轻轻压紧苗圃表面,使苗圃表面平整,用0.5%~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圃进行消毒;
S5、播种:取步骤S1中已经发芽的种子移栽到苗圃上,种子密度为70~90粒/m2,接着铺上3~5cm厚的细基质,上盖约2cm厚松针,浇透水,插上竹拱、盖上塑料薄膜,做好保湿、保温工作;
S6、苗圃管理:
S6.1、水分管理:3d检查一次苗圃水分状况,可采用微喷方式保持苗圃湿度,大棚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70%~75%,苗圃湿度保持在30%~35%;
S6.2、通风管理:种子发芽后,如果温度过高,则必须每天中午时分揭开苗圃两头的塑料薄膜通风、透气、降温;在下午17:00前盖好塑料薄膜,做好苗圃保湿和保温工作;
S6.3、除草:苗圃每隔10~15d除草一次,除草时应小心夹住草根来回轻轻转动,使杂草的细跟全部折断,再将杂草拔除,以避免杂草将种苗成团带出畦面;
S6.4、病虫害防治:苗圃每隔10~15d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消毒一次,每隔20d用氯氢菊脂或阿维菌杀虫一次;
S6.5、施肥:滇黄精幼苗长出叶子后,每隔15d喷洒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2天喷洒一次0.8%的三元水溶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腐熟农家肥为腐熟的牛粪或羊粪;所述草炭混合前随水喷洒1000倍多菌灵,含水量达到60%后用薄膜覆盖3~4d后使用;所述饼肥采用腐熟的豆饼、菜子饼、麻子饼、棉子饼、花生饼、桐子饼、茶子饼的其中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所述食用菌渣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混合而成:双孢菇菌渣10~15份,香菇菌渣15~25份;所述双孢菇菌渣的原料成分为玉米秸秆35~40wt%,小麦秸秆25~30wt%,干鸡粪28~32wt%,豆粕5~7wt%;所述香菇菌渣的原料成分为苹果木屑55~60wt%,柞木屑18~20wt%,麦麸20~25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渣在混合前需进行以下处理:以1:20:200的质量比将发酵菌液、水、食用菌渣混合发酵7~12天,发酵完成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含水量达到40%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4d后使用,所述发酵菌液采用生物菌肥发酵剂以常规方法培育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熟农家肥、草炭、饼肥和食用菌渣使用前均单独堆放,混合前均进行机械粉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圃播种前喷洒浓度为0.5%~1.5%的赤霉素,喷洒密度为100ml/m2,再喷洒浓度为0.5%~1.5%的萘乙酸,喷洒密度为100ml/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茎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种:选择3~4年生,顶芽饱满、肥厚、颜色黄润,无损伤痕迹,茎节为3个茎节以上的根茎作为栽种苗;
b.处理:截取长度≥5cm,有1~2个芽的根茎,用30%甲霜灵水剂浸泡切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开刘秀英江华琼刘双泽
申请(专利权)人: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