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46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的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凝沉淀池、厌氧流化床池、生物膜反应池、人工湿地;所述的混凝沉淀池中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混凝沉淀池分隔成混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整个处理系统结合了多个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工艺及人工湿地的优势,大幅度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使得出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采用人工湿地对农田径流污水进行物理净化,同时在湿地内种植植物,形成景观绿化,不仅可以有效处理污水,同时起到美观大方的作用。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for farmland run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农田径流污水含有大量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不溶解固体物和盐分,影响极为广泛,例如,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等会导致富营养化;农药、病原体等会污染饮用水源,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大范围土壤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对于农业用水,除磷脱氮是十分关键的步骤。常规污水处理工艺按污水处理标准的要求,一般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目前,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A2/0工艺、氧化沟工艺和SBR工艺及改良SBR工艺等。SBR工艺及改良SBR工艺虽然流程较为简单,占地省,但自动化要求程度很高,仅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工程,并且脱氮除磷效果一般,不适于日常农业用水的处理。CN103058453A公开了一种微动力双膜法生物装置处理农村污水的工艺,具体方案如下:污水首先进入厌氧生物膜池,利用水解和产酸微生物,将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污水再经过提升泵进入简易好氧生物膜池;在电动机或空气的驱动下,好氧生物膜池的减速转动装置带动转片进行缓慢的旋转,附着在转片上的生物膜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氧化,使污水得以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农田径流污水的处理装置,其能够有效去除此类污水中的氮、磷、悬浮物等杂质,满足现有农田径流污水处理使用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凝沉淀池、厌氧流化床池、生物膜反应池、人工湿地;所述的混凝沉淀池中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混凝沉淀池分隔成混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的厌氧流化床池内设置有第一填料,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中设置有第二填料,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的人工湿地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和粗砂层,所述的人工湿地中设置有挡板,所述的细砂层上种植有植物。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填料为焦粉生物填料,所述的第二填料为活性炭或无烟煤填料。优选地,所述的植物选自菖蒲、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的混凝沉淀池设有用于投加混凝剂的药剂投加装置和搅拌装置。优选地,所述细砂层的粒径为2-5mm,所述粗砂层的粒径为10-20mm。本技术的处理过程为:首先,待处理废水经管道进入混凝沉淀池中,通过加药装置像混凝沉淀池中添加相应的混凝剂,反应过程中通过搅拌装置增强混合效果,静置后的上清液进入厌氧流化床池中继续处理,通过其中的焦粉生物填料以及其中的微生物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处理以及吸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物膜池中,利用其中的活性炭或无烟煤填料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作用,对废水进一步处理,处理后废水进入人工湿地池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利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及过滤砂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的吸附及过滤处理,使得处理水质满足出水需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1)整个处理系统结合了多个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工艺及人工湿地的优势,大幅度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使得出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2)利用厌氧流化床池以及生物膜池的组合处理,同时选择处理效果显著的焦粉生物填料以及活性炭或无烟煤填料,其能够有效的去除农田径流污水中的氮、磷类污染物;(3)整个处理工艺具有无二次污染、净化水质好,成本低等优点;(4)采用人工湿地对农田径流污水进行物理净化,同时在湿地内种植植物,形成景观绿化,不仅可以有效处理污水,同时起到美观大方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混凝沉淀池、2为厌氧流化床池、3为生物膜反应池、4为人工湿地、5为隔板、6为第一填料、7为第二填料、8为曝气装置、9为细砂层、10为粗砂层、11为挡板、12为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凝沉淀池1、厌氧流化床池2、生物膜反应池3、人工湿地4;所述的混凝沉淀池1中设置有隔板5,所述的隔板5将混凝沉淀池1分隔成混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的厌氧流化床池2内设置有第一填料6,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3中设置有第二填料7,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3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8;所述的人工湿地4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9和粗砂层10,所述的人工湿地4中设置有挡板11,所述的细砂层9上种植有植物12,所述的第一填料6为焦粉生物填料,所述的第二填料7为活性炭或无烟煤填料,所述的植物12选自菖蒲、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混凝沉淀池1设有用于投加混凝剂的药剂投加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细砂层9的粒径为2-5mm,所述粗砂层10的粒径为10-20mm。首先,待处理废水经管道进入混凝沉淀池中,通过加药装置像混凝沉淀池中添加相应的混凝剂,反应过程中通过搅拌装置增强混合效果,静置后的上清液进入厌氧流化床池中继续处理,通过其中的焦粉生物填料以及其中的微生物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处理以及吸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物膜池中,利用其中的活性炭或无烟煤填料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作用,对废水进一步处理,处理后废水进入人工湿地池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利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及过滤砂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的吸附及过滤处理,使得处理水质满足出水需求。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的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某农田径流废水,经检测待处理废水中的总氮含量为895mg/L,总磷含量为85mg/L,SS含量为325mg/L。将上述待处理废水依次通过混凝沉淀池、厌氧流化床池、生物膜反应池、人工湿地中进行处理,采用连续进水方式,整个处理周期为20-35小时,处理后检测出水中总氮含量为28mg/L,总磷含量为6mg/L,SS含量为13mg/L,处理效果显著。实施例3采用实施例1的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某农田径流废水,经检测待处理废水中的总氮含量为658mg/L,总磷含量为76mg/L,SS含量为237mg/L。将上述待处理废水依次通过混凝沉淀池、厌氧流化床池、生物膜反应池、人工湿地中进行处理,采用连续进水方式,整个处理周期为20-35小时,处理后检测出水中总氮含量为17mg/L,总磷含量为3mg/L,SS含量为8mg/L,处理效果显著。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凝沉淀池(1)、厌氧流化床池(2)、生物膜反应池(3)、人工湿地(4);所述的混凝沉淀池(1)中设置有隔板(5),所述的隔板(5)将混凝沉淀池(1)分隔成混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的厌氧流化床池(2)内设置有第一填料(6),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3)中设置有第二填料(7),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3)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8);所述的人工湿地(4)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9)和粗砂层(10),所述的人工湿地(4)中设置有挡板(11),所述的细砂层(9)上种植有植物(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凝沉淀池(1)、厌氧流化床池(2)、生物膜反应池(3)、人工湿地(4);所述的混凝沉淀池(1)中设置有隔板(5),所述的隔板(5)将混凝沉淀池(1)分隔成混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的厌氧流化床池(2)内设置有第一填料(6),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3)中设置有第二填料(7),所述的生物膜反应池(3)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8);所述的人工湿地(4)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9)和粗砂层(10),所述的人工湿地(4)中设置有挡板(11),所述的细砂层(9)上种植有植物(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荣伟朱文婷曾钰张大荡蒋琴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灏淼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